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往往是不够“经济———作文

宝国华

<p class="ql-block">【高考链接】</p><p class="ql-block">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p><p class="ql-block">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知其不可而为之”往往是不够“经济”的,这是否意味着人们应该放弃这样的行为?</p><p class="ql-block">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p><p class="ql-block">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 class="ql-block">【审题指导】</p><p class="ql-block">1.抓类型:现象类、观点类、思辨类。</p><p class="ql-block">2.抓背景:从经济学角度看。</p><p class="ql-block">3.抓对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放弃。</p><p class="ql-block">4.抓关系:因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够经济,是否要放弃。</p><p class="ql-block">5.抓思辨:①哪些知其不可为就不为(放弃);②哪些知其不可为还须为(不放弃);③哪些看起来不“经济”,其实是“经济”的(不放弃)</p><p class="ql-block">【思路梳理】</p><p class="ql-block">1.引材料</p><p class="ql-block">(1)“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神话故事,以及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对这一行为的重新解读。</p><p class="ql-block">(2)愚公移山。</p><p class="ql-block">(3)精卫填海。</p><p class="ql-block">2.析材料</p><p class="ql-block">(1)界定概念</p><p class="ql-block">①出处:“知不可为而为之”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p><p class="ql-block">②本质:展现出儒家精神的底蕴。可以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种执着;可以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一种精神;可以是累累如丧家之犬而不忘本心的一种使命;也可以是不自量力。</p><p class="ql-block">(2)“经济”:收获能够大于等于付出,利益能够最大化。</p><p class="ql-block">3.归因分析(为何经济学角度下,这种行为不经济)</p><p class="ql-block">(1)自身局限若无法突破,一味地失败和尝试会带来财力、物力的消耗,增加成本。</p><p class="ql-block">(2)投入产出比低(做可为之事能带来更实际、实惠的结果,更好地利用资源)。</p><p class="ql-block">(3)浪费机会成本(浪费时间和精力)。</p><p class="ql-block">4.“不可为”如何界定</p><p class="ql-block">(1)时代限制:科技、环境等。</p><p class="ql-block">(2)客观条件:不符合天时、地利。</p><p class="ql-block">(3)主观设限:自我能力的限制、认知的局限。</p><p class="ql-block">5.思辨</p><p class="ql-block">(1)哪些不可为之事不能放弃?</p><p class="ql-block">①能够锻炼意志、磨砺品格,提升自我的事。</p><p class="ql-block">②使命与职责赋予我们需要去承担和坚守的事。</p><p class="ql-block">③能够唤起更多人参与,对社会有益的事。</p><p class="ql-block">(2)为什么不放弃?(做这些不可为之事的经济价值与超越经济之外的价值)</p><p class="ql-block">①激发探索精神,积极试错,不断突破自身局限,未来带来更多经济价值(思想上)。</p><p class="ql-block">②仅凭一个人的力量不可为,但做了才可能带动更多的人使其可为,从而带来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③现在不可为,积极探索,以后可能可为(行为上)。</p><p class="ql-block">④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无价之宝,超越经济价值。</p><p class="ql-block">6.怎么做</p><p class="ql-block">(1)勇于突破,执着坚持。</p><p class="ql-block">(2)承担必要使命和职责,不逃避</p><p class="ql-block">(3)勇做时代先锋,高瞻远瞩。</p><p class="ql-block">【优秀范文】</p><p class="ql-block">能成之事在于人,尊严更比经济重</p><p class="ql-block">同滚滚落下的巨石标志着努力功亏一篑一致,“知其不可而为”是个人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相违的反抗。然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西西弗斯的日复一日搬巨石上山似乎也“不够经济”,但我认为:“为之”经济的背后是多重价值的体现。</p><p class="ql-block">从考量成本与收益的经济学角度来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在大量付出后得到的回报却聊胜于无,所以否定“知其不可而为之”具备缜密的逻辑体系,有一定合理性。同工具理性的要求一致,这一论调强调了对风险的规避和理性的抉择,而在当今社会,经济化的判断、坚定地消灭得不偿失的可能,是对机会成本的明智考量,也似乎成了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动荡中的最优选项。(论述从经济学角度否定“知其不可而为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p><p class="ql-block">然而,经济并非是价值的唯一标准,扁平的价值取向易使人走向极端化。若一味以是否“经济”的评判“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易给个人发展设限,仅仅关注是否“可为”和“经济”,就会使个体做事束手束脚,放不开也放不下自己的利益考量,从而丧失磨炼进而成功的机会。试问,若神农畏首畏尾只从经济出发,在失去生命的风险面前,一切“不可为”,如何遍尝百草,编出《神农本草经》裨益后世?从社会角度出发,一味看向“经济”会致使物欲风气盛行,形成单一的经济风向标,使得一批批“佛系”青年们僵守泥潭中而不自知,永远“躺平”在舒适圈。(论述一味以是否“经济”评判的弊端)</p><p class="ql-block">相反的,抛开经济,从多重角度和标准思考“知不可为而为”的价值,我们可以看到其无穷的可能性和价值所在。尽管时代乌云笼罩,苏格拉底却在雅典广场为正义而慷慨赴死;孔墨二人奔走各方而四处碰壁,却以一己之力推行所谓“不可为”之事。而经济学家顾准深知文革时期的社会动荡,却能“拆下肋骨当火把”,用市场经济理论照亮国民前方的路。显然,古今中外的伟人已经证明“知其不可而为之”从来无关乎经济,无关乎自我利益斟酌,而是因为有些不可为之事是一种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无法推拒和逃避。这是一场精神上的博弈,一场无输赢之分的人生豪赌。鲁迅先生曾言: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因此,从精神和长远角度而言,前仆后继的勇士抗衡时代弊病,照亮了我们,仅从经济的角度远远不足以衡量背后的价值。(归因分析,为什么仅从经济的角度远远不足以衡量“知其不可而为之”背后的价值)</p><p class="ql-block">所谓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加缪曾赞赏西西弗斯的幸福,认为他在“知其不可而为”中收获了尊严,正如同“不够经济”源于利益衡量,“知不可而为之”的根本驱动力源于个人内心与外界在衡量中的取得和谐的大一统境界。试考虑:多少的“知其不可而为之”才换来如今更多的可能?所以,向上仰望,不断开拓自我边界,从“不可”到“可”,从“不为”到“为之”,尊严蕴藏其中,幸福才能是最后的归宿。(论述该怎么做)</p><p class="ql-block">当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前提是合乎法律与道德标准,如违反法律条款、为了钱财阿谀奉承或贪污受贿等事是绝对不可为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而非是突破底线的任意胡为、胡搅蛮缠。(本段思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非是突破底线的任意胡为)</p><p class="ql-block">希望“经济”的单向度标准可以淡出视野,人生如逆旅,“知其不可而为之”像是月下静谧闪光的小路,等待着我们的踏足。</p><p class="ql-block">【点评】</p><p class="ql-block">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展开论述,论述先后有序,层次分明,采用的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是一篇较成功的习作。原文最后一段可以将思辨的内容单独分段,使层次更清晰。原文第三段弊端分析从个人层面到社会层面,论述的角度已经很全面了,可以删除“神农尝百草”的例子,将篇幅留给后面的论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