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圪塔的秋天

思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0月29日,秋高气爽,天空湛蓝,阳光灿烂。应朋友邀约,我们去大山圪塔村来一次乡村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山圪塔村是宝塔区姚店镇下辖的行政村,以前属元龙寺乡,后并入姚店镇。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程,汽车便驶进了村庄。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公路两边一排排的柳树依然泛着绿意,枝叶相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避雨遮阳伞,那柔美的枝条轻轻摇曳着,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斑驳的光影显得村子温暖而宁静。银杏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松树苍翠厚重,松针绿意盎然。这些树木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让人陶醉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田园风光和农家小院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种、夏长、秋收,秋天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地里的庄稼基本收割完毕,只有少部分红彤彤的高粱还守望在田地里,远远望去,像燃烧的火焰。玉米已经颗粒归仓,家家户户院子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存放玉米的铁丝网笼子,像堵墙立在那里,金灿灿的玉米躺在笼子里,在阳光下,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七八个老年人散坐在大树旁,悠闲地晒着太阳,享受生活的安宁与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里的玉米秸秆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秸秆有的堆叠成垛,坐落在田地里, 一个连着一个,既像一座座蒙古包,又像一座座金字塔,非常壮观;还没有砍倒的高挺如林,仿佛一排排庄严的士兵守卫着家园,又像是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为了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的肥力,那些匍匐在地的秸秆,像是母亲护卫着婴儿,又像是亲吻着养育它的这块土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多年没见到高粱成熟的样子了,看到这么多的高粱,我还是有些激动。农民们把收割回来的高粱穗子洒在路中央,让过往车辆从上面碾压。我拾起一株高粱穗子,沉甸甸的,仔细端详,用力揉搓,颗颗饱满,粒粒紧实。这红红的高粱不正预示着人们红红火火的日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碾压脱壳,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在外婆家打场的情景。那时候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农业生产没有机械化,成熟的谷物主要是靠人力从地里往家背,再把收获的谷物放在一块宽敞的平地上,用连枷(一种脱壳工具)来脱壳。舞动连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把连枷翻转360度的圆弧圈,十分准确地落地,粮食颗粒才能从壳中跳出来,成为人们需求的粮食。有一次,我看着打场好玩,硬是从舅妈手里把连枷抢过来,也学着大人的姿势舞动起来,可连枷就是不听使唤,每次都是在外翻的节骨眼上又翻回来,连枷落不了地,影响大人们干活,只能怏怏得把连枷还给舅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条件好了,农业生产基本上是自动化,机器插秧,机器播种,机器收割,机器脱壳,农民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新农村建设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引领着农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可是在一些偏远的山村,农民种着少量的粮食,自给自足,人们还是采用原始的方法来为粮食脱壳。在公路上晾晒、碾压粮食,虽然有一定的危险,但用别人的轮胎来完成脱粒工作,无疑是最经济最简便的方法,毕竟农民从土地里刨挖几个钱,实属不易。听见高粱在车轮下噼噼啪啪地爆裂声,从后视镜里,我看到人们拿着耙子扫帚冲向公路,我会心地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山圪塔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村庄。村中人丁兴旺,族人和睦,人才辈出,世代武德传家,特别是沙家棍(抢)名扬四周,曾有“大沙家圪塔没熊汉”之威名,习武的传统直至建国后才逐渐停止。村子建有展览馆、图书馆及祠堂。展览馆展出的物品主要是过去的农耕器具及农耕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不忘根、勤劳动、勤致富,正像门上的对联:“观楼犁锄耙当思稼穑不易,论衣食住行恒念物力维艰。”图书馆摆放着古典类文学名著及中外名家名作等,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种菜养花等方面的书籍,应有尽有,供村中人浏览学习,查阅资料,很荣幸我的拙作也列在其中。图书馆门上的这幅对联给族人阐释了读书的意义:“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登高远望,大山圪塔村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山林尽染,聚福纳祥。这里大山小山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山山相连,连绵不断,五彩的落叶布满了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斑斓的色彩与蓝天白云和小路人家,相互映衬,和谐交融,构成了一幅温馨祥和的乡村壮美画卷,我也终于明白了这个村庄为什么叫大山圪塔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坐在朋友家的窑洞里,吃着可口的香喷喷的农家饭,看着菜园子里充满蓬勃生机的大白菜,赏着诗一般绽放的花朵,品着院子里修剪的像艺术品似的金黄的元宝槭,感受着新农村的新变化,忽然想起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敢情是为我们写的。是的,待到来年秋收时 ,一定再来就菊花、话桑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一幅对联来总结这次大山圪塔之行:“地利人和钟灵毓秀腾紫气,民丰物阜国安运昌绘蓝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