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迎晖门,曾为明代太原城的城东北门,位置在小东门街和建设路十字路口的西侧,俗称“小东门”。明朝,少数民族骑兵经常南下侵入太原,明太原城为免受袭,便在军事要地“牛驼”驻军,得名牛驼寨。抗战期间,日寇就是先取牛驼,再攻陷迎晖门,占领太原的。在解放太原战役中,锡山在此精修工事负隅顽抗,解放军也正是沿着牛驼寨一线进通太原城的。如今,指挥解放太原战役的徐向前元帅塑像和犹如钥匙造型的太原解放纪念碑,就建在迎晖门外的牛驼寨,喻意这里是打开太原城的“钥匙”。 </p><p class="ql-block"> 旧日小东门里有中华实业协会、中华实业季刊杂志社、山西省政府汽车管理股及大校场,小东门外有同蒲车站、铁路管理局等。民国时期的小东门街原是阎军的驻扎地,是太原城里为数不多具有鲜明军事特质的街巷。小东门一号,山西新富升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所在地。以前是“太原工程队”所在地,实际是日军关押、屠杀我抗日军民的集中营。日军“太原集中营”是侵华日军于1938年6月在山西太原建立的,占地面积约三百多亩,东墙从太原城东城墙开始往西,一直到山西国民师范的东墙外;南边则从太原东城墙的小东门街一带开始,一直到太原城的北城墙,是日军在中国所建规模最大的几个战俘集中营之一。他们为了掩人耳目,逃避战争罪行,对外称为“工程队”。日军内部称为太原俘虏收容所。该集中营由驻守太原的日军驻华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直接管辖,主要收容山西境内的中国战俘和日本鬼子随意抓来的老百姓。其存在的7年间,总共收容、关押过10万-12万中央军、晋绥军、八路军的战俘和中国普通百姓。</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这里成为太原战犯管理所,关押日籍战犯。日籍战犯罪行联合调查办公室在这里办公,所以教育改造和侦讯工作也在这里进行。1952年7月至10月,由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培训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华北行政委员会公安局、天津市公安局、山西省公安厅等单位解送的136名日本战犯先后被移送并关押到这里。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山西省太原市公开审判了一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期犯有严重罪行的日本战犯,史称“太原审判”,举世瞩目。</p><p class="ql-block"> 迎晖门附近有一条街叫“凯旋街”,凯旋街之所以以“凯旋”二字命名,因为这里是打开太原解放战役的一把钥匙,人民解放军突破东山要塞,从这里迈开了解放太原胜利凯旋的第一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