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建湖淮剧小镇

方之桦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去盐城,到了建湖九龙口一个叫做“淮剧小镇”的地方,用手机、飞机记录一些场景,辑篇分享。</b></p> <p class="ql-block">湿地有九条河道汇聚,故称“九龙口”,图片下方建筑就是淮剧小镇,占地还蛮大环境也挺好。</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就是演出剧场。</p><p class="ql-block">进了剧场,观众席的八仙桌上已备好茶水干果,条件不错。但我屁股没沾凳,按自己喜好,直接去找后台。</p> <p class="ql-block">整个后台才五位演员,都已有些年岁了,像是一个民间戏班。今天演一个小时折子戏,几人轮番上阵,周边看不到一位助理。</p><p class="ql-block">进门先得征求同意,得到“没关系,随便拍”的肯定后,我掏出手机前后左右猛“咔”。</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穿戴束衣,全是自己动手、互相帮助。</p> <p class="ql-block">尽管是小戏台演出,但化妆着装都非常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看来后台准备时间大于登台演出时间,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p> <p class="ql-block">看行头知道这两位饰演一对新人,他们唱的压台戏,具体啥内容,一点都不懂。</p> <p class="ql-block">后台拍过瘾了,也得去前台捧个场鼓鼓掌。</p> <p class="ql-block">观众不少,多是旅游。</p> <p class="ql-block">半途退场,再用小飞机拍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下面文字来自度娘,做个简单介绍。</p> <p class="ql-block">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淮剧说的是建湖话[19]、唱的是建湖腔[20]。建湖县是中国淮剧之乡[21]。1950年11月,著名淮剧演员马麟童首先在戏单上打出标准的“淮剧”字样。[1]由此,“江北戏”、“江淮戏”等各种不同称呼逐步向“淮剧”统一。1952年10月,上海市人民淮剧团出席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淮剧”其名被正式载入国家级文件档案。1953年,经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国家将这个剧种正式命名为淮剧。[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中叶,在淮安府(今淮安市和盐城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淮剧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从而形成了淮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上海淮剧团、 江苏省盐城市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011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泰州市联合申报的淮剧经国务院批准被扩展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2016年1月,江苏省涟水县、兴化市联合申报的淮剧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