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林的乒乓人生

宋福宝

运动员时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的运动员时代,由一块废胶皮,成就“魔术师”!曾经在乒乓球的世界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他以独特的直板削球打法闻名。那看似轻盈的挥动球拍,却能巧妙地化解对手凌厉的进攻,如同在球台边翩翩起舞的精灵。在比赛中,他的每一次移步、每一次挥拍都蕴含着智慧,那些旋转多变的削球,让对手陷入困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9年张燮林在上海队时,负责管理运动器材,队员们换胶皮换海绵都要来找他。有一天,张燮林自己用的胶皮需要更换,但那个厂家已经停产,于是他在库房里翻了翻,发现了一沓报废的红双喜6号反贴胶皮,胶粒比他平时用的更长一点。这些胶皮的背面有许多小洞,底皮也比较薄,属于不合格产品,所以没有人使用。张燮林突发奇想把它翻过来贴在球板正贴上试了试,意外的是,打了几个球发现用这种胶皮削球时格外顺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种胶皮颗粒比较长,超出了正胶的规格。用它削过去的球飘飘乎乎,旋转令人琢磨不透。比如,按常规搓过去的球应该是下旋,他搓的却不转甚至带上旋;一般推过来的球应该不转,他推出的球却稍带下旋;攻过去的球更是“发沉”。张燮林凭借着自己的悟性和不断摸索、勤学苦练,逐渐掌握了这种胶皮的特性,并形成了独特的直拍长胶削中反攻打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他当时发现这种胶皮的怪异性后,兴奋地把正在睡觉的上海队教练陆汉俊叫了起来,让他看看自己发现的“新大陆”。张燮林和队友打了几个削球又打了几个攻球后,陆教练也很惊讶,他对张燮林说:“行!以后你就用这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一年的上海市运动会,张燮林就带着自己这块无心插柳的球拍去参赛,直接拿下了乒乓球男单冠军。之后他顺理成章地进入国家队,并且用这块球板把容国团、庄则栋、徐寅生等一众好手全部赢了一遍。1960年12月,全国各地的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被征调进京集训,备战即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6届世乒赛,张燮林由此成为乒乓史上传奇的“108将”之一,并最终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了参加北京世乒赛的男队32人阵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北京世乒赛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举办的世界级体育大赛,办赛是举全国之力,观赛也达到了万人空巷级。在这次世乒赛上,中国队夺得了男团和男、女单打冠军,张燮林虽然没能进入男团主力阵容,但在单打赛场上却接连赢下最大对手日本队的星野展弥和三木圭一两个劲敌,为中国队扫清了夺冠路上的障碍,并最终获得男单季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这次比赛中,张燮林的直拍长胶削球打法在当时的世界乒坛还是闻所未闻,一下子把日本队打得晕头转向,那飘乎不定的球路也折服了球迷和新闻媒体,“魔术师”的称号正是从那时叫起来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魔术师”是最怕被揭秘的,北京世乒赛后,张燮林被作为“秘密武器”雪藏了起来,无论是中国队访问日本还是日本队来访,他都不再出战。他的下一次闪亮登场,是在两年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办,男团决赛如约再次上演中日对决。决赛前,男队主教练傅其芳找到张燮林:“决赛你上场,打二、四、七位置,你敢不敢打? ” 其实此刻傅其芳的心中也有些摇摆,尽管“雪藏”张燮林两年正是等着这个时刻,但第一次参加团体赛的张燮林能否在如此重要的决赛中担得起第一主力的位置?日本队在这两年中会不会把张燮林的打法研究透了?这些都还要画个问号。但张燮林的心中没有问号,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了,他回答傅其芳:“你敢排,我就敢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事实证明,两年的潜心修炼没有白费,张燮林在第二盘2比0轻取三木圭一,第四盘2比0轻取木村兴治,日本队的阵脚被“魔术师”彻底打乱,最终以1比5败下阵来,中国队成功蝉联了斯韦思林杯,张燮林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是长胶打法的开创者,被称为“乒坛魔术师”。这一独特打法的起源有一定的机缘巧合。张燮林在赛场上的表现极为出色,他削球变化多端,常常令对手猝不及防。在其运动员生涯中,取得了众多优异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燮林的招牌动作:海底捞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的运动员时期还帮助中国乒乓球队夺得了两个“历史第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上,他和另一名削球手王志良搭档获得男双冠军,这是中国队首次捧起伊朗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1年第31届世兵赛,他和同样是削球手的林慧卿合作登顶混双,这是中国队首次捧起兹·赫杜塞克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而在这之间,1965年第28届世乒赛上,林慧卿和郑敏之的双削组合也为中国队赢得了第一个女双世界冠军,削球手的风光一时无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的主要战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0年上海市运动会获乒乓球男单冠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0年进入国家队,成为“108将”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1年第26届世乒赛,获男单季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3年第27届世乒赛,获男团冠军、中国第一个男双世界冠军(搭档王志良)、男单季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5年第28届世乒赛,获男团冠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获中国第一个混双世界冠军(搭档林慧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回忆往事,张燮林很感慨那个百花齐放的时代给自己的机遇,更给了中国队称雄世界的底气。“那时候日本队虽然发明了弧圈球,但他们只有这一种打法。而中国队却有很多种打法,庄则栋是两面攻,徐寅生、李富荣是左推右攻,我是削球。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研究一个弧圈球,日本队却要研究三种打法,中国队从备战开始,优势就有了。”张燮林如是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运动员时代的经历,也让张燮林在当教练之后不拘一格选人才,组建了一届届打法多样的球队。“比如陈子荷是打长胶的,专门对付欧洲球员;焦志敏是左手两面反胶,专门对付韩国球员;像邓亚萍、乔红那是全面手,她们谁都可以打。”回忆起自己曾经的弟子,张燮林如数家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打完第31届世乒赛,张燮林退役留在国家队成为女队的一名教练,他那时还不知道,自己更加辉煌的成就是在未来的二十余年。</span></p> 教练员时代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独具慧眼,把“翻身仗”打成“八连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教练确实独具慧眼,培养出了葛新爱、邓亚萍等优秀运动员,她们都曾不被看好,但最终在张燮林的培养下成为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接管女队的时候,张燮林接到的是一个极重的任务。中国女队第一次在世乒赛上夺得团体冠军是在1965年的第28届世乒赛上;那之后受“文革”影响,中国队缺席了两届世乒赛;第31届世乒赛中国队重返赛场后,连续两届又未能登顶女团。等到1975年张燮林带队出征第33届世乒赛的时候,中国女队已经和考比伦杯阔别了整整10年。打个漂亮的翻身仗,是一副千斤的重担,也是一次可以拼出去的机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能够打赢这场翻身仗,一次继废胶皮事件后的再次“点石成金”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张燮林刚刚从运动员转型为教练员的时候,一次到河南物色人选,他发现了一个和自己当年打法很像的女运动员,直拍长胶削球打法,能防能攻,但打球有些怪。当时的河南队已经不准备留她,把她分配到河南体委去当电话接线员了。然而在张燮林眼里,这个叫葛新爱的女队员却是块璞玉,他把她带回了国家队,成为自己带的第一批女弟子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葛新爱最初不被看好的方面是,她是直拍削球打法,这种打法在当时并不是主流的进攻型打法,而且她戴着眼镜,在身体素质和外在形象上可能也不被一些人认为是具有冠军相的运动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而张燮林教练则看到了葛新爱削球打法的独特优势和潜力。在训练中,根据她的特点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帮助她不断提升削球的技术水平和比赛中的战术运用能力。在张燮林的指导下,葛新爱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第33届世乒赛女团决赛,中国队要挑战的是卫冕冠军韩国队。赛前决定人选时,张燮林在一片反对声中坚持派葛新爱上场。比赛前夜,张燮林突然发现葛新爱一个人在院子里踱步,赶紧下楼问她什么情况。葛新爱心事重重说:“听说开会的时候除了您没人同意我上场,我输了大不了回去当接线员,但我怕连累了您。” 张燮林安慰她说:“大不了我也回汽轮机厂工作,有四级工待遇,说不定还能分到带阳台的房子。我敢派你上就是相信你的能力,你担心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场决赛,中国队以3比2击败了韩国队,葛新爱砍下两分,成为取胜的最大功臣。个人中取得了单打第三名的好成绩。事实上,在这届世乒赛的整个团体比赛中,欧亚各队的队员们都很不适应葛新爱的打法,她出战8盘比赛,赢了7盘,一下子成为关注焦点。但“怪球手的“魔法”并没有因此失效,她在随后的的1977年的第三十四届世乒赛上,获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与张立合作)两项第三名,且是女子团体冠军的中国队主力队员之一;1979年的第三十五届世乒赛上,她更是达到运动生涯的顶峰,获得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与梁戈亮合作)两项冠军,女子双打亚军(与阎桂丽合作),并再次助力中国队获得女子团体冠军,成为风光无限的“三冠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葛新爱的黄金时代保持了5年,而张燮林带领的中国女队却远不止于此。从1975年第33届世乒赛到1989年第40届世乒赛,中国女队实现了史无前例的8连冠,成为当时世界女子乒坛绝对的霸主。曾经有欧洲国家的女乒教练感叹,“和张燮林生在同一个时代,是种悲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91年第41届世乒赛,朝韩联队从中国队手中夺走了考比伦杯。在重新夺杯的过程中,张攀林之前力排众议挖到一块宝派上了大用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刚发现邓亚萍的时候,这个横空出世的13岁女孩代表河南队夺得了1986年全国锦标赛的女团冠军。然而她只是一名从郑州市队借调到河南省队参加全国比赛的队员,因为个子矮小,她之前曾经被河南省队放弃。但张燮林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因为她打球有一股气势,她的眼睛里有一股狠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为了要不要招进邓亚萍,国家队教练组前前后后开了三次会,个子矮小这道坎儿总是过不去。最后一次会上,当其他教练再次以个子矮小表示拒绝时,张燮林急了,他拿出了一叠邓亚萍训练和比赛的统计材料,那上面的数字显示,无论面对顺风球还是逆风球,邓亚萍永远都敢于抢攻,而且击球速度永远比别人快那么零点零几秒。张燮林说:“个子矮小不一定是缺点啊,她为什么这么敢打?因为她面对的每一个球对于她来说都是高球,都是机会啊!” 其他教练被这番争辩逗笑了,终于同意让邓亚萍进队来试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邓亚萍进国家队后,张燮林亲自带她。在执教过程中,他很感动于这个小姑娘的勤勉刻苦,他粗算了一下,总是加班加点训练的邓亚萍一年下来要比其他队员多练40天,以至于常常因为错过食堂的开餐时间而回宿舍吃泡面,这让张燮林又敬佩又心疼,总是从自己并不富裕的家里拿几个需要凭票购买的鸡蛋给弟子增加营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根据邓亚萍的特点,为她制定了独特的训练方法,着重培养她的速度、力量和反应能力,让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在比赛中,张燮林也给予邓亚萍充分的信任和指导,帮助她不断克服困难,提升竞技水平。天道酬勤,在恩师的指导下,小个子邓亚萍终于成长为霸气十足的“大魔王”,中国女队也在随后的世赛上顺利收复失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邓亚萍进入国家队后便开启了她的辉煌职业生涯。1989年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1991年世乒赛获得女单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女单、女双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蝉联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并获得首届女子世界杯单打冠军。职业生涯中,邓亚萍共获得18个世界冠军,在女子乒坛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邓亚萍的打法也给了张燮林以启发。当时国家队的指导思想是“快、准、狠、变、转”,然而随着欧洲“不讲理“打法的盛行,加之女队员打球普遍“温柔而善良”,张燮林把女队的指导思想改成了“狠、快、准、灵”四个字。“狠”字当头,就是想让女队员们拿出必胜的信念和气势。他还在训练馆里贴上了一句标语:没有杀不死的球,没有救不起的球。一句话,给打攻球和打削球的队员都打了气,队员们在这种气氛下,训练的积极性明显提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张燮林执教期间,葛新爱、童玲、戴丽丽、曹燕华、何智丽、焦志敏、陈静、邓亚萍、乔红、刘伟等一批打法各具特色的世界冠军涌现出来。能够带队取得如此的成就,在那个年代无人能出张燮林之右。他在运动员时代被称为“魔术师”,在教练员时代也被说成是有“点石成金的魔法”,在回望自己的辉煌过往时,张燮林笑着说,“我可没那本事”。在他看来,能够挖掘并指导出优秀的队员,无非就是找准特点、因材施教、树立教练员威信。向他讨要“执教法宝”的人多了,张燮林便认真回忆了自己执教二十余年的经历,总结出“28个心”,他说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在这个岗位上对自己和队员的要求。“ 当然,作为教练员最重要的是有责任心,既然领导把队伍交给你了,家长把孩子交给你了,你就要对他们负责。”张燮林如是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燮林当教练员期间取得的成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1年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5年任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带队取得了10届世乒赛女团冠军(第33-40、42、43届)、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和3枚奥运金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79年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span></p> 张變林所获主要荣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84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89年,获“建国40年以来杰出教练员”称号,并曾13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96年,获国际乒联“优秀教练员特别荣誉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08年,获“国际乒联杰出贡献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4年,获“体育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他的乒乓生涯是一部辉煌的传奇,在赛场上屡获佳绩,为国家争得荣誉。不仅如此,他在退役后投身教练事业,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乒乓球人才,继续书写着中国乒乓球的壮丽篇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爱乒乓球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张燮林已80岁高龄,至今仍活跃在各个俱乐部和群众体育赛场,为全民健身发挥余热,祝张老健康长寿。</span></p>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