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读《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有感

蓦然回首

班主任天底下最小的主任,每天处理着形形色色的鸡毛蒜皮,如何做,怎么做好真的需要好好探究。王晓春老师所著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从七个方面为许多处于迷茫中的班主任进行了解读。<br> 王晓春老师首先从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方面为我们解释了班主任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角色。角色定位准确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做班主任工作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是一个管理者,但我希望我的管理当中有更多的教育的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我努力通过平等对话,洞悉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情绪,成为学生信赖的、亲近的人。王老师在这一章的最后提到了角色转换和冲突的问题,扮演不同的角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视角和做法,应根据情境灵活处理,不要太僵化。比如,课堂上更主要是学习指导者角色,纪律问题能一笔带过的就一笔带过,不要大张旗鼓,影响教学。 <br> 本书中最吸引我的章节是第七章问题学生诊疗。最近我最为苦恼的就是班级里的几个问题学生。王老师从问题学生的界定分类;问题学生诊疗的步骤及方法;问题家庭的分类指导;问题生诊疗案例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一部分对于问题生的界定是:用常规的方法无法起到作用的学生,就叫做问题生,分为四类:行为习惯问题生、厌学型、品德问题生、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认为一个学期不要太多,最多三个,并且不打无准备之战。重要是教师要以平等、研究、客观、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读完第七章我对问题学生,及解决方案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br>  最后,王老师的结语是: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他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引)的办法上来。(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兴奋是动力;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智慧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