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红军长征调研学习之旅

巨蟹侠

<p class="ql-block"><b>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无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b></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纪念丰碑不朽的长征精神,追寻震古烁今的伟大长征,点亮长征路、传承长征魂。中国同盟会广州后裔联谊会日前组团到毕节市进行调研学习。</p> <p class="ql-block">  七星关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郑亮是毕节摄影界的一位翘楚,这次特抽出时间全程陪同调研团的活动,给调研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b>  参观黔西红军“开仓放盐〞处旧址。</b></p> <p class="ql-block">  盐为人人日用所必需,一举箸间,实为财政命脉所系,国家存亡所关。由于贵州素不产盐,历史上黔人所食之盐均由外省运入。但贵州处万山之中,又多是大江大河的上游,盐入黔须历尽千难万险,方能抵达目的地。大关,地处乌江上游鸭池河北岸,是毕节通往贵阳的重要关隘。1936年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挺进大关。红军救济百姓开仓放盐,宣扬革命主张和真理,大关群众认识到了红军是解救穷人的队伍,积极参与和配合红军的行动,打土豪、组建游击队。开仓放盐处旧址“大关盐号”,就是当年八大盐号之一的“协兴隆”,1981年“大关盐号”被黔西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8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大关镇党委书记胡述利(左)和联谊会会长郑挺生(右)亲切握手,对联谊会调研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  毕节市作家协会主席李东升亲自客串讲解员,李主席为调研团这次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b>  鸭池河大桥</b></p> <p class="ql-block">  是贵州省境内连接毕节市与贵阳市高速通道。</p> <p class="ql-block"><b>  红军渡口</b></p> <p class="ql-block">  1936年2月1日,为出其不意度过鸭池河,总指挥部以六师为先导,并从各师抽调干部、战士组成先遣队,王绍南任队长。</p><p class="ql-block"> 1日深夜,侦察队到达新店子,直取保警队驻地。随后侦查队兵分两路:一路由清毕公路直下鸭池河,抢时间控制渡口;另一队从新店子走小路,取陇上渡口,过鸭池河后,迂回敌后夹击鴨池河渡口北岸的防堵之敌。</p><p class="ql-block"> 2日凌晨,侦查小分队渡过鸭池河,敌人闻风而逃,过河部队迅速占领制高点,控制渡口,一部分继续追击逃敌。2日凌晨4时,红军控制了鴨池河渡口。</p><p class="ql-block"> 为及时过河,部队领导决定在渡口下游水势稍缓的羊子岩脚摊面架设浮桥,群众自愿借出门板、床板,找来竹子、圆木、抓钉等搭建浮桥所需材料,不到三小时就在渡口搭好一座长100多米,宽近两米的浮桥。</p><p class="ql-block"> 贺龙、萧克率军到达鸭池河渡口,按二军团、六军团的顺序渡河,历时三天,18,000余人渡过鸭池河到达北岸。</p> <p class="ql-block"><b>  鸡鸣三省会议</b></p> <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于形势紧急,遵义会议所作出的“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等重大决定还未得到具体落实,中央便被迫迅速转移。中央红军土城战役失利一渡赤水后,2月5日,中央、中革军委及其警卫部队隐蔽进入鸡鸣三省宿营,在这“一鸡啼叫、三省皆闻”的村子里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p><p class="ql-block"> 鸡鸣三省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补充,会议成功地完成了遵义会议决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任务,解决了行军途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维护和增强了全党的统一和红军的团结,扭转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工作出现的混乱局面。鸡鸣三省会议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新起点,是长征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拜访林口镇,受到了镇领导的热烈欢迎。林口镇隶属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被称为“一步踏三省”。</p> <p class="ql-block"><b>  乌江源头</b></p> <p class="ql-block">  浩浩荡荡的乌江源头之水,劈山开路向东南奔腾而去。</p> <p class="ql-block"><b>  乌江源百里画廊</b></p> <p class="ql-block"><b>  毕节市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毕节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为馆址。</p><p class="ql-block">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原系基督教内地会属女执事会传教士苏宽仁等于民国十二年购地新建,民国十六年竣工,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总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等地,于2月17日将原2月7日在大定创建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迁至毕节,进驻基督教堂。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主要领导同志办公、会议、住宿等也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b>  地下党策应 占领毕节</b></p> <p class="ql-block">  红军万里长征的胜利,中共中央特科在背后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莫雄在1935年~1936年在毕节任贵州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期间,在中央特科的领导下,巧妙地摁住了辖内的中央军,掩护数千红军伤病员安全转移撤退,后又成功地“招安”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席大明绿林武装镇守城郊要塞,让红二、六军团不费一枪一弹顺利进占毕节城。图为莫雄的儿子莫栋梁(中国同盟会广州后裔联谊会会员)在相关展位前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联谊会郑挺生会长代表联谊会,向贵阳市莫氏宗亲会会长莫玉琪赠送《中国同盟会广州后裔联谊会三十年史纪念册》。左起:莫栋梁、莫玉琪、郑挺生。</p> <p class="ql-block">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方向。‌‌</p><p class="ql-block"> 四天的毕节红色调研学习之旅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再见!毕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