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读吴仕钊先生杂论散文有感

【静默—成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家国情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读吴仕钊先生杂论散文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成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作品宛如一面明亮的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吴仕钊先生(别名常兴)的杂论散文就如同夜空中那颗极为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而深邃的光芒,其作品不仅彰显出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更流露出浓郁的家国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生在多篇文章中强调了文学的重要性。在《为文,学学欧阳修》《文学的责任和力量——让诚信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里,他指出文学撑起的天空是蔚蓝且美丽的,文学爱憎分明,其力量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低估。文学既为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通过文字,作者能够传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就如同在《文学的担当——读‘守家的老樟树’》中,先生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时代的变迁浪潮中,老樟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宁静与质朴,这无疑象征着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执着坚守。文学的担当就在于记录生活中的美好与苦难,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家国情怀在先生的作品中恰似熊熊烈火,炽热地燃烧着读者的心灵。《乡愁是抹不去的记忆释不去的怀》一文,先生用诗行散文尽情抒发对家乡热爱之情。那大气磅礴的文字,充满着无穷的力量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先生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生对“三农”问题以及乡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撰写了大量反映故乡净明铺的文章。在《一个老县委的‘三农’情怀》中,先生通过对一位老县委干部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真挚关怀的描述,展现出“三农”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农业是国家的根基,农村是人们的家园,农民是社会的基石。先生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三农”事业的发展。在《净明铺的文化符号》里,先生挖掘出故乡净明铺独特的文化符号,那些古老的建筑、传统的习俗、淳朴的民风,都是乡土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故乡的变迁,也凝聚着乡亲们的情感。《净明铺记忆父辈的梦想与努力》则让我们看到了父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艰苦奋斗的身影。他们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故乡的繁荣,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先生通过回忆父辈们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同时也激励着后人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父子两人的驻队》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在农村驻队的经历,展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农村的变化和发展。从父亲那一代的艰苦创业到儿子这一代的创新进取,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乡忆与“了化”的重叠》中,先生将乡忆与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了化”相结合,探讨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化”既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先生通过对“了化”的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卷煎包着家乡味》里,先生用质朴醇厚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故乡的迷人魅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那浓浓的乡情。</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生持续关注着故乡净明铺的缺水问题。在《老县委所企盼的鄂北配水工程》《净明铺之困》《净明铺与快活岭》中,他用简洁明了又充满紧迫感的文字描述了缺水的严峻状况,从中透露出对故乡未来的殷切希望。他写道:“那干涸的土地,渴望着水的滋润,如同孩子渴望母亲的怀抱。”先生对故乡的关心和责任感可谓溢于言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生的怀旧文章也充分体现了家国情怀。在《不因年轮释梦想》中,先生认为怀旧文章是文化传承与责任的具体体现。其语言充满温情和诗意,用细腻的笔触回忆过去,引领读者思考生命的深刻意义。怀旧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让读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珍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生的写作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体现出他对文化的责任感。在《教育焦虑背后的思考》《神农架生态文化不同声音》《为生计谋》等文章中,诠释了先生文化积极向上的责任担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先生的报恩文化和孝文化反映出重大的社会意义。在《养身父母大于天》《厚道的老爸老妈》《学习书写纪念母亲的文字》中,先生写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教诲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他感慨道:“那温暖的炉火旁,父母的故事如同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我们要感恩父母,传承孝文化。孝悌之德,家庭之本,社会之基。吾以感恩之心,记父母之恩;以孝悌之行,传中华美德。”报恩文化和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生通过自己的文章大力弘扬了这些美德,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居古街遐想》一文,通过对安居古镇的深入描绘和遐想,展现出丰富的历史意蕴。文章细致地描述了安居古镇的街道、房屋、马头墙等建筑元素,以及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安居古镇作为春秋早期随国都城的一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通过古今对比,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同时,对古镇建筑风格和布局的细致描绘,也展现出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和建筑艺术的魅力。文章通过回忆和想象,将安居古镇的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先生回忆起自己曾经到过的其他古镇,如黄姚古镇、状元村和岔山村等,与安居古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安居古镇现状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作者也通过想象古镇昔日的繁荣兴旺,以及古镇人民的生活场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的历史和文化。文章还通过对古镇居民生活的描绘,展现出古镇人民的历史情怀和文化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走笔房县西关里》带给读者深刻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韵味与生活气息的场景——湖北房县的西关老街。老街曾是贯通鄂豫川陕的古盐道,始建于唐,成于宋元,盛于明清。作者通过描绘石板铺就的街面、在阳光下飘动的彩幌、酒楼、茶馆、药铺等场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老街的独特魅力。此文不仅是一篇描绘房县西关老街的文章,更是一篇展现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的佳作。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互助,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这样的文章不仅让人心生共鸣,也让人对房县这个美丽的地方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情感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奶妈家吃晚饭》体现了家庭亲情与文化意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亲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先生通过描写在奶妈家吃晚饭的场景,展现出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这不仅是对家庭生活的回忆,更是对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传承。《追忆小求学路径》展现了对故乡情感与自然美的热爱。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自然美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先生通过追忆小求学路径,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这让读者感受到了故乡的魅力和自然的美好,也唤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我望槐花几时开》《一罐槐花蜜》《节令的小满与人生的小满》《诗意的历史文化存量与力量》《夜宿慈恩小镇》等文,也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这些文章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5px;">翻阅细品吴仕钊先生的文学作品,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妨让我们抽点时间,静下心来一起品味先生的文字,感受字里行间的意蕴和美感,乃至先生文字中掩盖不住的家国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11.1.於炎帝神农故里·随州</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