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20日清晨,<span style="font-size:18px;">伴着朝阳,踏上</span>秋之旅的行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刚6点多的昆明机场已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随着人流来到了79号登机口,等待登机。</p><p class="ql-block"> 目的地——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 朝阳晨曦,霞光满天,</p><p class="ql-block"> 昆明的天空犹如仙境般美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 从昆明飞哈尔滨,不同的航空公司所飞行的路线不同,空中飞行的时间和距离也有所不同。此次乘坐的是昆明航空公司,经停成都,空中飞越贵州、四川、陕西、河南、河北,吉林等省市最终抵达哈尔滨。两段飞行时间约7个多小时4000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 整个飞行过程中,可以欣赏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我用手机拍下了空中部分美景和朋友们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 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源乡小多红</p> 昆明市官渡区李长公路 <p class="ql-block"> 吉林省松源市扶余市更新乡杨家葳子</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市双城区农丰满族锡伯族镇张家湾</p> 哈尔滨市双城区西官镇 哈尔滨市双城区韩甸镇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道里区太平镇053乡道</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天的周转颠簸,下午3点多到达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p><p class="ql-block"> 时隔8年再次踏上这片热土,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光阴似箭,曾几何时,有过多少次经<span style="font-size:18px;">过这里也</span>已无法计算。但记忆中第一次在这里中转还是65年前,那时,我随同母亲从运河边来到了茫茫雪原大东北,投奔和大舅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开垦北大荒的父亲。长大后,离开家乡,踏上求学之路,每当寒、暑假回家的时候都要在这里停歇,大学毕业后,每次回家时也是在这里中转。1984年,我离开了大东北来到了大西南,每次回家同样也是在这里停留歇脚。50年间往往返返都在这里停留转车,所以说:</p><p class="ql-block"> 尔滨——我心中永远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 再次来到哈尔滨,首先打卡之地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今天终于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是“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01计划、英才计划、2011计划等。</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国防七子”之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其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而闻名。校园内设有航天馆,展出真实的火箭舱段和整流罩,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哈工大不仅培养了众多航天国防总师,还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如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和会下棋的计算机。</p> <p class="ql-block"> "70后"的我也算圆个梦吧😄😄😄</p> <p class="ql-block"> 此行除了想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外,还不由自主的又走到了网红打卡地中央大街,尽管来过无数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却依然如故的对它情有独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沿</span>街而行,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建筑,精美的欧式别墅、古典的砖砌建筑以及优雅的拱门和雕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喜欢俄罗斯大列巴面包咀嚼的那种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中央大街是中国最早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全长1450米,宽21.34米,总面积18547平方米。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1997年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p><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是亚洲最长、中国最早的步行街之一,被誉为“亚洲第一街”。2023年被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并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2024年元旦假期期间,中央大街客流量达到198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超过66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主要为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在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后,中国大街于1928年改称中央大街,又于1968年改为防修大街,之后于1973年改回中央大街。1986年,中央大街被确定为保护街路。</p><p class="ql-block"> 1996年8月,政府开始改造整治中央大街,并于1997年6月将其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中央大街,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一座城市的象征,展示了哈尔滨的多元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的主要景点包括防洪胜利纪念塔和马迭尔宾馆。此外,这里还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西餐节和老街音乐汇,吸引了大量游客。中央大街还曾是多个电影的取景地,展示了其独特的旅游文化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中央大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而闻名,街道两旁共有71栋欧式及仿欧式建筑,其中包括13栋市级保护建筑,这些建筑融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等多种风格。街道的铺路石也极具特色,采用花岗岩雕铸的“面包石”,这种石头坚固耐用,见证了街道的悠久历史。</p> <p class="ql-block"> 马迭尔宾馆位于哈尔滨中央大街中段,由俄籍犹太人约瑟夫·开斯普于1906年创建,是哈尔滨最早的涉外宾馆之一。宾馆由俄国建筑师C.A.文萨恩设计,采用欧式建筑风格,融合了俄罗斯和法国的建筑特色,是远东最豪华的旅馆之一。</p><p class="ql-block"> 马迭尔宾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俄罗斯和法国的建筑特色,外观宏伟,内部装饰豪华。宾馆的建筑质量上乘,使用优质建筑材料,体现了当时的高端建筑水平。</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二十三号公馆酒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奢华的内部装修和完善的设施服务,为旅客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体验。</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肖克庭院为砖混结构,采用折中主义建筑风格,这种风格融合了多种建筑元素,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庭院的前楼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后楼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整体设计富有历史感和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 肖克庭院始建于1910年,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43.89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该庭院在1917年开始被利用进行经营活动,先后历经了中华懋业银行、金城银行及大兴公司三个历史时期。</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Komtra Schock)在1919年来哈尔滨定居,并在1924年担任中央大街修路工程总工程师。他在此庭院内进行了多种尝试,最终确定了中央大街的铺路石——面包石。</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肖克对中央大街建造所作的贡献,中央大街50号院被命名为“肖克庭院”。</p> <p class="ql-block"> 肖克庭院的开发分为清理、加固、外立面改造三轮进行。在清理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庭院的“宝藏”——面包石原石。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庭院的历史内涵,也为后续的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庭院内已进行了场景式销售的尝试,如“烟囱面包”等店铺的复刻,以及可口可乐纪念品展示馆的设立,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 华梅西餐厅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112号,始建于1925年,原名为马尔斯西餐茶食店。该餐厅与上海雅克红房子西餐厅、北京马克西姆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华梅西餐厅主要以俄式西餐为经营重点,兼营法意式菜系,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哈尔滨的一大特色招牌。餐厅的装修风格复古,带有浓厚的年代感,环境优雅,适合各种场合的聚餐。</p> <p class="ql-block"> 听当地人讲,这家酒店的俄罗斯大列巴面包很有特色,每天限额销售,天天都排长队,为了证实它是否向排长队人所说的那样口感好,味道也不错,我也跟着排了近一个多小时才买到,后来又买了其它家的大列巴,比较以后,感觉确实这家的大列巴面包口感更好。</p> <p class="ql-block"> 马迭尔冰棍是哈尔滨市中央大街的特色冷饮,由法籍犹太人开斯普于1906年在哈尔滨创建,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马迭尔”从清朝到民国到解放后一直沿用未改。</p><p class="ql-block"> 即然来到了中央大街,"70后"的我也一定不要错过来一根出产地的"马迭尔冰棍"。</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红肠是一种原产于俄罗斯等国的香肠,因其颜色火红而得名。哈尔滨红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03年,当时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俄国人将大量的肉制品带到哈尔滨,其中就包括红肠。哈尔滨红肠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精选优质的猪肉和淀粉,经过腌制、搅拌、灌肠、水煮熏烤等多道工序才能成品。红肠的颜色紫红,表面光滑细腻,质地紧实,果木熏烤使得红肠香味独特,带有淡淡的烟熏香。</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红肠的主要品牌包括秋林里道斯、商委红肠、哈肉联和农大红肠等。这些品牌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品尝了大列巴面包、马迭尔冰棍,哈尔滨红肠肯定也不能错过,大列巴面包夹着红肠,这感觉就像漫步在异国他乡,别有一番意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街20号附近,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p><p class="ql-block"> 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斯大林公园,是松花江畔的一座避暑游览地,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大洪水而建立的。公园全长1750米,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是一个带状形开放式公园,顺堤傍水,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公园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的“五色草花坛”而闻名,园内还有多组艺术雕塑……。</p><p class="ql-block"> 除了艺术雕塑和建筑,斯大林公园还是许多影视剧的取景地,包括《黑三角》、《夜幕下的哈尔滨》、《教堂街的故事》等。</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还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其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中东铁路建设和多元文化的融合。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国际化城市。大量的外国移民涌入哈尔滨,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哈尔滨的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上,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银行、舞厅等纷纷建成,形成了独特的异国风情。这些因素共同使得哈尔滨成为了流亡者的天堂,被称为“东方小巴黎”。</p> <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的建设对哈尔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896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这一决策导致了大量外国移民涌入哈尔滨,带来了丰富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哈尔滨的工业和商业发展。随着铁路的开通,哈尔滨逐渐成为东北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p> <p class="ql-block"> 松花江铁路大桥(又名滨洲铁路桥)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斯大林公园东侧松花江上,为中东铁路特大型跨江桥。该桥于1898年动工,1900年竣工。桥为石墩钢筋结构,全长1050.87米,宽7.2米,共有19孔。桥面铺设单轨铁道,1964年在桥的两侧增设人行道。随着与其相邻的高铁专线大桥的投入使用,这座百年老桥停止了运营,但并未静寂下来。它已成为中东铁路公园的一部分,面向市民及游人开放。现在大桥上还保留着两段铁轨,上面设计了玻璃栈道,透过玻璃可以直接看到原来的铁轨以及下面的松花江水。这座百年老桥已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它仍然是哈尔滨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十•一黄金周前夕,中东铁路焕然一新,到处都是红旗🚩招展,节日氛围浓厚,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不愧为尔滨网红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松花江畔的界碑位于松花江畔,具体位置在斯大林公园东侧,松花江铁路大桥下。这个界碑有三面,分别标志着道里、道外和松北三个区域。</p> <p class="ql-block"> 松花江畔的界碑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以松花江铁路桥为界,桥东为道外(原“付家店”和“滨江县”),桥西为道里。这一划分不仅标志着哈尔滨的地理界限,也反映了其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松花江中东铁路印象馆是迄今为止我国以中东铁路历史文化为题材的最大展馆,位于松花江畔,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展陈面积3000余平方米。该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松花江铁路桥为依托,生动体现了哈尔滨的城市风格、性格和品格。</p><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印象馆的馆舍建于1909年,2008年改建为中东铁路印象馆。馆内一层及负一层通过多媒体、3D模拟、历史档案、图片和文物等方式,再现了中东铁路的历史。展馆分为两层,一层主要展现中东铁路的历史和哈尔滨的权力争夺史,二层则从多个角度揭示了哈尔滨的历史变迁。馆内还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包括黄继光号机车,这列机车曾参与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黄继光号”机车由齐齐哈尔机务段运行,1956年命名,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前身1008号机车青年包乘组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48年,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曾立下赫赫战功。</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正式名称为圣·索菲亚教堂,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的拜占庭风格东正教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索菲亚广场。教堂最初由沙俄修建,作为中东铁路建设时随军教堂,后来经过多次重建,最终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如今网红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最初是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由俄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建造。1923年,教堂进行了第二次重建,历时九年,于1932年竣工。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布局,采用清水红砖墙体,上冠为巨大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教堂以其独特的拜占庭风格著称,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为巨大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教堂的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四个楼层之间有楼梯相连,前后左右有四个门出入,正门顶部为钟楼,悬挂七座响铜铸制的乐钟。</p> <p class="ql-block"> 圣索菲亚教堂在1986年被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内部现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展示了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索菲亚教堂边的黑色铁建筑是钢铁塔廊。这个钢铁塔廊位于索菲亚教堂的广场一侧,具有鲜明的黑色钢铁框架结构,远远望去非常醒目且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这些黑色的钢铁框架长廊,远远望去,与教堂颜色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差,构思也很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 亚冬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作为在东北生活多年的我来说,也为黑土地助威加油!祝愿东北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 谢谢各位朋友一起分享! </p><p class="ql-block"> 照片均为手机随拍</p><p class="ql-block">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