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外高加索</b>又称为南高加索,大约指高加索山脉以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国所在地区。 外高加索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北面属于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h5> <h5> 此次行程路线示意图(由江河湖海绘制)</h5> <h5> 出发首站阿塞拜疆。由北京启航,直飞其首都巴库,开启行程。</h5> <h5> <b>阿塞拜疆-</b>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地区东南部,东临里海,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海相望,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西接格鲁吉亚、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h5><h5> 阿塞拜疆意为“火的国度”,石油产业是其发展的重点。</h5> <h5><b> 火神庙-</b>距离巴库30公里,是一座以长明火作为祭坛的火祠,也是古老的拜火教的圣地。</h5> <h5><b> 火焰山Yanar Dag-</b>意思是“燃烧的山坡”,位于阿布谢伦半岛上。因坐落在天然气口上,因此才能不断冒出火焰。据说至今已燃烧了4000年,从未熄灭。</h5> <h5><b> 泥火山-</b>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这些泥火山也称为沉积火山。其外型多为锥状小丘或者是盆穴状,中间咕嘟咕嘟的冒着泥泡泡。据了解,阿塞拜疆有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拿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h5> <h5> <b>戈布斯坦岩画-</b>位于戈布斯坦山区,这里汇集了石器时代及其后各个时期古阿塞拜疆人的遗迹--岩画、村落遗址、墓碑等,这些原始社会的文物反映了古人们的生活、文化、世界观、风俗、习惯等。</h5><h5> 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h5> <h5><b> 巴库老城-</b>修建于15世纪,是阿塞拜疆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城内街道狭窄,有众多名胜古迹,遗留着难得的历史气息。</h5><h5> 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巴库老墙城及城内的希尔万沙宫和少女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5> <h5><b> 希尔万沙宫-</b>为12世纪希尔万沙王朝定都巴库以后所修建的宫殿建筑群,如今整个宫殿都被用作博物馆,展出王族的精美文物和生活用品。</h5><h5> 古老的宫殿建筑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h5> <h5><b> 少女塔-</b>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是汗王宫殿建筑群的一部分,是一座典型王宫灯塔。</h5> <h5><b> 珠玛大清真寺-</b>是阿塞拜疆最早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公元744年。是希尔万沙陵墓的一部分,而陵墓也是希尔万沙宫殿的一部分。</h5><h5> 入内必须脱鞋,不可以露出手臂和大腿等,女士需包头巾。</h5> <h5><b> 高台公园-</b>巴库的烈士墓地,为纪念1990年阿塞拜疆独立前夕,被苏联军队杀害的平民而建。沙希德纪念碑中央燃有不息之火,道路一侧的墓碑掩映在松柏之中。</h5><h5> 观景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巴库和里海的全景。</h5> <h5><b> 火焰塔-</b>三座大楼设计成曲线优雅的火焰状,外墙是蓝色镜面玻璃,2012年竣工。据说是为了展现巴库历史上对火的崇拜。(下图左上,左下为城市地铁口)</h5><h5> <b>地毯博物馆-</b>外形宛如一块卷起来的巨大地毯!(下图右)</h5> <h5><b>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b>在现任总统伊尔哈姆 . 阿利耶夫的主持下, 建成并使用已7年。该中心集博物馆、图书馆为一体,由扎哈 . 哈迪德工作室设计,建筑使用了白色的曲线,将古老人类的岩洞文化与后现代文化连接在了一起,无疑成为该城市的新地标。</h5> <h5><b> Diribaba陵-</b>位于沙马基古镇的玛鄂泽村Maraza村,是一座建于15世纪的独立纪念碑,以此纪念一位宗教圣人。陵依山而建,就像镶嵌在岩壁上,两层结构,圆形穹顶。据说拜谒Dirl Baba陵可以祛病减灾。</h5> <h5><b> 可汗夏宫-</b>位于舍基古城,是公元十五至十八世纪期间,希尔沙万王朝国王的夏宫,是国王和王后起居、用膳、办公和宴请宾客的场所。宫殿有两层,外墙镶满精美的玻璃马赛克,有两处内凹小穹顶镶着熠熠发光的钻石,细致的雕木窗,连屋檐也是画满精美的图画。</h5><h5> 该建筑物因其豪华的内外装饰而闻名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5><h5> 入内禁止拍照</h5> <h5><b> 舍基Karavansaray古驿站-</b>位于舍基古城,兴建于18世纪,是 丝绸之路上的商路客栈,建筑为石头洞穴式风格,沿用至今,仍是一处精致的酒店。一层庭院可以参观,二层是客房。</h5> <h5> 从阿塞拜疆陆路口岸过境去往格鲁吉亚。</h5> <h5> 从地图上看,阿塞拜疆离亚美尼亚比较近,但是由于“纳卡”地区的主权争议,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之间不能直接入境。所以我们的行程是从阿塞拜疆过境,先去格鲁吉亚再去亚美尼亚。</h5> <h5> <b>格鲁吉亚-</b>位于南高加索中西部,北接俄罗斯,东南和南部分别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相邻,西南与土耳其接壤,西邻黑海。</h5><h5> 首都为第比利斯。</h5> <h5><b> 西格纳吉-</b>位于该国东部卡赫季的山腰上,是东部旅游小城。迷人的鹅卵石街道和小巷,精致的外墙,为小镇增添了浪漫的神秘色彩。在这里婚礼教堂是第一个全天候营业的,素有“爱之城”之称。也是传统格鲁吉亚舞蹈演奏会、音乐节和手工艺术节的举办地。</h5> <h5><b> Khareba 酒庄-</b>是格鲁吉亚最大的酒窖,有长达7.7公里的地下隧道,有500多种葡萄,55种酒。</h5> <h5><b> 圣尼诺修道院-</b>全名Bodbe圣妮诺女修道院。这里埋葬着修女圣妮诺,是她在公元4世纪,最早将基督教传入了格鲁吉亚,是重要的朝圣地之一。</h5> <h5><b> 季瓦里教堂-</b>也称为“圣十字架修道院”,位于姆茨赫塔古城的岩石山顶,建于公元6世纪。教堂建筑空间不大,一个巨大木十字架竖立在岩石基座上。据说4世纪时,修女圣 . 妮诺来到此地,竖起一个木头十字架,代表着基督教就此在格鲁吉亚的兴起。这座教堂因其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宗教意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5><h5> 从山顶可以俯瞰整个姆茨赫塔老城,以及库拉河和阿拉格维河交汇的壮观景象。</h5> <h5><b> “生命之柱”大教堂-</b>正式名称为“斯维特特斯克维利”大教堂,位于姆茨赫塔古城内。现存建筑建于11世纪,是宗教建筑的典范,也是格鲁吉亚成为基督教国家后的第一座教堂,其地位堪比耶路撒冷。因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5> <h5><b> 安纳努里城堡-</b>位于阿拉格维河畔,建在河边山丘上。这座建于13世纪的古老城堡曾是军事要塞,主要有一座古堡和一座高大的方塔组成,中间由石头垒砌的城墙相连,古堡内有教堂,方塔则是一座大型的防御工事。</h5><h5> 城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景观,成为该国的地理名片之一,曾登上《孤独星球——格鲁吉亚卷》的封面。</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堡内的两个教堂,灰顶的是“圣母升天教堂”,另一座为“圣母教堂”。(此照片由团友恒星拍摄)</span></p> <h5><b> 斯提潘茨明达圣三一教堂-</b>位于卡兹别克山脉海拔2170米的孤峰上,始建于14世纪。这座耸立在群山之中的教堂,仿佛离天边只有一步之遥,群山环绕,隐秘庄严,与周围的雪山遥相呼应,气势巍峨,被誉为“离上帝最近的教堂”。</h5><h5> 可惜天公不作美,对面的雪山不露真容,峰顶若隐若现于云端,偶尔还能瞥见几处冰川的白色...</h5> <h5><b> 俄格友谊纪念碑-</b>位于卡兹别克峰地区,建于1983年,是为庆祝格鲁吉亚与前苏联俄罗斯的友谊持续二百周年而修建。是一座“拱门式”风格的建筑,内侧墙壁上用鲜艳的马赛克瓷砖壁画展现出两国友好的一些历史场景,带有浓郁的两国民族风格。</h5><h5> 壁画中央的1783-1983字样,仍然清晰可见。</h5> <h5><b> 斯大林博物馆-</b>位于其故乡哥里,建于1957年,是全世界唯一纪念斯大林的官方博物馆。馆内主要陈列展示斯大林的生平,包括其革命活动、相关著作,以及在二战时期出席的一些国际会议等。</h5> <h5> 博物馆的外观高大雄伟,一排环形罗马柱,有着斯大林帝国式建筑风格,博物馆的旁边停着一节火车车厢,那是斯大林1945年夏天去德国参加波茨坦会议时乘坐过的。 </h5><h5> 斯大林故居<b>-</b>被一座高大的罗马式建筑保护起来,斯大林1879年12月21日出生在这里,并度过童年。(下图右)</h5> <h5><b> 乌普利斯特岩城-</b>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也被称为石头城。当时是古伊比利亚王国的宗教及政治中心,格鲁吉亚的先人在那里利用天然的岩石,开凿了很多石窟,作为居住、教堂、会议、及各种不同功能的用途。外面筑有防御墙、壕沟及堡垒,以及可通往河边撤退的暗道,有“上帝的堡垒”之美誉 。红瓦屋顶的“王子教堂”建于9至10世纪,是格鲁吉亚唯一的希腊式教堂。</h5><h5> 乌普利斯特岩城位于库拉河岸,交通便利,而且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公元后几个世纪这里曾经兴盛一时。现存遗址是五十年代后被发现,是格鲁吉亚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h5> <h5><b> 巴格拉特大教堂-</b>又名“圣母升天之堂”,位于格鲁吉亚西部的库塔伊西,大教堂始建于10世纪末,完成于11世纪初。以联邦第一代君主巴格拉特三世的名字而命名,宏伟壮观,曾为当时大主教主持弥撒的主教堂,是中世纪的建筑杰作,也是重要文化和宗教遗址。</h5><h5> 但因为在保护过程中进行了过度修复,特别是在教堂北侧加装了玻璃电梯,这一行为引起了争议,最终被移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5> <h5><b> 移动雕像《阿里和尼诺》-</b> 位于海滨城市巴统的海港处。雕像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们会缓缓移动,发生一次短暂的:对视—凝望—拥抱—穿过—分离,象征着一段悲剧的爱情故事。(下图中)</h5><h5> 此雕塑由格鲁吉亚雕塑家塔玛拉,根据1937年的一本爱情悲剧小说,以主人公为原型设计建造了这尊“爱的雕像”,于2007年设计,2010年建造完成。运用机械原理使其移动,再现阿里和尼诺相识、相知、相爱和分离的过程。可惜下雨了,机器停运,有点遗憾...</h5><h5><b> 字母塔 - </b>是该城市地标性现代建筑,塔高130米,采用了双螺旋结构造型,螺旋带上刻有格鲁吉亚33个字母,象征着其语言的独特性。(下图左)</h5> <h5><b> 古罗马城堡-Ail-</b>位于黑海沿岸,巴统以南 15 公里,距离土耳其边境4 公里,是一座防御工事遗址。堡垒呈长方形,有 4 座大门和 22 座塔楼,沿着环绕堡垒的城墙修建。</h5><h5> 这座堡垒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自然史》, 1547年堡垒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之后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堡垒一直在进行考古发掘,罗马时期的地层发现很多珍贵的物品。</h5> <h5> <b>矿泉水公园-</b>位于格鲁吉亚中南部的度假胜地—博尔诺米,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完整。其峡谷的天然弱碱性水是格鲁吉亚国宝级资源,远近驰名行销世界。在公园内可以免费品尝。</h5> <h5><b> RABATI城堡-</b>又名拉巴提城堡,位于该国西南部城市阿哈尔齐赫,毗邻与阿美尼亚接壤的边境。建于18世纪,建在山丘悬崖之上,可以俯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是战略防御的要地。</h5><h5> 中央城堡建立在最高点,雄伟壮观,顶部的城垛排列有序,城堡里有花园,还有伊斯兰风格的回廊,是东正教建筑和伊斯兰风格的独特融合。</h5> <h5> 第比利斯城市景观浏览。</h5><h5><b style="color:inherit;"> 编年史纪念碑-</b><span style="color:inherit;">位于第比利斯西北郊,为纪念该国建国3000周年和基督教传播2000周年而建。</span></h5><h5> 由16根高35米的青铜柱子组成,每根柱子上的内容又分为三层,每层描述了不同的故事。最底层是家喻户晓的圣经故事;中间一层具有装饰性,描述其本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圣人、国王、教士、外交家、诗人、作家和军人等;最上层则展现其国家的传统节庆,如丰收日、葡萄酒节等。</h5> <h5><b> 第比利斯圣三一主教座堂-</b>位于Mtkvari河左岸伊利亚山上,建于1995-2004年,如今这里是格鲁吉亚东正教母堂。大教堂建筑群包括院墙,钟楼,若干小礼拜堂等。大教堂的主建筑高约100米,是格鲁吉亚最高的教堂。</h5><h5> 恰逢周末,教堂内正在举行礼拜。</h5> <h5><b> 梅特希教堂-</b>最早建于5世纪,虽然多次被摧毁再重建,但至今还保持原有的风格,这个实属难得。</h5> <h5><b> 西昂尼大教堂-</b>位于库拉河右岸,目前的教堂建于13世纪,是东正教的重要朝圣地。教堂内保存着圣尼诺的葡萄藤十字架,是由圣尼诺的头发和葡萄藤制成,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据说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h5> <h5><b> 格鲁吉亚之父雕像-</b>位于素罗克拉山对面,伊比利亚王国国王瓦赫坦格一世策马扬鞭的塑像。(下图左)</h5><h5><b> 格鲁吉亚之母雕像-</b>位于Sololaki山顶,老城上方,Nariqala要塞旁。雕像面孔正对第比利斯城,俯视众生。(下图中)</h5><h5><b> 圣乔治铜像-</b>矗立于自由广场。(下图右)</h5> <h5><b> 和平桥-</b>建成于2010年,全长约百米,是一座现代造型的钢结构玻璃顶步行桥。(下图左)</h5><h5><b> 木偶剧院-</b>据说这也是东欧最古老的剧场,始建于1981年,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下图右)</h5> <h5><b> 17世纪圆顶古硫磺浴池-</b>位于第比利斯城南,采用圆顶地穴式,因拥有天然硫磺温泉而得名。至今仍保存、使用着。</h5> <h5><b> 纳里卡拉要塞-</b>位于老城南部一座小山上,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4世纪,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重要的军事要塞。</h5><h5><br></h5> <h5> 乘坐缆车登上山顶,整个城市风光尽收眼底。</h5> <h5> 由格鲁吉亚过海关,进入亚美尼亚。</h5> <h5><b> 亚美尼亚共和国-</b>是位于亚洲与欧洲交界处的外高加索南部的内陆国。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北临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首都为埃里温。</h5><h5> 公元301年亚美尼亚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比罗马帝国还早近一个世纪,并一直沿袭至今。</h5> <h5><b> </b></h5><h5><b>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b>位于<span style="color:inherit;">阿尔马维尔州,是亚美尼亚第一座古教堂,修建于公元4世纪,被誉为“亚美尼亚教堂之母”,“埃奇米阿津”的语意是“耶稣降临之地”。</span></h5><h5> 入口处形如两扇门一样的巨大雕塑,再现了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在圣格里高利面前皈依基督教的画面,大门内外两侧的石塔上都雕刻着宗教故事。</h5><h5> 如今这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大教堂因其珍宝馆中收藏有“诺亚方舟”的木片、耶稣的“圣矛”和十字架的木屑,以及千年前彩绘的《福音》书等而闻名于世。走入教堂,仿佛是阅读一部基督教历史书。</h5><h5>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5> <h5><b> 兹瓦尔特诺茨遗址-</b>据载在10世纪时就化为一片废墟,但残留下来的断垣残壁依旧遮挡不住昔日的辉煌,是7世纪亚美尼亚艺术思想和工程技术高水平的体现,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5><h5> 站在遗址前,可远眺阿拉拉特雪山(位于土耳其境内)。</h5> <h5><b> 格加尔德修道院(岩洞教堂)-</b> 位于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峡谷中,建筑群坐落在13世纪所建的围墙中,拥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坟墓,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对此后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h5><h5>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5> <h5><b> 霍尔维拉普修道院-</b>位于亚美尼亚南部,也被称为“深坑修道院”。之所以得名“深坑”,是因为在公元3世纪,引导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的“启蒙者”圣格里高利,被当时的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在此投入深坑(地牢)中囚禁了13年,直到后来国王醒悟。最终,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h5><h5> 这段历史也成为亚美尼亚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修道院也因此成为信徒们的朝圣之地。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5> <h5><b> 加尔尼神庙-</b>位于埃里温以东28公里处的科泰克省加尼村的一个三角形悬崖上,是亚美尼亚境内现存的唯一一座有希腊-罗马式柱廊的建筑,由国王梯里达底一世始建于公元1世纪。</h5> <h5><b> 埃里温阶梯广场-</b>其设计师为亚历山大 . 塔曼杨,是俄罗斯建筑师,也是埃里温城市规划的关键人物。整个广场就像是一座巨大的露天美术馆,摆放着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赠送的雕塑作品。</h5> <h5><b> 阿拉拉特白兰地酒厂-</b>位于首都埃里温市区,其历史悠久,几乎等同于该国近代白兰地的历史,是亚美尼亚最大的白兰地制造商。亚美尼亚作为葡萄酒的发源地之一,据说有60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当年曾是俄国王室用酒,前苏联时期也用来招待各国政要。</h5> <h5><b> 塞凡湖-</b>距离埃里温60公里,是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著名的旅游胜地,被称为“高加索的明镜”。<b style="color:inherit;"> </b></h5> <h5><b> 半岛修道院-</b>也被称为“黑色寺院”,坐落在塞凡湖中的塞凡岛上,始建于公元9世纪,现存建筑包括有圣使徒教堂和高处的诞神圣母教堂。修道院庄重而静谧,苍穹下勾勒出饱经风霜的硬朗线条,古朴而典雅。</h5> <h5><b> 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b>坐落在阿拉韦尔迪地区,奠基于巴格拉托尼(928-951)的阿巴斯王时期。圣尼山教堂是哈格帕特修道院的主教堂,其由霍斯洛夫诺施王后及她的两个儿子古里格尔和苏巴特组织建造,公元967年始建,991年建成,是一座拜占庭式的基督教教堂。</h5><h5> 该教堂坐落于整个建筑群的中央,自13世纪初始,围绕其陆续建造起高加索木式结构的建筑。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巧妙融合,成为该时期亚美尼亚宗教艺术最杰出的艺术典范。</h5><h5> 修道院内收藏有亚美尼亚最早的十字架碑(1273年),和当年用于收藏羊皮书卷的地洞。</h5><h5> 1996年,哈格帕特修道院被描述为“中世纪宗教建筑的杰作和主要学习中心”,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5> <h5> 此次行程打卡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14项之多,谨以此篇为这些古城遗迹、旧城新貌留下记录,留住记忆!</h5><h5> 文章中“盗用”了团友的美照,在此一并致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