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嘉兴南湖区的民族之家

米子杂记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位普通的国外留学生家长,前天嘉兴著名的武术家韩海华的女儿在嘉兴南湖区留联群里发了一条活动预告:“金庸先生仙逝六周年追思会将于11月3日晚上7点在南湖区凌公塘公园的中国斗牛馆内举办,届时邀请大家一起来参加,来共同怀念我们永远的大侠-金庸先生”。这条消息勾起了我对她父亲这几年开展公益活动的敬畏。参与创办南湖区“民族之家”、打造“中国掼牛”公益品牌、纪念金庸大侠公益活动等等,这一系列南湖“民族之家”的活动让我忍不住要再次点赞!</p> <p class="ql-block">  韩海华是全国首家以传播武学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堂的创始人,崇尚“学拳先明礼”,把传统武术和儒家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除了承办赛事,韩海华近几年还开始将文化融入武学,着力于文化交流。2015年,他与孔子基金会合作,在馆内授牌设立全国以传播武学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堂。2016年,南湖区“民族之家”武馆在海华武术学校成立,来自37个民族的朋友们在这个大家庭里聚集。这几年来,这里训练过近五百位学员,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漂洋过海地前来学艺。</p> <p class="ql-block">  韩海华,回族,嘉兴著名武术家,中国式斗牛第一人,1954年生,7岁习武,9岁师从上海著名的武术家李尊思,练习心意六合拳和查拳,20岁,随父学习掼牛。1982年在内蒙古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韩海华一招漂亮的姿势把一头壮牛轻松按倒在地,让现场观看比赛、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大加赞扬:“这个项目真正具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不愧为‘中国式斗牛’!”韩海华也因此获得“中国式斗牛第一人”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韩海华依托南湖区“民族之家”,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掼牛”公益品牌,已连续多次举办年度国际中国掼牛比赛。嘉兴掼牛是国家和浙江省、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是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后来慢慢演变成嘉兴的地方民俗活动。它不同于用红绸和利剑同牛相斗的西班牙斗牛士,也不同于以牛斗牛的苗族式斗牛,嘉兴掼牛是斗牛士赤手空拳地同牛斗,把牛掼倒在地上,不伤牛身。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其场面之惊险、壮观,令人赞叹。几十年来,韩海华致力于传承嘉兴民俗文化,不仅让嘉兴掼牛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还一连举办了十二届中国掼牛争霸赛,声名远扬海外。他成立的南湖区“民族之家”,也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韩海华说,“在武术中,许多‘较量’的词都与牛有关,人与牛的博弈,是最精彩而又有文化内涵的。”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韩海华就开始融合自己的摔跤技术和拳法,摸索出了一套与牛斗智斗勇的绝活。</p> <p class="ql-block">  为丰富嘉兴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他除了不定期举办孔子学堂的社会公益讲座外,还每年要举办一次篝火晚会,增进民族团结。篝火晚会起初是草原人民一种传统的欢庆形式,现在已经流行到各个群体之中。篝火晚会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欢庆的喜悦心情,更多的是对远方尊贵客人表示热情欢迎的一种形式,这是我前年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的视频,好热闹啊!</p> <p class="ql-block">  韩海华也是“金庸迷”。2009年,韩海华带着他创设的“江南七怪”拳法参加香港第四届国际武术比赛,一举收揽下七枚金牌,也赢得了与金庸会面的机会。带着金庸题写的“中国斗牛馆”等墨宝,韩海华在嘉兴设立中国斗牛馆,“掼牛”也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后,韩海华每年都要和“金庸迷”一起举办一次“今夜,点亮金庸”活动。在活动现场,他还带领一批年轻弟子将“江南七怪”的故事进行再创编排,推出一场大型武术展演《江南武魂》,以追思这位在中国文学、武学史上留下璀璨印记的侠之大者。《江南武魂》也成了嘉兴著名的公益演出品牌,至今已经公演近500场。</p> <p class="ql-block">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金庸出自浙江嘉兴海宁查氏,其家为书香门第,世居海宁县袁花镇,金庸本人是查升之孙查揆的后裔,出生于农历甲子年二月初六(公元1924年3月10日)。袁花镇,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位于海宁市治硖石镇东南14公里处,以镇人民政府驻地袁花得名。袁花历史上人文荟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僳和现代沙可夫、查济民、查良镛(金庸)等名人故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