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乘阳光正好,老友们相约出来溜达几天,于是,我们选择交通方便的武汉。</b></p><p class="ql-block"><b>武汉又称江城,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江河纵横,“江城”之称形象地体现了武汉与水的紧密联系。此外,武汉还有一些别称,如九省通衢,在古代,过长江水系以及陆路交通,它能与四川、陕西、河南、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以及湖北本省九个省份相通。大武汉,凸显其城市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强。</b></p> <p class="ql-block"><b>由于长江与汉水相汇,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武昌最早叫夏口、江夏,后来改称武昌路,是孙权夺取荆州后取的名字。汉阳最早叫汉津,后来改称汉阳,一直沿用至今。汉口在明末清初发展为数一数二的都市,乾隆《汉阳府记》中首次出现“武汉”一词。1927年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并定名为武汉,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武汉市。</b></p><p class="ql-block"><b>武汉三镇,汉口为武汉市府所在地,武昌为湖北省府所在地,而汉阳仅仅只有区一级政府。</b></p> <p class="ql-block"><b>2024.11.1,周五,晴</b></p><p class="ql-block"><b>我们吃过早餐,乘坐地铁,来到今天第一站:古德寺</b></p> <p class="ql-block"><b>古德寺隐藏在繁华的武汉闹市中,是一座风格独特、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风情的佛教圣地。是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一。</b></p> <p class="ql-block"><b>漫步在古德寺内,这里融合了印度、缅甸、古希腊、哥特式和伊斯兰等多种建筑风格,却又毫无违和感。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基督教堂的圆窗和长窗、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b></p> <p class="ql-block"><b>古德寺不仅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p><p class="ql-block"><b>它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 年),初名古德茅蓬。在辛亥革命时期,寺僧们以佛家大无畏大慈悲精神自发参与救护伤员,并在寺后掩埋了 3000 多具烈士遗体。1912年,孙中山先生专程到古德茅棚。凭吊安葬在寺庙后菜园里的革命烈士。1914年,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亲笔题书,那个时候就将古德茅棚正式更名为古德寺,如今,这块竖匾就悬挂在寺院的大门之上。之后,古德寺声名远播,香火愈加鼎盛。</b></p><p class="ql-block"><b>1931年,武汉遭遇特大洪水,古德寺是倾尽全力捐赠了寺院内的大量古树木,用来抗洪抢险、修桥铺路。</b></p><p class="ql-block"><b>这些历史事件,为古德寺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也让人们对这座寺庙充满了敬意。它迷人的建筑和它的风骨共同撑起了古德寺在武汉人心中的地位。</b></p> <p class="ql-block"><b>古德寺种了许多的柿子树、橘子树、柚子树,现在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柿子、橘子挂满枝头,宛如一个个小灯笼,为古德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b></p> <p class="ql-block"><b>古德寺门口停有到黎黄陂路和汉口江滩的直通车,五元车费就到了今天的第二站:黎黄陂路</b></p> <p class="ql-block"><b>黎黄陂路于1900年由俄租界当局修建,称“夷玛街”,1925年中国收回俄租界。后为纪念祖籍为黄陂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改名为“黄陂路”,1946年改称黎黄陂路。这里保留有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巴公房子旧址等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如今是著名的“慢生活”网红街,有咖啡馆、西餐厅、画廊等。</b></p> <p class="ql-block"><b>步行街路囗“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本楼始建于1896年,俄式建飒,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此楼为财政部所在地,后为民国中央银行汉口分行。1926年12月,宋庆龄搬入此楼的二楼居住和工作 直至1927年7月17日离开汉口。</b></p><p class="ql-block"><b>1949年武汉解放后,该楼属中南军区和武汉军区,2011年1月正式划转归武汉市,随即按原貌进行了修豆,并在三楼展出了宋庆龄在汉工作和生活时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b>黎黄陂路面包石铺就的街道充满了历史韵味,道路两侧的梧桐树高大茂密,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光影斑驳。漫步在街道上,欣赏着老建筑和街道的风景,感受老武汉的风情万种。</b></p> <p class="ql-block"><b>黎黄陂路上的网红打卡- 巴公房子</b></p><p class="ql-block"><b>黎黄陂路与鄱阳街路口,有一幢汉口最早的多层豪华公寓大楼,像一条行进中的巨轮。它位置和结构独特,平面呈三角形,靠兰陵路一边建筑面积较大,为“大巴公”;靠黎黄陂路这边建筑面积较小,为“小巴公”,中部为三角形天井。如今经过修缮,成为热门打卡地标。</b></p><p class="ql-block"><b>游人太多了,拍的照片全成了合影。</b></p><p class="ql-block"><b>这里的司机也很懂浪漫,无论是公共汽车还是小车,对站在路中间的游客也不会鸣笛催,总是缓慢行驶。</b></p> <p class="ql-block"><b>百年繁华,封卷在此!</b></p> <p class="ql-block"><b>黎黄陂路上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b></p> <p class="ql-block"><b>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汉口胜利街165-169号(原四民街61、62号),由一座坐西向东的三层红砖洋房及其副楼构成。其门楣、窗台、挑梁等处的装饰呈欧式古典风格,室内为木质楼梯与木质地板。</b></p><p class="ql-block"><b> 1926年底至1927年夏,大革命中心移师武汉,中共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武汉,将中共中央秘书厅设于汉口俄租界四民街61、62号。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和秘书厅办公的地方。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等数十位党中央重要领导人在此居住或从事过重要革命活动。在汉期间,中国共产党面对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七会议,作出了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暴动等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决策,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b></p> <p class="ql-block"><b>唐生智公馆,是一栋具有俄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三层白色洋楼,屋顶左右各有一座仿古罗马万神庙式穹顶塔楼。</b></p><p class="ql-block"><b>这座建筑物建于1913年,1926年唐生智率北伐军攻入武汉后,便进驻此楼,唐生智公馆的名称也沿用至今。</b></p><p class="ql-block"><b>作为整个纪念馆的正门,唐生智公馆,以一种独有的历史肃穆感,欢迎每一位前来瞻仰的游客。</b></p> <p class="ql-block"><b>现在总面积约为2091.77平方米的唐生智公馆,整栋楼的空间都被用来陈列名为《中共中央在武汉》的长期展览。</b></p><p class="ql-block"><b> 展览以“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至1927年中共中央迁离武汉”为时间线,结合文字资料、历史照片、留存实物等等,通过现代展陈科技,系统地讲述了这一年前后,共产党人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b></p><p class="ql-block"><b>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从当年留存至今的珍贵纸质资料,如报纸、手稿、漫画等,还有革命先辈们所用的办公物品。</b></p> <p class="ql-block"><b>中间的三层红砖洋房,则是真正的中共中央机关旧址。1926年至1927年,这里是武汉中共中央机关办公的位置,包括了办公室、财务厅、警卫厅和卧室等。</b></p> <p class="ql-block"><b>室内复原物件摆放</b></p> <p class="ql-block"><b>最右边的红砖建筑,是怡和洋行公寓,街角处的楼梯形外墙和自带的小花园是它的特色。当时这里是英商怡和洋行高级职员的住宅,后成为矿业冶金专家王宠佑的公寓。</b></p><p class="ql-block"><b>红墙赤瓦的怡和洋行公寓之上,爬满了盎然的绿植,比起前两栋建筑,更显一种精致之美。</b></p><p class="ql-block"><b>这几栋各具风格的西式建筑。它们就像生长在这条街道上一般,以一种与生俱来的年代美感,吸引路人驻足拍照,然后发出一声感叹:好美!</b></p> <p class="ql-block"><b>汉口东正教堂——阿列克桑德聂夫教堂。</b></p><p class="ql-block"><b>建于1892-1895年,坐落在当时的汉口英租界内,据说是中国南方唯一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这座教堂是汉口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俄国东正教堂。</b></p> <p class="ql-block"><b>汉口花旗银行</b></p><p class="ql-block"><b>位于青岛路口(原英租界内),1921年建成。现为武汉市公安局某处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b>今天第三站:咸安坊</b></p> <p class="ql-block"><b>来到了武汉,肯定要来江汉路步行街走走,那一定不要错过咸安坊。你知道吗?电影胭脂扣里面有很多场景都是在咸安坊取景的。咸安坊建成于1915年,是民国早期提坊式建筑群,也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皮库门建筑群之一。</b></p><p class="ql-block"><b>这里有20余栋两层砖木结构石库门式住宅,石门框、黑漆门配铜钉是石库门建筑的典型特征。</b></p> <p class="ql-block"><b>当年,老汉口的石库门繁荣毫不逊色于上海。这里曾是华人高级住宅区,曾居住过众多社会名流,如轮船巨头卢作孚、药业大王陈太乙、汉剧大师陈伯华、民国才女萧红等,他们的故事为咸安坊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例如萧红在咸安坊度过了一段时光,这里成为她人生经历的一部分;陈伯华在此收获了爱情,后来成为汉剧一代宗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标本。走在这里,分分钟让你感觉自己像个民国贵族。如今的咸安坊经过保护性修缮,修旧如旧,既有历史的韵味,也有现代的气息。</b></p> <p class="ql-block"><b>对于咸安坊,外地人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历史和文字资料中,形容当年的老汉口和商业中心有多繁华,但真实的场景相信无人可以复制。</b></p><p class="ql-block"><b>然而,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咸安坊它曾经辉煌过,只是扛不住时光洗礼,岁月变迁,慢慢老去,成为了过去。</b></p> <p class="ql-block"><b>阜昌茶栈古井</b></p><p class="ql-block"><b>此地原为百余年前汉口著名茶叶加工厂——阜昌砖茶厂旧址。专家初步判断这是当时用于加工茶叶的工业水井,是武汉近代最早、最大工厂的历史见证物。</b></p><p class="ql-block"><b>100多年前,汉口因茶叶而兴盛。武汉近代工业的历史始于“茶”。这口已有“140多岁”的茶厂古井既可以当作汉口老城改造后的一处历史遗存,供人们参观、游览;更是汉口作为‘东方茶港’和中俄万里茶道起点的见证实物。它也见证了汉口近代工业的兴起。</b></p> <p class="ql-block"><b>从咸安坊出来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江汉路步行街</b></p> <p class="ql-block"><b>江汉路及中山大道片</b></p><p class="ql-block"><b>由十字连接的江汉路(从泰宁街至长江边)、中山大道(从前进一路至黄兴路)沿线组成,是汉口近代历史的起源地,集中展现了汉口近代租界文化、商贸文化、革命文化和里分文化。这里至今保存着上世纪30年代以前建设的欧式建筑,如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等,犹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建筑的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今天第四站:江汉关大楼(江汉关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我远远地望见江汉关大楼时,它那宏伟的身姿便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座坐落在汉口沿江大道的建筑,庄重而典雅,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大楼坐南朝北,依建筑的中轴线呈对称布局,展现出一种严谨的美感。</b></p> <p class="ql-block"><b>走近大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根根粗壮的廊柱。这些廊柱风格独特,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古希腊、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和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它们不仅是建筑的支撑,更是艺术的体现,为大楼增添了一份雄浑的气势。抬头仰望,正立面女儿墙的正中处,“江汉关”三个大字苍劲有力,古朴典雅,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着它的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踏入江汉关博物馆的大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馆内的陈列丰富多样,仿佛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缓缓展开。通过文物、文献、图片、场景复原等多种形式,我了解到了武汉近代经贸状况、汉口租界区历史风貌和市民生活变迁史。那些老式的算盘、机械式打字机、与真人同样大小的铜雕人像报关员等,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海关报关的繁忙景象,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b></p> <p class="ql-block"><b>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不禁感慨万千。江汉关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武汉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汉口开埠的屈辱与艰辛,也见证了武汉人民的奋斗与拼搏;它见证了中国海关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这座大楼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是武汉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b></p><p class="ql-block"><b>走出江汉关大楼,我再次回首望去,阳光洒在大楼的外墙上,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那雄浑的建筑风格、悠扬的钟声,以及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都让我对这座大楼充满了敬意。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江汉关大楼都将永远屹立在长江之滨,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为后人所铭记和敬仰。</b></p> <p class="ql-block"><b>武汉关大楼斜对面,就是武汉关码头。从武汉关码头到武昌区中华路码头,往返渡船的单次船票在网上买1.3元,现场买1.5元,航程20分钟。</b></p><p class="ql-block"><b>走!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去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活力。我们排队登上轮渡,船只宽敞整洁,有不同的座位区域可以选择。还可以选择登上二层甲板,视野更加开阔。</b></p> <p class="ql-block"><b>随着轮渡缓缓驶出码头,长江的壮阔景象展现在眼前。江水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不一会儿,武汉长江大桥映入眼帘,它雄伟壮观,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在长江之上。</b></p><p class="ql-block"><b>从轮渡上看长江大桥,可以近距离欣赏到它的宏伟结构。巨大的桥墩稳稳地矗立在江中,钢梁上的铆钉和铁索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桥面上车辆川流不息,火车呼啸而过,让人感受到这座桥梁的重要性和繁忙程度。</b></p><p class="ql-block"><b>同时,还可以欣赏到长江两岸的美景。汉口一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历史悠久的老建筑交相辉映,展现出武汉的繁华与多元。武昌一侧,黄鹤楼高高耸立在蛇山之巅,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与长江大桥相得益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