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淋病

黄美德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云南边疆的一家医院内科值班。那时,性病再次抬头,门诊里多了不少淋病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是中青年,职业以生意人和驾驶员居多。淋病的症状在男性身上尤为明显,尿液变成了米汤样的颜色,这个特征非常典型,我一听便心中有数。检查也很简单,只需取尿道口分泌物,查出淋球菌即可确诊,整个过程不过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  淋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不仅需要追查患者的冶游史,还需要对其性伴侣进行检查和治疗。女方得知男友患病的原因后,往往情绪激动,有时甚至会当场发怒。这时,我不得不耐心安抚和劝解,尽量平息事态。但有一次的经历却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那天清晨,一对年轻的傣族夫妻来到诊室。男子主诉尿液异常,我给他开了检验单,不久结果出来,确诊为淋病。云南边疆地处边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边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我首先询问他是否去过国外,他回答得很干脆:“去过!”我接着问:“你去过妓院吗?”这个问题我特意避开了他的妻子,声音也压得很低。在我的印象中,资本主义国家总是灯红酒绿,生活糜烂不堪。然而,患者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他提高声音反问道:“什么是妓院?”</p><p class="ql-block"> 这一问让我一时语塞。他的妻子就在诊室外等候,我急忙将他引到隔壁诊室,让他声音小一些。说实话,那时的我从未去过国外,也没有去过台湾和香港,对红灯区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无奈之下,我给患者详细讲解了淋病的传染途径。随着我的讲解,患者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目光也逐渐转向诊室外的妻子。</p><p class="ql-block"> 他突然对我说:“摩雅,我知道是谁把这病传染给我的。”说完,他不顾妻子,径直离开了诊室。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场家庭风暴即将来临。然而,他的离开却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清者自清。”</p><p class="ql-block"> 那位傣族女子站在诊室外,一脸茫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即将发生的一切。我走出诊室,轻声安慰她,告诉她丈夫的情况,并建议她也接受检查。她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但并没有过多的责怪。或许,在那个年代,面对这样的疾病,人们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p><p class="ql-block">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一门关乎人性和社会的学问。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边疆地区的医疗条件虽然有限,但每一位医生都在尽力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健康与安宁。而那些看似简单的病例背后,往往藏着一个个复杂的人生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