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赋能思政课堂 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素养——蓟州区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教研活动

蕤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讲好跨越百年的红色文化育人大思政课,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引导学生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蓟州区于11月1日在马伸桥镇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分蓟州区第二届教研中心组成员、蓟州区第二期种子教师、青年思政课教师代表、小学思政课工作室人员和马伸桥镇各学校思政课教研组成员、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伸桥镇中心小学王鑫鑫老师将思政课搬进龙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龙山纪念展馆、名录碑、题词长廊和龙山抗日纪念碑,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冀东西部地区抗日暴动中心“龙山革命遗址”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随后,王老师结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众志成城》一课开展了沉浸式现场教学,通过了解龙山暴动背景、讲解龙山革命英雄事迹、诵读李子光诗词、瞻仰纪念碑和与先辈对话等环节,切实将所见所学所悟转化为思政课上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教学资源,学生于切身感受中领悟全体中华儿女不甘屈服、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抗争,并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的史实,在对这些历史信息的了解和革命精神的感受中体会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萌发传承意愿,增强国家认同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马伸桥镇初级中学吴红梅和马伸桥中学唐月娟老师分别以《高扬民族精神》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为题进行说课。两位教师的课堂也行走在龙山革命事迹之中,充分发挥每一处文物旧址、每一个革命故事的铸魂作用,以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遵循,深入挖掘党史故事背后所蕴涵的深刻的革命道德和民族精神,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传递给青少年学生,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初心使命熔铸于学生情感之中,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红梅老师以龙山红色资源为主线贯穿于《高扬民族精神》的课堂,聚焦学科知识,追根溯源·知精神品格——与时俱进·悟精神动力——星火燎原·扬精神力量三个子议题有机统一,层层递进。从知、悟、扬三个维度开发议题、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开展活动,使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转化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实践行动,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月娟老师整节课坚持议题引领化,素材地域化,知识生成化。围绕“重温龙山暴动传奇 探寻社会历史主体”这一总议题,设置了三个分议题,层层环扣,逐步深入;整节课的素材大多来自蓟州本土红色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针对重难点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小组讨论等形式,不断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讨论,让知识自然生成。课堂结尾,通过“我为蓟州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的议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的过渡,真正做到家乡建设人人可为、人人有为,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这一主题真正落地落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侯振华老师以《发挥地方红色资源优势 赋能思政课实践教学》为题带领教师了解了蓟州区红色资源的基本情况,对于全区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中的6处旧址、59处遗址和3处纪念设施(纪念场所)进行了巡礼。提示大家要通过走近革命文物、聆听革命故事、铭记英雄人物、赓续精神谱系等策略,牢牢把握情感主线,于细腻中深化思想感悟,以红色资源赋能思政课教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加此次一体化教研活动的与会教师纷纷发表感悟:结合此次展示的1节现场教学和2节说课畅谈了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及行走思政课课程落实的思考,同时也对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蓟州区一体化教研的一次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拓宽了老师们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视野,可见可感的教学资源、可亲可敬的英雄事迹、可思可悟的鲜活案例,为高质量进行思政课教学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借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