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一</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爱心互助会代表一行人员到湘桥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南门居民社区,在社区负责人和民政干部的协调配合下,把六床棉被送到了特困户手中,帮他们度过严冬。</p><p class="ql-block">天再冷,也绝不能让我们身边这些贫困低保户心冷。</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二</p><p class="ql-block"> 今天爱心热线接到了好多对助学问题的咨询,大家在了解受助者情况的同时,也比较关心其目前的学习成绩情况,有的也提出对受助者今后的要求,这都可以理解。但对于实际工作中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p><p class="ql-block"> 由于目前对贫困生资助尚缺乏统一、完善的体系,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各界、媒体等都在参与贫困生资助,彼此之间又缺乏沟通与信息共享,结果有的学生得到重复资助,有的得不到应有的资助,不排除有些滥用别人的爱心,把爱心资助成为一种改善家庭的收入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助学本是好事,而过份对受助者提出要求可成为别人的负担就事与愿违了。每个人的天赋不同,理想也不同,怎么能一律强求上大学呢?资助到离开学校为止就可以了,不要以为出了几个钱就可以控制别人的生活。姑且不论这学生是不是值得资助,资助方式不是一种施舍,人人平等,你资助说明你有爱心,还要签什么合同之类要求?不齿!</p><p class="ql-block"> 资助,不是做生意,不是商品买卖!</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三</p><p class="ql-block">今晚,接到一位热心人的电话。从交谈中得知热心人是无意登陆小桥论坛《公益爱心》版,备受网友们的义举所感动。了解当初论坛组织爱心活动继而成立小桥爱心互助会的初衷之后当即申请加入爱心会员,并定向认捐400元。</p><p class="ql-block"> 互助会成立之初网友们意识到:发展慈善事业是为百姓解愁的善举、义举,是时代的需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乐善好施,助贫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慈善事业每捐一元钱,每做一件事,都是一次精神洗礼的过程,都是一次品德升华的过程,都是一次自身形象最佳塑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意识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爱心互助会的工作就不可能开展;没有热心人的支持,爱心事业也不可能发展。爱心互助会刚刚起步,亟需发展壮大。需要大家都来关心和参与爱心活动,能力不论大小、捐款不计多少、善举不分先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更多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为他们排忧解难、雪中送炭的温暖和爱心。</p><p class="ql-block"> 关爱是一腔炉火,温暖弱势群体;慈善是一座桥梁,你我的善心、善举将汇成爱的海洋!</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四</p><p class="ql-block">一份真挚的友情,象茶,象酒,总有清香让你难舍,当人们对你的信任很多很多的时候,当这样的清香越来越浓的时候,“士为知己者死”就成了我卸不下的包袱。一束关注的目光,会让你感到温暖和亲切,一大片目光的时候,感觉到灿烂也感觉到重量。事物的两面,也许我总在悲观的一边,可我真的高兴过后总是叹气,背上又多了一斤! 以往每次接受委托捐赠,都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感受到了“成功”的第一步。之后的第一位资助人,更是让我信心百倍。然而,一个咨询电话,更是让我惊喜不已,世间万物,哲理为最,冥冥中,让你得到,必定要让你失去,让你高兴必定要让你难过。当看到数字的增长逐渐不再兴奋,当打开网站不再感到欣慰,当看到贫困家庭已经麻木,心里总是空的,实在忍不住再次打开熟悉的首页,才发觉这份感情已经在血源中流淌! 不管怎样,终究坚持下来了,谢谢所有信任我的朋友们,虽然有些牢骚,虽然有些懈怠,虽然有些混乱,我总是在你们的支持下走着,爱心互助会还有许许多多的象我们一样痴情的人在你们的信任中默默的做着,每一块钱都是一份信任,每一块钱都是一份爱心。</p><p class="ql-block">你信得过我们,我们也不会轻易的辜负你!</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五 </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我不想当雷锋。雷锋当初献爱心都是不留名的。但是当今社会他的这种方式是不适合的。</p><p class="ql-block">现在已经有太多的人对爱心产生怀疑了,有些怀疑爱心的存在,有些人怀疑爱心的动机。</p><p class="ql-block">我说我不想做雷峰是因为我在献出我的爱心的同时我要让别人知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让自己的爱心事迹让别人知道,那就会向社会证明有爱心的人是大量存在的。</p><p class="ql-block">爱心是需要传递的,而传递则是基于明面的!</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六 </p><p class="ql-block"> 当前我们的民间组织,总的来说有的规范,有的不发达,所以我们下一步要抓慈善组织的发展,就是民间组织要发展,光靠政府不行,而且要带有提高全民的慈善意识,不单单是捐款。</p><p class="ql-block"> 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全民性的慈善意识还不够,从政府、从组织的主观角度说,宣传教育不够广泛、不够深入。搞慈善不要光盯着企业家,应该面向全民。包括学生,要让小孩得到教育。现在学校有多少的课本讲到慈善的问题?钱多少是另外的问题,但是全民一定要提高慈善意识。</p><p class="ql-block"> 此外,民间组织要进一步规范管理,要完善,要严格,提高公信力。我觉得现在慈善组织很多,虽然量不大,但是组织非常多,如果不规范管理,只要一个组织、一件事出了问题,对社会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p><p class="ql-block"> 慈善工作不应该成为富人的事情,不是说有钱才可以去做慈善。慈善如何发动全民,应是很大的话题,过往几乎都是由官方来做的,这一次“碧利斯”台风这场洪灾,都体现了民间很多自发的力量,可以说越来越强。NGO(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是一个潮流,它也是纯民间的。</p><p class="ql-block"> 民间侧重点在于群众,政府如果要进行慈善,首先要做到公平。民间是讲究效率,所以政府在进行每一项活动之前,要做到绝对的公平,不偏不倚。所以要做很多的工作,以免偏差。但是民间不同,我们抓这着重点就可以进行。</p><p class="ql-block"> 至于成本的问题,因为民间是动员了社会的力量,而政府的慈善必然要用到财政的收入,这就为我们的财政收入带来了压力,而民间不同,不但没有动国家的钱,还为国家节省了财政收入。</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目前的救灾方针在理念上,可能需要进一步更新。政府对待慈善事业是第一责任人,要把这个事情做好。首先,20多年过去了,社会结构、经济系统都发生很大变化,救灾体制依靠集体,而现在集体已不是作为国家有效的基础存在。其次,我国目前缺少一部关于抗灾、救灾的法律,民政部已向全国法制办提交了《社会救助法》,里面有针对社会救灾的条款。中国现在需要专门的一部救灾的法律,来规范救灾过程中财务、人员的管理,但目前一直没有出台。</p><p class="ql-block"> 关于慈善事业的免税问题。我们国家没有说捐赠退税,而只是说捐赠免税,不存在退的问题。所得税顾名思义就是所得才有税,我们在这方面研究,都应该真正义务地去推动这项事业发展,鼓励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个项目。</p><p class="ql-block"> 希望通过讨论和研究当中,会把很多概念提升到新的层面,对未来的赈灾模式有所建树。</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七</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媒体报道中得知有不断上演的民工为领不到工资跳楼秀,更有屡见不鲜的卖肾救子、卖身救母的悲嚎。到底都怎么了?善良的人们不免追问。 “这些人自身有问题。”不!对于这些求助者,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俗话说,人心肉长。一个正常的人,如果不到万不得已,谁拿自已的肉身不当回事?人活一世,难免遭难。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对于求助者来说,别说是八方,哪怕有一方能帮上他们的忙,他们都不会做这样的选择,因为,这毕竟是一种极端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事实是,在以人为本,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不约而同做出如此极端的选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出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应当如何看待弱势群体?社会应当给弱者怎样的救助机制?......当身体成为最后的筹码时,这些问题值得全社会深思!</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八</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需要感情的理解、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顾、行为的支持。苦恼的时候,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的倾诉;成功的时候,希望别人能赞赏自己的成绩;危难的时候,希望别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困惑的时候,希望别人能予指点......</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要以开朗豁达的心境、热情友好的态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善待他人。</p><p class="ql-block">不要一味地指责别人的自私、冷漠别人的友情、拒绝别人的规劝、忽视别人的指点;不要去挑剔别人的毛病、拨弄别人的是非、猜疑别人的好意、妒嫉别人的成绩。 我们要明白:友谊需要以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宽容去培育、理解去呵护;要懂得: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名誉是鞭策、才华是力量、奉献是责任;要知道:朋友困难时,要热情帮助,当你患难时,也会遇到更多的朋友;要记住:吃亏是福,而斤斤计较则适得其反。</p><p class="ql-block">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获得友谊、信任、谅解和支持;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调整失衡的心态,解脱孤独的灵魂,走出无助的困境;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充满快乐的感觉,踏入充满机遇的境界,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十九</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民生直播室》报道了在市区难找到垃圾桶问题,其实,起初政府在该项设施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后全都遭受人为破坏。才出现市区难找到垃圾桶问题,让市民感到不便。</p><p class="ql-block"> 垃圾桶遭遇尴尬并非个例,近几年来,类似“爱心伞”、“便民椅”的公益设施屡遭破坏,小小的一把雨伞,一张椅似乎已经成为考量社会公德水平的一把标尺。</p><p class="ql-block"> 在公益设施是否得以保护的考验面前,公众总是暴露出自己道德薄弱的环节,无论是“垃圾桶”遭受的大量流失,还是公共场所椅子的人为破坏,都似乎在印证着这样一个论断,是公民素质的低下影响了公益活动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社会公德尽管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公众的道德水平距离我们想象的程度还有相当的距离,社会公德的建设和提高也需要一个长久的培养和积累过程。在这之前,公众道德显然经不起考验。</p><p class="ql-block"> 文明素质往往是和制度约束相辅相成的,即使是一些公认的高素质城市和国家,也并非那里的市民素质有多高,而是有一套很好的约束制度,并通过制度约束形成一种自觉遵守的氛围和习惯。</p><p class="ql-block">社会风气的提高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需要合理的规则和制度作为外部约束,这样才可以形成公共物品的“良性循环”。</p><p class="ql-block">《爱心手记》之二十</p><p class="ql-block"> 世上事有善有恶,有美有丑。要问我最钦佩什么?我最钦佩见义勇为。何为见义勇为?顾名思义:“见”就是看见;“义”就是正义;“勇”就是奋勇;“为”就是行动、作为。见义勇为便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的去做。见义勇为与一般的助人为乐不同之处在于见义勇为者在面临着较大的危险时挺身而出,而其自身往往容易受到人身伤害,如致残,甚至献出生命。显示出一身正气,使得见义勇为者的行为令人敬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见义勇为者保护了他人利益,自己受到很大伤害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奖励,出现交不起医药费或是生活没了来源等情况。这会引起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安全感的缺乏,出现道德危机。但道德对于人的行为的效力是间接的。为此,我们应尽快立法对鼓励见义勇为的道德加以确认,实现道德法律化,以保护见义勇为者。道德的调整只是间接的,并无强制力。立法的宗旨在于倡导互助友爱的道德风尚。重点是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立法的核心在于保障和奖励见义勇为者。应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及资金的来源和相关的责任等。保障措施是维护见义勇为者合法权益的最起码要求,包括见义勇为者受伤的医疗费用承担,丧失劳动能力的保障措施,死亡的丧葬费用及生前抚养人的抚养费用等。奖励包括精神奖励与物资奖励,是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与褒扬。但另一方面侵害人造成见义勇为者受到伤害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对见义勇为者存在一定的补偿义务,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既可以体现公平与正义。又有利于减轻国家的社会保障压力,也有利于给予见义勇为者更多的保护。</p><p class="ql-block"> 见义勇为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使见义勇为者个人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而且通过保护个人增强人们的社会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必须更能够见义勇为,这样的良性循环应是我国法律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我们不愿意看到英雄流血又流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