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天的杨凌农高会结束了,但一场物资交流会仍在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和杨陵附近的群众,又拥入交流会会场,摩肩擦踵的人流,五光十色的货品,使两条街道大约有两三公里长的交流会场,显得更加拥挤和热闹。一些小摊贩电喇叭的吆喝声震耳欲聋。仅服装和鞋帽的店面摆满了一条街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些妇女拖儿带女在摊位上留连忘返,是为孩子选购防寒过冬的服装鞋帽。</span>那些美食的摊点散发出让人馋涎欲滴的香味,羊肉泡、新疆烤肉串,面皮饸饹蘸水面,油条油糕臭豆腐,各个摊点都坐满了人。另一条街道上,日用百货,五金交电,水菓蔬菜,盆景花卉的摊点更是星罗棋布,卖干蔗的,卖橘子的和卖气球的摊点也都挤满了人。</p><p class="ql-block">秋收秋播完了,农闲时间到了,农村的古庙会也多起来,这也许是现在交流会最早的雏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条街道的最西头搭着一个秦腔戏台,两条街道中间的空地上还有马戏团和几处游乐设施。这些已经成为关中西府一些大型交流会的标配,非此则难以彰显交流会的隆重和吸引力。几个七十多岁戴着石头眼镜、嘴里噙着长竿烟锅的老汉们坐在戏台前的茶摊边,他们一边品茶,一边抽烟,有时口里会吐出一串烟圈,这就是他们感到最惬意的文化生活了。村里的几个半大老头也来了,他们刚才吃了羊肉泡,想喝口热茶解解膻味,再看一会儿戏,然后找个热闹地儿玩几把牌,就算完成了逛会的任务。他们现在是真正的老农民,五六十岁年纪,儿女都大了,甚至孙子都上小学了。现在麦苗都长的像绿毯,到了农闲时节遇到交流会,一般人家常会倾家出动去上会。在会上吃顿好的,让老伴带着孙子去转悠,给娃买过冬的棉衣服。他自个就开溜找人耍去了。到了下午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把老伴和孙子一接,一家人又欢欢喜喜回家了。这是在外打工的儿子想不到的,他们的父母到这个年龄段才算是活明白了,吃好点穿好点不算奢侈,也许这才是农村老人生活中的一种潇洒!</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今天也到杨陵来赶交流会来了。今天上会人太多,小车根本开不到会场跟前去。附近每条街道边都停着好几排小车、货车和蹦蹦车。晚来的车辆只能停在离会场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这热闹的场面堪比武功的东河滩会,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热闹非凡。今天好不容易在高速路桥北面找到一个停车位,停好车步行了四五百米才进入会场。不知什么原因,今年杨陵交流会又挪了地方,去年在344国道那个十字南边一个市场里边,前几年在坡上面的一条街道上。这样经常挪动,上会的人就会减少,因为许多人不知道来年这交流会又在那里举办。</p><p class="ql-block">想不到几天时间,我们竟逛了两次杨陵交流会,也许是最近气温回升,不冷不热的缘故,但愿武功河滩会时也有这样的好天气。</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我们也喜欢上农村的交流会,老伴还专门在小书摊买了个会谱,那上面非常详细整个西府各县交流会的时间天数都在上面,可谁会有那么大精力和时间去场场赶会。我们一般也就是在近处偶尔赶个会,只有一些摆摊的人到处去赶会,人家那是做生意,他们才是一群活“会谱”。据我所知再有十天时间,乾县临平镇的“十月十”古会就要开始,这也是名气较大的交流会。这个会一结束不长时间,武功县的东河滩会就开始了,这是一个享誉西北各省(区)的交流会,去年最高潮时一天赶会的人数超过三十万。河滩会后农村的古庙会也是一个接一个,还有各集镇上会的人也多了,有些集镇逢会日期是“三六九”,有些是“一四七”,还有的是“二五八”,这些会才真正是农民喜欢的交流会,因为家家都要采购“年货”。而农民自产自销的一些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也会上会来销售,而相对于超市的同类货物价格还要便宜一些。</p> <p class="ql-block">当地农民把赶交流会叫做“上会”或“逢集”,这和陕南的“逢场”是一个意思。农村人就是这样勤简朴素,宁愿在交流会的小摊点买些便宜货,也不愿上超市去。经常去赶交流会,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现在有了网上购物,使一些超市也显得门庭冷落起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