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故事】合肥城市记忆里的“我”

清泉

<p class="ql-block">作者昵称:清 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7088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月31日下午,我慕名来到了合肥城市记忆馆。</p><p class="ql-block">合肥城市记忆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256号,总建筑面积约5900平方米,由原合肥市政府大楼改造而成,2024年10月1日正式开馆。</p><p class="ql-block">合肥城市记忆馆聚焦1949年至2022年合肥经济社会发展,设置“合肥不错、工业璀璨、街市熙攘、文化兴盛、科教兴市、城建蝶变”六个主题板块,共计58个展项,引入数字化展陈技术,将合肥的今夕过往铺开,并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将要在这记忆馆的六个主题板块、58个展项中,寻找合肥城市记忆中的“我”,当然,这个“我”既有单位这个大“我”,也有我个人这个小我。</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展厅里,看到几十年间的新老照片,感到十分亲切,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寻觅到了自己的足迹。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但我已经在合肥工作生活了46年,见证并经历了合肥的改革开放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我所在单位中国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原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于1977年从武汉整体搬迁到合肥,我则是1978年由湖南石门枝柳铁路建设工地来到合肥中铁四局总部工作的。几十年来,中铁四局除了承担皖(安徽)赣(江西)、合(合肥)九(江西九冮)、淮南复线、合(合肥)武(武汉)客专、合(合肥)宁(南京)客专、合(合肥)福(福州)高铁、合肥铁路枢纽和高铁合肥南站等铁路建设外,还积极参与了合肥的市政和地铁建设。</p><p class="ql-block">这幅图展示的是合肥市自1979年到2021年43年间从环城发展起步,中间经历滨湖发展、环湖发展,直至全域发展的全过程。而中铁四局乃至我也是合肥市这四个发展过程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在这四十多年的合肥城市记忆中也有着一份“我”和我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来到了火热的铁路施工现场。</p><p class="ql-block">在合肥的米字形和时钟型铁路枢纽建设中,“我”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中铁四局自1978年参建淮南铁路复线(途经合肥)起,先后参与了第一条地方铁路合九铁路、第一条客运专线合宁铁路、第一条高速铁路合(肥)蚌(埠)高铁、第一个高铁车站合肥南站等铁路项目建设。</p><p class="ql-block">那些年,作为局党委组织部长的我,与同志们一道,适时策划组织开展了“客运专线党旗红,中铁四局争先锋”等党建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铁路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成为中国中铁和合肥市党建工作品牌。</p> <p class="ql-block">合肥南站在华东地区高铁枢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华东四大高铁站之一,与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杭州东站齐名。工程获得了建筑行业最高奖一一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p> <p class="ql-block">离开铁路施工现场,“我”又来到助推合肥城市快速发展的中铁四局承建的市政建设工地一一合肥第一座立交桥五里墩立交桥。这座立交桥位于合肥市区西部,在长江西路、屯溪路、合作化路的会合处,距离市中心2.6公里。它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市政公路立交桥,设计为四层互通式立交桥,占地8.9公顷,线桥总长9139.5米,总线路17条,桥墩台171个‌。五里墩立交桥不仅是合肥市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合肥市迈向现代化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串联了西一环路、长江路、合作化路,成为合肥市的交通咽喉‌。开通使用近30年来,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荣获“铁道部优质工程奖”和“安徽省市政建设工程银路奖”,被誉为“五里飞虹”,是合肥新的十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合肥市第一座高架桥金寨路高架也是“我”的杰作。</p><p class="ql-block">它于2008年建成‌。金寨路高架桥是合肥市的第一座高架桥,于2006年9月30日动工,经过1年零4个多月的建设,于2008年2月5日零点顺利完工并通车‌。</p><p class="ql-block">金寨路高架桥南起312国道,连接合安路,北至南一环屯溪路,与金屯立交桥相衔接,全长7.7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60至80公里。建成后,驾车从稻香楼到经开区的时间从原先的40分钟缩短到10分钟以内‌。以金寨路高架桥为起点,开启了合肥市高架时代。</p> <p class="ql-block">合肥市梅山路上的这座24层高的安徽饭店,是“我”在1992年建成的。是中铁四局建局以来承建的首座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1993年和1997先后被评为三星级和四星级酒店。 皖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赞誉其为“故乡第一饭店”并题字。</p> <p class="ql-block">在改善民生方面,“我”也具有“央企”的责任担当。中铁四局于1998年承担并投入运营了合肥第一家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一一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该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p><p class="ql-block">运行26年来,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为全市约100万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活污水处理服务,为保护合肥市的水体环境,削减南淝河入巢湖污染负荷,减轻巢湖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我”还积极参与了合肥轨道交通建设。自2016年中铁四局参建的合肥第一条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开启地铁模式后,“我”又<span style="font-size:18px;">陆续参建了合肥轨道交通3号、5号、6号、8号和S1号线等项工程。为合肥市开通1至5号线、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10公里,使市民出行方便快捷舒适,做出了应有的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在合肥城市记忆馆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中,看到那街道、建筑、商铺和许多老物件,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同时又感叹和欣慰。</p><p class="ql-block">感叹的是,建国75年来合肥的变化太巨大了:合肥刚解放时的市区面积仅为5平方公里‌,人口5万。5平方公里的建城区、5万人口、5条马路、5盏路灯和5个铁匠铺‌,“5个5”是合肥解放之初的写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合肥长大了。从环城、滨湖到环湖,市域面积达到1.14万平方公里。人口上千万,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往来其中,合肥已经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特大城市。</p><p class="ql-block">欣慰的是,在合肥的大发展中,中铁四局这个“大我”和自身这个“小我”,没有当“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中铁四局发展成长为了中国中铁的“标杆单位”,现正朝着打造“王牌企业”而努力;我也在几十年中不断地成长进步着。我们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合肥央企”、“合肥市民”这个身份。</p> <p class="ql-block">有合肥城市记忆馆展示出来的75年发展成就为基础,再过10年、20年······,合肥一定会是一个全新的合肥,“我”(中铁四局)也一定是个全新的“我”:我则是这一巨变的见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