北京半日游——观复博物馆

夏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文字面前,好坏让路,最重要的是时间能够凝固于美丽的瞬间。”在《孤独是生命的礼物》中读到此言,深以为然,我的文字固然谈不上“好”,记录是为了将那些我以为的美丽“凝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五年未曾出境,国庆之际,友人约游奥地利&意大利,不暇思索一口应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飞维也纳的航班需经停首都机场,心跳不由地加快了一拍,<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京始终是我“向往的远方”之一。</span>嫌平台提供的组合机票经停时间过短,在国航官网给自己留出了超过半天的停留时间,足以在北京“做点什么”了。做什么呢,徒步、博物馆、咖啡、美食……?如能既有又有还有,就更好了!机场周边半小时以内车程,关键的关键还不能太多人,很快,我便锁定了“观复博物馆”及其周边,既有吃有喝有娱(电影博物馆看一场电影),又有徒步(黑桥公园),还有历史有现实(798艺术区夜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复博物馆,是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1997年1月18日在北京正式开馆并对公众开放。”千件传世文物,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在2004年6月18日揭晓的“首届中国收藏年度排行榜”中,观复博物馆入选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复博物馆设有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门窗馆和油画馆。布展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该部分介绍引自博物馆官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爱好历史与文物及一切美好事物的“伪文物爱好者”(知识上的浅薄,天赋上的愚钝让我始终徘徊在门外)观复博物院是我一直想去、种草许久的博物院,不仅冲着马先生也冲着藏品以及他的猫。</p> <p class="ql-block">起个大早,赶个早飞机🛩️北京,我来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复博物馆的门面不大,网约车司机甚至不确定是否已将我送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复”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马馆长还有自己的说法:“观”即观察,“复”即反复。传统文化之美,需要反复观察,才能通达它的本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6年10月经批准成立(原名观复艺术博物馆),多次搬迁,从琉璃厂西街到朝内南小街,再到南小街竹竿胡同华智大厦,2004年8月迁址至如今的张万坟金南路18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入内却别有洞天,一个不大不小的庭院,既是游客歇脚的地方,也是猫星人的天地。时间宝贵,先看藏品再撸猫,我直奔展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甫一入门,便感受到博物馆的细腻与周全,且不说可作书签的精美门票及附赠的青花瓷钥匙扣,多处贴心的盖章点,让我乐在其中,更令人惊喜的是,这里的文物是可以零距离观看,真真切切地感受细节与质感,不像别处隔着厚实的玻璃,虚幻、疏离,难以亲近。家具馆内大多细致地安排成“实景陈列”,一案一几、一桌一椅、一画一屏,一箱一柜,相互应和,似乎在述说着一个个久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这么细致地看你们,你们可真美呀!</p><p class="ql-block">(家具馆摆设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瓷馆展出的瓷器,为唐、宋、辽、金、元、明、清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宋代,我国的制瓷业进入繁荣时期,在艺术水平上迅速达到了高峰,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定窑等五大名窑瓷器以釉色取胜,价值连城。”——引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下展品介绍均来自博物馆(现场展板或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金、西夏为中国历史上游猎民族建立的政权,其瓷器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民族色彩。辽代瓷器多仿木、皮、金属器,最著名的是皮囊壶,也称鸡冠壶,模仿契丹族使用的传统皮囊容器,其精美者摹制针脚传神毕现。辽瓷色彩较为纯粹,其中辽白瓷颇为有名,其白度高,瓷化程度也高,叩之声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代最主要的陶瓷成就大都是磁州窑系的产品。此时的磁州窑作品明显地摆脱了纤细,变得粗犷豪爽,生活气息浓重,恣意率性的铁锈花斑和极具民间情趣的红绿彩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北方渔猎民族,女真人率真的审美烙印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夏政权追求汉文化,其瓷器跟磁州窑非常接近,只是瓷质略显粗糙,而其大花大叶的特点却也表现出西北民族的宽广胸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代陶瓷继往开来,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代专门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以监督陶务,自此景德镇“瓷都”的地位得以确立。各地身怀绝技的工匠也逐渐汇聚于此,因此有了“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元代以白釉最为著名,称为“枢府釉”,曾经名噪一时。以枢府釉瓷器作为官方御用器的选择,反映了元代“以白属吉”的时尚。这一时期也创烧了许多新品种,其中不乏红、蓝釉等名贵釉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期出现的釉下蓝彩瓷器,一经出现就快速走向成熟,还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青花。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青花成为了中国陶瓷的代名词。釉里红,元代出现的另一种釉下红彩瓷器。釉里红对烧造环境十分严苛,这充分说明了元代的陶瓷烧造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越。而沥粉五彩工艺,则犹如惊鸿一瞥,在八百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以至于人们曾一度忘记了它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明风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朝初年,社会相对安定下来,城市逐渐恢复繁荣,人们对手工业产品的需求随之增加。与此同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下西洋,开拓了海外贸易的视野,进一步刺激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到十六世纪,商品经济在晚明社会出现,当时重要的手工业包括瓷器制造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明代陶瓷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德镇作为当时的瓷业中心,不仅担负着供奉宫廷御用瓷器的责任,还要满足国内外市场的大量需求。此外,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也继续烧造。其中,山西的珐华器、福建德化的白瓷、江苏宜兴的紫砂是明代陶瓷业的特殊成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景德镇此时的瓷器品种极为丰富,青花、釉里红、釉上彩、斗彩及多种高温、低温颜色釉争奇斗艳,精品层出不穷。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弘治黄釉、万历五彩等品种享誉后世,至今仍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钻蓝铜红-青花与釉里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代釉下彩瓷的烧造成就卓越。青花、釉里红这两个品种异曲同工,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花是以钻做颜料于瓷胎上绘画,外施透明釉后入窑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蓝彩瓷。纵观明代青花发展过程,可总结为浓郁——淡雅——浓艳的过程,与此过程相对应的是永宣(永乐、宣德)、成弘正(成化、弘治、正德)、嘉万(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永宣青花继承了元青花的工法,因使用苏麻离青作为颜料,所烧瓷器发色浓烈,晕散不匀,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从成化起,青花瓷器颜色由明早期的深沉转向浅淡;以平等青为颜料,发色淡雅,没有结晶黑斑,色泽平和均匀,这一特点在明中期保持了约半个世纪;弘治至正德后期才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嘉万青花的颜料改用回青,又名佛头青,青料中含锰量高,因此蓝中泛紫,浓醇艳丽。至明末,随着青料加工由水选法转变为火煅法,纯度进一步提高,成就了能够表现浓淡的“分水”技法。从此,青花的表现能力愈加丰富。与青花相比,釉里红更像釉下彩瓷中的大家闺秀,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偶尔露出其尊容,究其原因是以铜为主的呈色颜料在高温下烧造条件苛刻。釉里红自元代创烧后,仅在洪武永宣之际出现高峰,之后的明代时期难觅其踪迹,直至康乾盛世到来,釉里红才得以重回大众视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瓷器生产在清代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与康乾盛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工都对艺术十分热爱,加之当时社会安定,经济富足,直接促使陶瓷生产进入了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顺治一朝的铺垫,康乾盛世已将许多陶瓷工艺和品种复烧成功,并出现了众多创新品种,如乌金釉、天蓝釉、松石绿釉、胭脂红釉、釉下三彩、墨彩、珐琅彩、粉彩等等。其中康熙时期创烧的瓷胎画珐琅器,俗称珐琅彩,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在雍正、乾隆时期艺术上达到巅峰,被后世奉为至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此之外,清代瓷器亦有其他突出成就。康熙青花与五彩风格成熟,独步天下;雍正粉彩雅致细腻,艺术成就举世闻名;乾隆帝喜欢创新,此时的瓷器多有奇巧至极之作,如转心瓶、交泰瓶以及各类仿生瓷,其技艺之高令人咋舌。乾隆之后,清代瓷器的质量逐渐下降,但仍有大量的外销瓷出口至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色彩斑斓的颜色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康熙时期,伴随着御窑厂的重新设立,当时的瓷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发展,后续的雍正、乾隆两朝更是不遗余力地将景德镇陶瓷生产推向巅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雍正十三年,督窑官唐英所立的陶成纪事碑可谓是景德镇御窑厂集大成之作,碑文中提到的瓷器种类有五十七种之多。其中许多单色釉品种,不仅展现了唐英作为督窑官的励精图治,还体现了雍正皇帝绝佳的审美品味,其中既包含大量仿古作品,又有大量新制釉色。尽管碑中提到的瓷器种类如此丰富,却也无法将康乾盛世这一时期的各个品种全部囊括,仅称为“以志大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烧造温度来分,单色釉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两类。高温釉皆是一次烧成,色彩浓重而内敛。低温釉则需两次入窑烧成,釉色光鲜而明快。这其中不仅凝聚了历代陶瓷匠人的心血,也包含了我们对外来事物的接纳与吸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异彩纷呈的彩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代彩瓷继承了明代五彩、素三彩、斗彩等品种,因这些施彩方法多为单色平涂,常被统称为“硬彩”。此后,创烧出了珐琅彩、粉彩,因施彩多有过渡和晕染,被称为“软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彩是在烧成的白釉瓷器上,用多种颜色的彩料描绘图案后入窑烧造而成,并不局限于五种颜色。清代康熙一朝,五彩的生产达到顶峰,同时进行了技术革新,用釉上蓝彩代替了釉下青花。清代五彩一改晚明只重色彩不重形貌的特征,画工变得生动细致起来。素三彩是将五彩中的暖色调去际,以黄、绿、赭紫色为主,器物呈现出素冷的颜色效果。斗彩先以青花勾出轮廓入窑烧制,后在其轮廓内以五彩填入颜色二次烧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它将西方传教士带来的铜胎画珐琅的装饰方法成功移植到了瓷器上,以油调彩,达到晕染的效果。粉彩则是在画面上加入“玻璃白”打底,使色彩呈现浓淡相间的效果,可着重表现颜色盈泽、阴阳向背的效果,为中国彩瓷的表现力带来了质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艺馆内常年展览铜胎掐丝珐琅器、铜胎画珐琅器、金属造像、铜器、漆器、玉器、木器、百宝嵌等历代工艺珍品,并设有‘松溪草堂’的实景陈列。”——引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物实在太多,已无法一一拍摄记录,撷取一二,留个念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使用漆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距今八千年前的跨湖桥遗址(杭州)中就发现了漆器。生漆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反复髹饰使漆层加厚,呈现近乎黑色,所以有“漆黑一团”之说。如在漆中加入朱砂,则呈现朱红色。因此,黑、红两色是早期漆器的基本色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漆器外形美观,具有防腐耐酸的特性,在具有极高欣赏功能的同时,又具有使用价值,因此从商周时期起,漆器就成为贵族阶层生活中的华丽器用。战国至汉,漆工艺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一杯倦(quan)用百人之功,一屏风就万人之力”,即是西汉《盐铁论》对当时漆器制作水平的客观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著名的漆工艺很多,有彩漆、描漆、洒金、填漆、螺钿、金银平脱、识纹描金、雕漆等等。大约在十四、十五世纪,漆器工艺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的漆工黄成,编写专著《髹饰录》,成为漆器工艺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捉刀代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漆器的装饰手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笔,比如带有描绘的漆器和素漆器;另一类是动刀,就是用刀在半干状态的漆面上剔出纹样,重要品种有剔犀和剔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剔犀,用二到三种彩色漆,在内胎上逐层积累到一定厚度,雕刻花纹后,在刀口断面可以看见不同的色层,立体感特别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剔红,作为雕刻漆器中的大宗,是在内胎上刷红色漆,多达几十层或数百层,待漆半干时施加雕刻。一般在锦地上雕刻数层纹饰,其雕刻风格,明代早期的追求是磨工圆润,而清代则追求分毫毕现。但无论哪种,都展示出漆器的华丽与庄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此同时,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的出现,也为雕刻漆器增添了不同色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含英咀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宝嵌,是指把各类名贵的材料镶嵌在器物上面,呈现华美多姿的装饰效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明时期有一个百宝嵌的名家,叫周翥,他在历史记载中还有其他名字:周翥、周柱、周制、周治。明清之际,由于周翥制作的百宝嵌太有名气,实际上成了当时著名的品牌,所以百宝嵌也被称为“周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乾隆时期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有明确的记载:“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周姓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其法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螺钿、象牙、蜜蜡、沉香等为之。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于檀、梨、漆器之上。大而屏风、桌椅、窗格、书架,小则笔床、茶具、砚、书箱。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记载将百宝嵌说明得非常清楚。使用各种名贵材料镶嵌图案,正是百宝嵌的重要特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款彩富贵寿考花鸟博古纹十二扇围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686厘米 高:312厘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款彩又名刻灰或刻漆,“款”为凹陷之意。其做法是在木板上用漆灰做地,罩黑漆或其他色漆,然后在上面勾勒出花纹并将轮廓内的漆灰剔去,使花纹低陷。最后用各种色漆填入轮廓,成为彩色画面。款彩工艺英文名为“Coromandel”,是印度东南一带某港口的名称,款彩漆器外销欧洲常常在此地中转运输,故得其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款彩工艺在明代兴起,到清代这类大规格且精工的款彩屏风频出,传世也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具馆,繁华、高贵、艳丽的清代家具居多,均为红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名贵木材,技艺精湛,设计匠心,造型洗练,结构合理,既奢又雅,美观又实用,令参观者啧啧不已,心生敬仰,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郑和下西洋从东南亚带回了优质珍稀的硬木,开启了中国硬木家具的序幕。隆庆开关(漳州月港),很多珍贵的硬木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为古代巧匠能工们随心所欲地发挥技能提供了绝妙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复博物馆的中国古代家具展览,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古家具类文物的专项陈列,兼具权威性、专业性与观赏性。”(引自博物馆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实景陈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紫檀满雕龙纹圆角,满雕龙纹,八条巨龙在云间舞动,各逐一颗火焰宝珠。瞠目张颌,龙须飞舞,龙髯兜转上扬,龙身环曲,张弛有度,雕工细腻舒展,把紫檀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在满目简约禅意之中,它极尽繁复之能事,却又丝毫不显突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片及文字说明均来自博物馆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百宝嵌高靠南背官帽椅</p><p class="ql-block">明晚期</p> <p class="ql-block">红木家具细节,处处精妙,令人挪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家具馆内,设有古代书房“渠清书屋”的实景陈列,怎一个精致奢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门窗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复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门窗收藏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独特题材,每件展品均经过专业严谨的研究。门窗作为建筑中最重要的组成馆分,功能性和装饰性相辅相成。还承载了大量文化信息。门窗馆展览中国明清时期长江、黄河流域民居的门窗、隔扇、围栏等建筑构件,采用全开放式的展览形式,移步换景的展览构思,使参观者恍如步入一座座古代建筑。”——引自博物馆小册子</p><p class="ql-block">展示的藏品有:</p><p class="ql-block">1.海棠形席纹锦地明瓦窗</p><p class="ql-block">2.“朱子家训”山水人物纹窗</p><p class="ql-block">3.明晚期黄花梨垛边方桌</p><p class="ql-block">4.风车锦地人物故事纹窗</p><p class="ql-block">5.扯不断人物故事纹窗</p><p class="ql-block">6.明晚期黄花梨三弯腿榻</p><p class="ql-block">7.明晚期乌木黄花梨半桌</p><p class="ql-block">8.扯不断博古花卉纹隔扇门</p><p class="ql-block">9.清代铁力木雀替</p><p class="ql-block">10.冰裂纹开光人物窗</p><p class="ql-block">11.星光锦地人物故事纹隔扇门</p><p class="ql-block">12.人物故事纹窗</p><p class="ql-block">13.拐子瓶花八卦纹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复的藏品精美绝伦,观复的猫也颇负盛名,马馆长不仅给它们取了诗意的名字并制作成花名册挂于猫舍门墙,让每一位参观者轻易就能叫出它们的花名:花肥肥、黑包包、黄枪枪、蓝毛毛、麻条条、云朵朵……还开辟了专门的展馆,让“它们”向参观者讲述四季变迁、二十四节气轮回。为它们创作漫画以及制作各种文旅产品,还以它们为原型出了本书——《观复猫:博物馆的猫馆长们》,细数猫们的前世今生、猫的历史、猫的情感……为多只猫写过诗与文,甚至还为去了猫星球的猫亲写祭文。刚刚过去的9月,女神黄枪枪走了,马先生发布在观复博物馆公众号的悼念文章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异瞳白猫,赵明明</p> <p class="ql-block">布偶猫,马大福</p> <p class="ql-block">孟加拉豹猫,布能豹</p> <p class="ql-block">马馆长:“我对阴阳脸的猫有一种莫名的好感”。</p> <p class="ql-block">加菲猫,程两两</p> <p class="ql-block">英短,蓝毛毛</p> <p class="ql-block">中华田园猫,李对称</p> <p class="ql-block">走出观复博物馆,前往中国电影博物馆,途径黑桥公园,正好可以徒步一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影博物馆,甚是“魔幻”,也远超期望,各种稀奇影片效果方式,遛娃更是再好不过了,每周还免费放映公益性电影(具体时间提前关注官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晚的798虽有些清冷,但夜市品质很高,和有趣的摊主们聊一聊来自世界各地的美丽蝴蝶🦋标本,聊一聊晶莹剔透带着宇宙能量的水晶石,聊一聊如何制作一款好喝的咖啡饮品……当摊主们准备收摊时,我也该返回机场,等候开启另一段美妙的异国之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