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世界】老子故里行

若竹

<p class="ql-block">  道家的祖师爷;</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孔子的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享誉世界的东方先哲;</p><p class="ql-block"> 他的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位伟人就是老子。10月23日,我们一行来到了老子的故里——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瞻仰老子的诞生地、升仙台与太清宫等,听当地人诉述这位先哲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0年),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人。《史记》《后汉书》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苦县(今鹿邑)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p><p class="ql-block">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p><p class="ql-block">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从老子诞生地、讲授道学之所到老子修道成仙的地方。大家一路参观,一路听着导游讲解,探寻老子的生平事迹,了解老子的思想与道德观念,在欣赏古朴恢宏建筑的同时,体验道教文化的庄严肃穆,近距离地感受道家的文化魅力。这是一种心灵的回归、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p> <p class="ql-block">  “老子升仙台”(又称老君台、拜仙台),世传老子修道成仙骑青牛飞升处。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燹灾害,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台高18.84米,台底面积 765平方米,33 层台阶与道教“33 阶上青天”之说吻合。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登上升仙台,我们还听到一个传奇的故事:《让侵华日军畏惧的老君台》。在升仙台大殿东山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的树杈上,都留有枪炮弹痕。这些弹痕,是1938年农历五月初四上午,日本帝国主义留下的侵华罪证。</p><p class="ql-block"> 其事情的经过是:1938年农历五月初四上午9点多钟,大队日军从亳州西进。走到离城十里的营子寨,就集中火力向城内制高点炮击。其中大殿东山墙、殿东柏树树权、东偏殿后墙,共中炮弹13发,机枪弹无数,其中有两发炮弹穿透山墙一发卡到了大殿内西边的梁架上,一发落到了老君神龛上。但是,所有炮弹一发末爆。在当时大殿后边还有两间小殿,是老君炼丹房,房内存了满满一屋子黑色炸药,台上还有一尊同治五年的铁炮.如有一发炮弹爆炸,引起火药爆炸,其后果不堪设想。然而,日寇的同类炮弹在县城的其它地方很有威力,如东南城角的奎星楼、南城门的城楼,都遭到彻底损坏 ,唯有老君台岿然不动 ,不为所伤。全城百姓都认为是老君显灵。就连日寇进城后,也对太上老君匍匐朝拜。</p> <p class="ql-block">  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因为唐皇室的统治者姓李,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所以他们自称为老子的后人。因此,朝拜、<span style="font-size:18px;">祭祀</span>老子成了唐朝历代皇帝的传统。太清宫是当年朝廷朝拜、祭祀<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子</span>的重要场所,共来过8位皇帝,每次朝拜、祭祀仪式都十分隆重。</p><p class="ql-block"> 在太清宫,我们还了解到鹿邑县的历史变革。鹿邑县古名真源,真源县的前身是苦县、谷阳、仙源、卫真。因为此地是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李唐王朝认老子为先祖;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年)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并亲自来真源县太清宫朝拜、祭祀老子,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高宗认为,太清宫是道教鼻祖老子李耳的诞生地,是真理(道家、道教)的发源地,所以叫真源。</p><p class="ql-block"> 唐代《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七 州郡七:“真源古之苦县,老子生于此。”</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子就出生在这里,后来叫“太极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考古发掘,使这些沉睡千年的碑文重见天日,让后人了解到道教文化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说起老子自然离不开《道德经》。这部传世之作是怎样完成的呢?据史书记载:</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85年左右,老子看见周朝衰落,便弃官骑着青牛云游四方。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关令尹喜对他说,既然您要归隐了,请务必给我们留下您的著作。于是,老子花了几天功夫,写下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此后便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老子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将自己一生的感悟和智慧融入进道德经之中,影响了后世2500年,至今仍被无数人奉为圭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子骑着青牛云游四方,后来不知去向。那么,他故里的这个升仙台又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总有一个疑问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理解是叶落归根。”导游解释说,老子最后升仙何处,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作为家乡人是认定他一定会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导游的解释显然有点牵强。但是,老子到底在升仙何处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件无尽智慧的宝典。世世代代纪念他、敬仰他、祭祀他,意义也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延伸阅读】</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对个人成长的启示与感悟 </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智慧,不仅为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指引,也为现代人的个人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在阅读与思考《道德经》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对我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 </p><p class="ql-block"> 首先,《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让我学会了在纷扰的世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和纷扰所牵绊,难以静下心来思考和实践。而“无为而治”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无所作为,而是要在行动中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被外物所动,坚守自己的本心和原则。这种态度让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p><p class="ql-block"> 其次,《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思想让我认识到了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重要性。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只有顺应自己的内在本性和外在环境的规律,才能够实现真正的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这种顺应并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在认识和理解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态,以达到更好的成长效果。 </p><p class="ql-block"> 再者,《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思想教会了我谦逊和包容的品质。水虽柔弱,却能穿透顽石,滋养万物。这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不是外在的张扬和强势,而是内在的柔韧和包容。在个人成长中,我学会了更加谦逊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和差异,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 </p><p class="ql-block"> 最后,《道德经》中的“知足常乐”思想让我懂得了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所驱使,追求更多的物质和名利。然而,《道德经》提醒我,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来自于外在的拥有,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感恩。我学会了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这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幸福。 </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道德经》对我个人成长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让我学会了保持内心的宁静、顺应自然和规律、培养谦逊和包容的品质以及珍惜当下和感恩生活。这些宝贵的启示将成为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引,帮助我实现更加全面和健康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