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的美篇

清河

<p class="ql-block"> 又到一年十月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月一,送寒衣。每逢十月初一这一天,我们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会用烧纸卷上棉花,做成圆筒状,去到村外的路上,朝着长辈们长眠的方向,烧上一叠纸棉衣,以告慰逝世的亲人,祈求他们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过冬,不至于挨冻。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那种离别的痛,让人久久不能自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离我而去的,是我的大姐夫。大姐夫是一名退伍军人,洗衣做饭样样精通。记得大姐夫去河南时,拍下了这张照片,他站在石狮子旁,显得格外自信。只可惜,大姐夫患的是骨癌,只活了四十三岁,于九三年不治身亡。那年我虚二十岁,刚从晋城师范毕业,那时的我还很懵懂,幻想着大姐夫还能死而复生。如今想想,是多么幼稚呀。</p> <p class="ql-block">九七年三月,我正怀孕期间,妈妈又离我而去,那年妈妈才虚六十二岁。妈走了,我就像无家可归的小孩似的,无着无落的。那时候老贾还在沁水没有调过来,我一个人挺个大肚子住在学校的公房里,不知道以后生下孩子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年学校门口的邻居家有人去世了,晚上放着音乐祭奠死者,那天放的那些音乐竟和打发老母亲时的音乐一模一样,隔墙听着那些熟悉的旋律,自己一个人已泣不成声。人都说: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虽然父亲还健在,但回到娘家,总是觉得缺少了什么。天下大多数父亲是不是都是那种在外受苦受累,回家少言寡语的那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那种特别知足的人。每次接他来我们家居住,他从不挑吃食,我这闺女做什么他就吃什么,有时候拌个黄瓜,他连碟中的汤醋汁也会一饮而尽,舍不得浪费。父亲也是一位心宽的人,他从不插嘴说公婆家的事儿,不说邻居家的闲话。正是父亲的好心态,好胃口,父亲活了个比较满意的寿数,在虚八十四岁时,二〇一五年的腊月离我们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大约拍摄于九四年前后吧。照片中是我的母亲和我们兄妹五人。从左往右依次是我的三姐,大姐,我哥,二姐和我。小女孩是二姐的女儿。如今照片中除母亲大人去世了,在去年,我亲爱的二姐也在一场车祸中被夺去了生命。手足五兄妹少了一个,那段时间不能想,怕别人问,别人一问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我做过支架手术,医生总是提醒我:要心情愉悦,合理饮食。但失去二姐的痛苦仍然抑制不住。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年十月一,站在二十八层的楼道,向北望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南石店村的方向,便能依稀找到老房子的位置。再向北边远望,便是父母大人长眠的地方。那里树木茂盛,往东便是南石店河,在这岭水相依之地,希望父母大人能安心入眠,护佑我们平安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姐夫,安心长眠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姐,安心长眠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大人,安心长眠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绿色祭祀的普及推广,我们将以新的拜祭方式向您们致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生前爱说的一句佛语:南无阿弥陀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篇献给生我养我的父母,以及疼我爱我的亲人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