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漫谈《有关岳阳楼两首诗与“孤篇盖全唐”之说》

混沌时光

<p class="ql-block">午夜时分,宁静如神秘的夜幕笼罩四周。思绪恰似窗外的秋风,在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的两首唐诗以及充满争议的“孤篇压全唐”说法之间飘荡。</p><p class="ql-block">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要评判二者优劣,实难简单定论。</p><p class="ql-block">从意境方面看,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如一幅雄浑壮阔的山水画卷缓缓展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湖水与天空相接,水汽蒸腾,波涛汹涌,令人心驰神往,沉浸其中。而杜甫的《登岳阳楼》则似一部广袤深邃的宇宙史诗慢慢呈现。浩渺无垠的洞庭湖将吴楚大地分隔开来,“乾坤日夜浮”这句话,引领读者走进无尽的天地画卷,体会宇宙的浩瀚与神秘。</p><p class="ql-block">在情感表达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呈给张九龄的干谒之作。“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委婉地表达出渴望出仕却无人引荐的无奈与急切,情感细腻且含蓄。《登岳阳楼》则是杜甫在历经沧桑、年老多病且国家动荡之际的呕心沥血之作。“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个人身世的凄惨孤苦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报国无门的悲愤交织在一起,情感深沉而复杂,如一座巍峨的情感丰碑。</p><p class="ql-block">从艺术手法审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巧妙运用夸张手法,以景衬情,借壮丽景色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求仕之心。“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展现得极为生动。《登岳阳楼》同样以夸张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将洞庭湖的广阔与天地相连,极具视觉冲击力。此外,还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今昔对比表达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个人的孤独凄凉与洞庭湖的壮阔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诗人的悲苦之情。</p><p class="ql-block">就诗歌影响力而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壮丽的景色描写和委婉的情感表达声名远扬,对后世山水诗的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堪称唐代山水诗的经典之作。《登岳阳楼》则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在唐诗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既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沉的情感,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对后世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孟浩然的诗在写景和干谒诗的委婉表达上有独特之处,杜甫的诗则在意境广阔、情感深沉以及艺术手法多样成熟方面更突出。然而,哪一首更优秀,取决于读者个人的喜好和对诗歌的理解。</p><p class="ql-block">杜甫的诗,每一首都是在写他自己。有人说:“读他的诗仿佛看到一头浑身流淌鲜血的大象朝着你一步一步走来,杜甫的诗乍看字词并无惊人之处,但若想改动一字,绝难做到。”</p><p class="ql-block">再来谈谈那“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开头几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描绘出春天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明月从海上升起似与潮水共涌的壮丽画面。在我看来,此诗平淡无奇、毫无意境,整首诗围绕月展开,只有吟花弄月之感,更是辞藻堆砌之典型。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仅供大家商榷。读完整首诗,感觉就像有一个闺中的女人孤独望月,实难看到学者大家们所推崇的高度。不知为何它竟获得了两个朝代大名家的推崇。反复读“春江花月夜”的人,是否有这种感觉呢?就如同看了一部空洞说教的电视纪录片。“春江花月夜”哪里能压全唐,是压了孟浩然还是压了杜甫呢?</p><p class="ql-block">“孤篇压全唐”之说,最初是清末民初学者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中提出的,他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学者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也给予了极高评价,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p><p class="ql-block"> 2024 年 11 月 1 日,甲辰年十月初一。在这宁静的午夜,我们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思索着诗歌的魅力与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