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探秋:(8)残碑犹写汉时风

橡树

<p class="ql-block">  汉中市博物馆,坐落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是一座集历史与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珍藏丰富,不仅展现了汉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汉中人民智慧与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汉中市古汉台,曾是刘邦被封为汉王时的居所。在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土地上,如今矗立着汉中市博物馆。古汉台不仅是汉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汉中历史的重要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汉台,刘邦由此出发建立汉朝,开创了四百余年的基业,而“汉”字也因此深深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脉络之中,成为亿万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烙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诉说着那段辉煌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汉台碑巍然屹立,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碑上的古文遒劲有力,记录着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那古朴的线条与斑驳的苔痕,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成为后人瞻仰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  汉初三杰,英姿勃发,智勇双全:</p><p class="ql-block"> 张良谋略如星辰璀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p><p class="ql-block"> 萧何治国如烹小鲜,精细入微,安抚百姓,稳定社稷;</p><p class="ql-block"> 韩信兵法高超,用兵如神,战无不胜,威震四方。</p><p class="ql-block"> 三人各展所长,共辅刘邦,成就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p> <p class="ql-block">  诸葛亮治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秉持公正,立法如山,整饬纲纪,使蜀国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他重视农桑,发展经济,使蜀地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他慧眼识才,广纳贤士,培养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蜀汉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汉中历史文化展详细介绍了汉中从史前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展示了秦蜀古道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详细介绍了栈道的路线、形制和沿途的基础设施。这条古道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通道,更是秦蜀文化交流的纽带,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  石门十三品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约两千年前。先民们在秦岭天险中凿山为道,修桥渡水,修建了被誉为“蜀道之冠”的褒斜道,以及最早的人工穿山通车隧道之一——石门。</p><p class="ql-block"> 东汉永平年间,这项历时三年、动用2600余名囚徒的浩大工程竣工,一条横跨秦岭天险的褒斜栈道和著名的石门隧道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过往的仕官商贾、文人墨客,在饱览胜迹之余,记事咏物,镌刻于石门内外的崖壁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门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 据统计,石门故址的石刻有104种,仅石门内壁就有34种,上自汉魏,下至明清,俨然一座石刻宝库。其中13种汉至南宋时代的石刻尤为出类拔萃,世称“石门汉魏十三品”。1970年,国家在褒河上兴建水电站,石门十三品被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护、陈列。</p> <p class="ql-block">“石门十三品”是指:</p><p class="ql-block"> 一品: 《石门》摩崖;</p><p class="ql-block"> 二品:《鄱君开通褒斜道》摩崖(镌刻于公元66年,为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是由小篆向隶书过渡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三品:《鄱君开通褒斜道释文》摩崖(南宋时被誉为隶书“宋代第一”的南郑县令晏袤的隶书);</p><p class="ql-block"> 四品:《李君表》摩崖(魏元帝景元四年即公元263年);</p><p class="ql-block"> 五品:《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石门颂》),被誉为我国汉代摩崖“三颂”之首(另外两颂为《西狭颂》、《郙阁颂》);</p><p class="ql-block"> 六品:《杨淮杨弼表记》;</p><p class="ql-block"> 七品:《玉盆》摩崖;</p><p class="ql-block"> 八品:《石虎》;</p><p class="ql-block"> 九品:《衮雪》(出自曹操之笔);</p><p class="ql-block"> 十品:《李苞通阁道》摩崖;</p><p class="ql-block"> 十一品:《潘宗伯、韩仲元》摩崖;</p><p class="ql-block"> 十二品:《石门铭》摩崖(南北二铭之一,是隶书向楷书转变时的魏碑代表,在魏碑中地位极高,被誉为“不食人间烟火”之仙品);</p><p class="ql-block"> 十三品:《重修山河堰》摩崖(又名《山河堰落成记》,为此处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块碑刻,是南宋官民整修山河堰竣工后的记事碑,是宋代隶书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  《石门》碑,原竖于石门北口外,东汉永平四年(61年)刻。碑文记录了石门的修建过程,见证了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  《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摩崖,又称《石门颂》,与《西狭颂》、《郙阁颂》并称为我国汉代摩崖“三颂”。其汉隶被誉为“汉人极作”,书法艺术达到了极高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玉盆》摩崖,原刻于石门南三里许褒河水中一巨石上,该石中凹边高,其形似盆,色白如玉,故名“玉盆”。</p> <p class="ql-block">  据说是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运筹国事,见褒河流水汹涌而下,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抚掌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谈,后刻于河中巨石上得以流传。</p> <p class="ql-block">  《石虎》摩崖,原刻在石门南五里许的褒河东岸山崖上,山峰有石,其形如虎,故名刻,旁刻有“郑子真书”。</p><p class="ql-block"> 《石门》、《玉盆》、《石虎》、《衮雪》四种汉隶大字摩崖,被称为石门小四品,都是状物抒怀之作,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  《山河堰落成记》摩崖,又名《重修山河堰碑》,是此处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块碑刻,记叙了南宋绍熙年间汉中郡守章森、南郑县令晏袤负责修复山河堰之事。官民整修山河堰竣工后的记事碑,不仅记录了水利工程的成就,更是宋代隶书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  汉中博物馆石门十三品,不仅是研究褒斜栈道通塞和汉中水利建设的珍贵史料,更在书法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是汉代以来书和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一千多年来,一直为历代学者所推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书法演变的历史轨迹,在中外书法界和金石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 石门山水秀奇观,</p><p class="ql-block"> 十三神品韵流传。</p><p class="ql-block"> 悬崖峭壁书千秋,</p><p class="ql-block"> 墨香飘逸入云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