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曾伯霂簠》金文解析

常真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春秋时期(距今约为2700年左右)的《曾伯霂簠》上的铭文拓片,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 惟王九月初吉庚午,曾伯霂哲圣元元武武孔燎。克狄淮夷,抑燮樊汤。金道锡行,具既俾方。余择其吉金黄铅,余用自作旅簠。以征以行,用盛稻粱。用犒用享于我皇祖、文考,天赐之福。曾伯霂遐丕黄耇,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之享。</p> <p class="ql-block">  文字解析: “簠(fu)”是盛放粮食的器具,重要青铜礼器之一,西周早期出现,战国末年消失。“曾”,诸侯国名。“曾伯”是某一代曾侯的长子。“霂”,曾伯的名字,是这个簠的制作者。“哲圣”,才德超群。“元武孔燎”,孔武有力。“克狄淮夷”,控制淮夷。“具既俾方”,用心防守。“抑燮”,扼守。“樊汤”,曾国的地名,在今天的湖北樊城附近。“金道锡行”,运送铜矿、锡矿以及冶炼好的铜锭、锡锭的道路畅通。“余择其吉金黄铅,余用自作旅簠”,我选择质量上好的铜和铅,制作了旅行和祭祀用的簠。“以征以行”,行军打仗。“用犒用享”,用于祭祀。“皇祖”,高贵的祖先。“文”是文德的意思,“考”是先父的意思,“文考”,先父道德高尚。“耇(gou)”,年老、长寿。“遐丕黄耇”,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说明: 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原料产地有湖北大冶铜绿山、江西瑞昌铜岭、安徽铜陵牛金洞等地(这些地方也产锡和铅,也是制作青铜器的原料)。而运送这些原料以及冶炼好的铜锭、锡锭、铅锭的主要交通线有两条,即江淮线和江汉线。所以周王朝在与淮夷和荆楚交界的地区设立了若干个姬姓诸侯国(曾国就是其中之一),以屏卫周朝以及铜矿和贸易交通线的畅通和安全。曾国处于上述两条线的交汇地区,因此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江淮线: 皖南——六安——樊汤——中原</p><p class="ql-block">江汉线: 湘水——岳阳——武汉——麻城——樊汤——中原)。</p> <p class="ql-block">《曾伯霂簠》上的金文大意如下:</p><p class="ql-block"> 在某王九月初的庚午日,“曾伯霂”才德超群,孔武有力。能够控制淮夷,扼守樊汤,保障交通和贸易交通线的畅通和安全。我选用质量上好的金属材料制作了这个簋,行军打仗都带着,用于盛放稻粱,并用来祭祀祖先和先父,祈求天赐福禄、长寿。“曾伯霂”希望子孙后代永远珍藏和使用这个簠。</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曾伯霂簠》图片,簠一般应该有盖子,但是这个簠缺了盖子。《曾伯霂簠》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参考了《古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第1版)、《周代铜器铭文的文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