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

沙漠玫瑰

<p class="ql-block">  诗仙李白的“—夫当关,万夫莫开”,寥寥数字,将剑门关的雄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次我们就来一场“走过剑门关,从此无难关”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游玩剑门关,我们这次选择了一条北进南出的轻松线路:从北门出发,<span style="font-size:18px;">乘坐一号索道来到仙女廊,</span>轻松抵达半山腰。因头天下雨路滑,放弃了鸟道和猿猱道,走石笋峰上到梁山亭,返回沿着石笋峰、一线天、绝壁廊、雷呜桥一路前行,到柿树坪,最终到达关楼,再去到平襄侯祠,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最后从南门出。</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最早是由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指挥建成。据《寰宇记》记载:“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剑门关位置实在太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发生在剑门关的战事数不胜数,剑门关关楼被摧毁重建的事屡有发生。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剑门关在1935年修川陕公路时被拆毁。如今的剑门关关楼是2009年在清代关楼的原址上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蜀道难》壁题。源自《蜀道难》系唐代诗人李白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写于盛唐天宝初年,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等是脍炙人口的干古名向。</p> <p class="ql-block">  古代川北有三条蜀道:金牛道、阴平道和米仓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剑门蜀道,也就是“剑门古道”。</p> <p class="ql-block">  乘坐一号索道抵达仙女廊。</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仙女廊因仙女桥而得名。仙女桥是离地百米的崖腰险道,名为桥,实为一段斜状岩层,外边生长常青灌木丛,密如桥栏,行人须身贴岩壁,脚踩岩根,手抓砥石,灌木,缓步前进,如身置半空,有飘仙之感。民间称“仙女显灵所化救命之桥”。</p> <p class="ql-block">  在“仙女廊”处近距离地观赏陡峭的山</p><p class="ql-block">壁,巨大的砥岩里夹杂着大小不等的鹅卵</p><p class="ql-block">石,仿佛现代的“钢筋混凝土”。</p> <p class="ql-block">  因为头天下雨路滑,放弃了鸟道和猿猱道。走石笋峰了。</p> <p class="ql-block">  这次也有风朋友她去上了鸟道,返回又去走猿猱道拍下的照片。佩服呀!</p> <p class="ql-block">  猿猱道和鸟道自古便是猿猴攀岩越山的行道和剑门关山区百姓上山采药的便道,现今已成为剑门关景区内体验蜀道天险魅力。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鸟道傍绝壁依势而建,垂直高差达110余米,长900米,宽仅30厘米,窄处仅15厘米左右。鸟道左边是坚硬的石壁,右边是百余米高的悬崖,故以险、陡、奇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领队岁岁攀岩在猿猱道上,英姿飒爽,矫健有力的身姿仿佛是翱翔在蓝天之上的鹰,那份自由与从容,让人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剑门七十二峰大小剑山又称剑门七十二峰,但实为七十四峰,这些山峰如锯齿且连绵相连。“大剑小剑如刀攒,七十二峰成剑”。七十二峰东枕嘉陵,西抵涪水,峰峰如剑,海拔千米以上,群山连缀,绵延三百里,山峰数百座,天然屏障横锁巴蜀。</p> <p class="ql-block">  石笋峰在剑门关绝壁中部,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金鸡独立于悬崖峭壁边。当地人根据其自然长成的形状称其为竹笋峰,又名石笋峰。竹笋峰高达数十丈,通体不长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顶上,却生长着一丛茂盛的灌木。</p> <p class="ql-block">  从石笋峰绕过走上山路,可到梁山亭。</p> <p class="ql-block">去往一线天的石壁上刻有许多诗词碑文。</p> <p class="ql-block">  一线天是两座山峰之间只留下一线缝隙,两壁直沖云霄,天空仿佛被“一线”划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约70米,宽度仅数米,中间只有一条陡峭的石阶,游客需要侧身紧贴石壁才能通过。不禁</span>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在逆光效果下,空中的剑身闪闪放光,宛如被天斧劈开的一线。</p> <p class="ql-block">  从一线天下来, 就到达了绝壁廊。绝壁廊上的山体是远古造山运动使剑门关形成了绵延数百里的石壁,天然城郭成为蜀北屏障。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叹其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所以在绝壁之下修建了供游客休息的长廊,故称为绝壁长廊。</p> <p class="ql-block">  沿路走来就到了柿树坪。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梯峡栈道下来也是到这里。</span>柿树坪是适合游客在此停留欣赏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 传说唐代诗仙李白曾在此地饮酒作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诗仙桥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诗仙桥横跨在清澈见底的河流之上,连接着剑门关景区的两个主要区域。桥梁设计独特,古色古香,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相得益彰。站在桥上,可以欣赏到河流两岸的秀丽风光,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  剑门山中段,因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名冠华夏。浸润着血雨腥风和闪烁着刀光剑影的剑门关,从古至今为许多文人墨客咏叹吟诵。</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云际会的古老剑门关,铭记和见证了一代爱国诗人“忘家思报国”的拳拳忠心和“为国死封疆”铮铮铁骨。</span>于戎马倥偬的川陕两地往返中,陆游两次途经奇丽雄险的剑门关,纵笔写下《剑门关》、《剑门道中遇微雨》和《剑门城北回望剑关诸峰青入云汉感蜀亡事慨然》三首经典诗篇,抒发并表达“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的家国情怀和报国夙愿,</p> <p class="ql-block"> 宋代诗人陆游由陕西南郑前线被贬四川成都途径剑门关时,写下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剑门道中遇微雨》:</span></p><p class="ql-block">剑门道中遇微雨,</p><p class="ql-block">衣上征尘杂酒痕。</p><p class="ql-block">远游无处不销魂,</p><p class="ql-block">此身合是诗人未?</p><p class="ql-block">细雨骑驴入剑门。</p><p class="ql-block"> 陆游 一个旷世诗才的一腔忠魂,在一座万世敬慕的雄关之前,玉成三首启悟后世的千古名篇。</p> <p class="ql-block">  仙云集市是前往关楼的必经之处。这里是一个较大的休憩地。这里有各种美食咖啡、文创伴手、VR体验等,在这里稍作休息,即可向关楼出发。</p> <p class="ql-block"> 雷鸣桥得名于风雨交加时,桥下流水的声音如同雷鸣,蔚为壮观。“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p> <p class="ql-block">  现今剑阁县下辖的剑门关,有1700多年历史。在夏商时期隶属于梁州,在西周时期属于雍州,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蜀国,后归秦国版图。东汉建安22年,刘备据蜀,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汉德县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p> <p class="ql-block">  古人常把“剑阁道”简称为“剑阁”,自隋朝以后,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关楼采取三层歇山式屋顶的构造,四面轩窗、环廊通透、檐下使用斗拱,檐柱、角柱采用侧脚,角柱采用“生起”等明代传统手法营造成“敌楼高踞、堞垛森严”的明代建筑风格。充分展示古关楼那种“一石临空天府状,两山如壁剑门雄”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浑而壮观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城楼高19.34米,基座长19.16米,宽13.6米。依据冷兵器时代作战特点,以青石座基,石拱劵门,兽吞衔环,金钉固门。</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剑门”。其中小剑山、大剑山为连锁式金字塔形砾岩群峰,是中围最雄伟险峻的砾岩丹霞地貌,绝壁垂直高差最高处达500米。</p> <p class="ql-block"> 唐朝以后,剑门关楼开始改称为剑门关。剑门关扼守金牛道咽喉,而金牛道是古代从汉中南下巴蜀最方便、可直达成都的一条路,所以是蜀地当之无愧的北方门户,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冷兵器时代从没有被正面攻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赞誉,素称 “蜀北屏障、两川咽喉”。有“天下第一雄关”“天下第一关”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斜門关刘备过关。刘备(161-223),字玄德,三国蜀汉先主。建安十七年</p><p class="ql-block">(211)入蛋北上,首次途经剑门关赴紧邻的葭萌关,即昭化。建立攻取成都的大本营,后多次往返剑门关,取成都,谋中原,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p> <p class="ql-block">  姜维泉的传说。剑门关十年九旱。传说三国蜀汉大军镇守剑门关时饮水困难,大将军姜维登上关楼,向关门峡内射了一箭,箭落处闪出一道金光,即有泉水喷薄流出,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千百年来不因干旱而枯竭,人们称其为姜维泉。</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素以山险石怪而间名遐迎,隘口一侧有天生巨石,紧倚峭崖,高二十四米,其形状如头戴铁盔、身披甲胃的卫士守护着剑门关。《剑州志》载文称之为石胄。三国时,蜀国大将军姜维镇守剑门关,扼控蜀国锁钥,魏欲灭蛋,遣邓艾钟会率军进攻剑门关,屡攻不克,迫使魏军避开剑门关天险绕道阴平,于摩天岭走险,裹毡坠石而下,终于夺取益州。蜀后主刘禅被迫降魏,刘祥下诏救姜维撒兵,義维忠心为国接诏书后怒发冲冠拨刀斫石。</p> <p class="ql-block"> “直方大”碑刻,清出《周易.坤卦.六二》 叉群,本状弓大地山川平直、端方:正大的特证,在此盛安到门关山真有直号大的特性:又武为政应当具有大地一样率直:方正,辽阔的精神。此碑为民国时期四川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刘感炘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 守关桥。姜维守关。三国时期,蜀汉景耀六年(263)九月,汉中失守,大将军美樂自器中撤兵,与廖化、张翼、童厥退守剑门关,列勢守险3月,以3万之师拒魏将钟会13万大军,魏游那女偷演阴平,后主刘禅投降,守关将士怒而城7勢石,華维设计诈降钟金。</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组北伐军行进图。从蜀汉建兴五年(227)到景耀五年(262),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姜维先后16次北伐魏国。剑门关成为北伐大军的主要通道和粮草供给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先秦国道,是秦蜀古道南段之一,建于先秦,因秦王伐蜀,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得名,是川陕地区最重要也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记载于史书的一条道路,全长大约600千米,有“世界陆路交通的活化石”之称,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址之一,迄今3000多年。金牛道是穿越秦岭巴山的北茶马古道的主干道,以官办为主,并负载着富国强军、外事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使命。剑门关扼守金牛道咽喉,景区内的金牛道被称为金牛栈道,护栏、路面均为木制,最窄的地方不足两尺宽。</p> <p class="ql-block">  金牛桥。五丁开道迎金牛到此,其中有金牛趁夜色逃进了金牛峡,并一直藏于峡中给剑门百姓作伴送祥。剑门人为让金牛出入方便,便在此架木栈以通关外。后人为防洪水冲毁,便改成石桥,并命之金牛桥。</p> <p class="ql-block">  姜维神像。蜀汉大将军姜维赤胆忠心,志继孔明,力复汉室。传说其死后,英魂返关 ,在隘口化作武士神像,护佑蜀汉放土。</p> <p class="ql-block"> 剑门细雨、雪染翠云、绝壁夕照、梁山松涛合称剑门四景,姜维石像、阴阳双剑、松柏长青、千年紫薇合称剑门四奇。</p> <p class="ql-block"> 剑溪河穿剑门山而过,景区的悬崖峭壁上多有河谷瀑布,且沟谷繁多,溪流短小,主谷两侧友沟斜列,构成羽状水系。景区内的河流属于嘉陵江水系,其中剑溪河是清江河的主要支流,上游天然落差大,流域面积少,流量小,下游流量大,汛期水源丰富。由于“红层”水文地质特征,景区土地富水性不强,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有江河两岸堆积层孔隙水、风化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和层间裂隙水,以风化裂隙水为多;且地下水埋藏浅,径流短,主要靠降水补给。</p> <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当年返京西至剑关,题诗《幸蜀西至剑门》:</p><p class="ql-block">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p><p class="ql-block">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p><p class="ql-block">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p><p class="ql-block">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p> <p class="ql-block"> “云环耸翠” 四个大字,是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一位文人途经剑门,有感于剑门关群峰高耸,金牛道在剑阁境内古柏苍天、翠云环绕,提笔以刚劲的颜体风格写下了六尺见方四个大字。现在我们所见的这四个大字是我国当代著名军旅书法家李铎的手书。</p> <p class="ql-block">  平襄侯祠又称姜维祠,前院为武圣宫,后院为忠勤祠,其中姜维墓是后人所建的衣冠冢,始建年代不详,原为石砌,长2.8米,宽2米,高1.5米。</p> <p class="ql-block"> 姜维城又称“营盘嘴”,是剑门关关隘东面、天梯峡南面的山峰,有“姜维城凉亭”。公元263年,蜀国大将军姜维闻汉中失守,立即率8万之师退守剑阁,于此地安营扎寨,并在悬崖边悬空无数礌石滚木。</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战斗是‌红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次著名战斗。剑门关是横亘在‌剑阁、‌昭化之间的剑门山的隘口,地势险要,是川军‌嘉陵江防线的重要支撑点。1935年4月2日,红四方面军突破嘉陵江防线后,从东、西、南三面包围剑门关,经过激烈争夺,最终攻占关口,全歼守敌三个团,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的四百余里嘉陵江地区。</p> <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这次战斗,建立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和纪念碑。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景区内,2009年12月22日落成对外开放。纪念碑位于剑门关旁的‌红星广场,主碑高19.35米,寓意1935年4月2日红军攻克剑门关。</p> <p class="ql-block">  红军为了在这险峻的山涧中突击,有1200多名英烈英勇就义,后来为了纪念他们,就在这里修建了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和纪念馆。碑座镶嵌有剑门山战役、军民鱼水情等八面汉白玉浮雕,直观地记录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从姜维祠出就到了剑门关的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出南门就可游剑门关古镇。古镇位于剑门关景区南门出口剑门关桥旁。始建于三国时期,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沿古镇街道两边排列有茶社,特色豆腐干,一眼望去是古色古香的韵味,古老的木制门板,木条加玻璃的窗户,每家门口屋外都有两米左右的廊道,木制廊顶,房廊顶均由古黑色瓦铺就。</p> <p class="ql-block"> 剑门四绝是指剑门豆腐、剑门手杖、剑门火腿、剑门绿茶,其中剑门豆腐是剑门四大古宴之一。</p><p class="ql-block"> “剑门豆腐”,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豆腐,有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之说。</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在古蜀道上,它雄踞于此,将雄、险、奇、秀的自然风光完美集于一身。这里地势险峻得让人惊叹,山清水秀得令人陶醉,景色宜人得仿佛一幅绝美的画卷。悬崖峭壁高耸入云,深谷险道神秘莫测,每一处景致都能让人由衷地发出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