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溪(下)

金溪山人

<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在数对过桥夫妇中,第二年就有2对夫妇生下了儿子。这2对夫妇的儿子长大后,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他们都进城经商。一个开了灯具店,一个开了铝合金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县城同行业中的翘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座桥是20世纪末期,新建的公路桥。现在车来人往,发挥着最大的通行作用。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条溪早已今非昔比,但它的旧貌、趣事,还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记得溪上除了四座桥,还修筑了3座拦水坝。修筑拦水坝,是为了让溪水灌溉仇家、杏树村的数百石良田。这一带的田比大坳、桃花坳、下蒲坳的山田平坦多了,离村庄又近,水源也充足,是村里最好的良田。村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田要近种,囡要远送”。意思是这一带的田地,种稻麦既省力气、又能获得高产;把囡嫁得远,让她更想念娘家,见到娘家人就会感到更亲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生态环境好,溪坑里的水,晴天时清澈见底。溪坑两旁长着杨柳树、溪夹树,倒映在水里美不胜收。溪坑两旁的沙滩上,长着毛栗、野草莓、芦苇和做白药不可缺少的辣蓼等植物。整条溪坑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溪坑上3个拦水坝的上游,形成了3个深水潭,以山下潭面积最大、水最深。门前溪的水汇入凫溪后,流入象山港,咸淡水交接,适宜各种鱼虾生长。鱼虾品种很多,有鳗、鳖、鲶鱼、土婆、黄鳝、红鳞、白鱼、鲫鱼、温豚、汪塘刺、坑虾、螃蟹、石蟹等,更多的是泥鳅。家乡的泥鳅分为两种:一种身体长得圆滚滚的,青黑的背部,雪白的肚皮。这种泥鳅最常见,含蛋白质最高。但那时,村民们不吃泥鳅,抓到后用来喂鸡、鸭。鸡鸭吃了泥鳅,生下的蛋又大又光亮,营养价值就特别高。另一种泥鳅身体略扁,呈淡黄色,背部长满小小的斑点,人们称它沙泥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了这条溪坑,给我青少年时代增加了很多乐趣。少年时,母亲用苎麻线给我结了个网兜。夏天,我用它在水甽里捕捉小鱼小虾。捕捉到的小鱼小虾,就是很好的下饭菜。初秋,水稻田放水搁田,田里的小鱼都游到水缺头,用网兜一瓢能抓到好几条,鲜的吃不完,烘成鱼干,放上豆板酱,蒸熟后更好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我中午从不午睡,喜欢赤膊,在火辣辣的太阳下玩水、捕鱼捉虾。开始在太阳下暴晒,背脊会晒出一个个水泡,晚上睡觉时,感到焦辣辣的疼痛。后来一层一层蜕了皮,皮肤变得乌黑、油亮,多大的雨点打在身上也不怕。身体脏了,跳进深潭洗一洗。身体长得棒棒的,从不生病,打针吃药。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青年时代,加入到捕鱼捉蟹的队伍里。那时捕鱼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是跳进水里在石缝中摸鱼、搬起石头砸躲在石头下的鱼、砍来有药性的植物拌上泥土,捣糊后放到水里药鱼(投鱼)、引开水流,把溪坑围成一个个水塘,弄干水后捕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鳗、鳖钻在深深的洞里,用手是抓不着的,得用放冷钩的办法。一根粗粗的铁丝,一头把它做成倒钩,放上鱼饵。铁丝的另一头,穿上线条浮头作记号。白天找准鳗、鳖的洞穴或活动地带,偷偷放上冷钩。晚上鳗、鳖出洞觅食,诱它上钩。第二天,天蒙蒙亮就去起钩。1天钓不到2天,2天钓不到3天,3天还是钓不到,还会继续钓下去。用这种方法钓到鳗、鳖概率很小,靠的是耐心,钓的是一种心趣。我这一辈子,只钓到过1条0.95斤重的鳗。母亲洗净鳗,切成段,放在砂锅里,加上姜片、黄酒、白糖(用冰糖更好),用炭火炖熬成汤,让体弱多病的父亲吃,收到了很好的滋补效果。我看到过他人在山下潭大坝脚,钓到一只3斤多的大鳖,听说这样大的鳖,在三伏天吃下去更补身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有趣的要算抲虾了。每年夏、秋季节,溪坑的虾长大了,一只只手指般粗细,虾的外壳也由原来的浅黄色变成了黑色。虾在水里游弋时是向后退的,只有碰到猎物,才张开虾钳向前冲,村里人叫它“倒退乌郎”。掌握它的习性后,捕捉时一只手放在水中,手背向上,张开虎口如漏斗状。一只手赶着它倒退,当它退入你手心时,摁住它抓起来。用这种方法抓虾,要掌握四个要领:一是两手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二是张开虎口,等待它进入的那只手,放在水里的高度要适当;三是赶虾,轻重缓急速度也要适当;四是当它进入你的手心后,摁住它的速度要快。掌握了这些要点,你就能“撮虾过老酒”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往事如烟,六十年过去了,久居县城的我,每当回老家路过门前溪,就会想起青少年时发生在门前溪的那些趣事,心情就久久难以平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