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砺志前行——记芹林村老书记林鸿源事迹

蔡国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林鸿源在1989至199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兴资办学、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有很好的口碑,退休前后仍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的事业发展献力献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出身模范家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55年,林鸿源出生在模范家庭。其父林正善贫苦农民出身,从本村南山入赘西垅村。土改时,群众选他为农民代表,以后又当上副乡长和农会主席等职。林鸿源刚降临时,其父还没来的及享受新生命带来的欢乐,就受命带领芹林村20名民工,参加兴建鹰厦铁路,次年凯旋而归,接着,又投入兴办高级社工作,1958年9月任芹林大队大队长,1959年10月任党支部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林鸿源其父忙于政务,他很难得到父亲的温存。但小时候的林鸿源很乖巧,健康成长,得到其母和哥哥、姐姐的尽心呵护,尽管在国家3年困难时期,伙食很差,仍不哭不闹,象很懂事似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63年,林鸿源家庭不幸灾祸降临。这年7月1日,第4号猛烈台风夹着暴雨,无情地袭击仙游县东南部,芹林是重灾区。这时,林正善已辞去大队党支部书记,任田头点信用社主任,但他仍牵挂芹林大队的工作,奋不顾身地参加抗洪救灾中。他看到过溪有一段溪岸快要崩塌,有20多亩田地会被洪水淹没。为保护集体财产,他和干部群众一起用稻草堵住决口,不幸一个浪头把他打下湍急的水里,这样,林正善壮烈牺牲了。这年,《中国金融》杂志第7期专题报道林正善的事迹。他为芹林村服务14年中,有15次被评为先进模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林鸿源出生在这样模范家庭里,在良好家风熏陶下,从小耳濡目染,造就他人生良好的思想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74年,林鸿源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了芹林小学代课老师和大队干部,1976年底到郊尾农械厂当工人,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他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又回到家乡,在田头店经商办公司,经营五金、百货、化工等商品的批发和零售。这些的社会历练,又为他积累了担任村领导工作的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項目兴村 教育先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9年5月,林鸿源被选为芹林村党支部书记,从普通的村民走上了领导岗位,对他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和挑战。但他有很大的优势,有高中文化,有10多年的社会历练,有经济头脑,还有改革开放的东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林鸿源才30来岁,年轻有为,很快就烧起三把火,修路、种果、建市场、兴学等,每年都有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修 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致富先修路成为当时的口头禅。芹林村道经过多年的修建,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那时只有4米左右宽,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交通需要。林鸿源决定把村道扩宽至8米。当时有些村民认为不必修建那么宽,有的村民利益受到损失,积极性不高。林鸿源身体力行,排除各种阻力,于1990年动工干起来。特别是劳垻地段,当时低洼,下雨积水,难以通行。这段路有300米左右,要向农田扩宽,垒2米多高的路基,扩宽垫高需填大量的土石方,工程量比较大。林洪元组织村民,连续作战,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终于改变了原有状况,路基平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槛钩底路段因受溪道的影响,弯度太急,象槛钩一样弯,影响交通安全。1993年,林鸿源改造一段溪道,扩宽了村道,减少转弯,使道路平坦宽畅。元宝兴有一段道路绕道较多,进行了改溪道工程,把溪道改直,使村道减少绕道的路程。还进行了其他地方部分村道改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鲁迅说过“地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林鸿源在芹菜至南山开辟出一条新路。芹林村道原有2路,一路从劳垻圆圈经田头至南山,另一路经元宝兴至芹菜张厝。1996年,林鸿源决定从南山经太平山麓、蝦穴山麓、中峰巷口连接张厝开出一条新村道,全长近两公里。这路段涉及到几十户的农田,也需要拆迁些房屋,难度极大。林洪元不遗力地做沿线群众工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把2路村道连接起来,建成了6米宽的村道,形成了芹林环村道路。当时受到影响的群众难以接受,意见较多。事后群众受益,无不称赞林鸿源有胆量,有魄力,敢作敢为,勇于造福村民。如今沿线地皮升值,道路两边也形成了居民建筑群,交通也方便了。这年,林鸿源又在田头店农贸市场开辟一条新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种 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90年代,县政府提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芹林村要怎么做呢?这是芹林村党支部必须面对的课题。经过反复研究和分析,种果树是芹林村历史优势,曾经是白枣之乡,龙眼主产区之一。当时,龙眼价格好,鲜龙眼最高1斤值10多元,桂元干1斤达30多元,于是决定发展龙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怎么发展龙眼呢?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村党支部决定由村办果场。于是,芹林村把宜种龙眼的山坡地集中起来,有中峰片、田头片、西垅片共200多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种植龙眼苗先挖树坑。当时树坑挖得很好,规格长宽1.5×1.5米,深1米,然后填上肥料,再栽上果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芹林村种果做得好,县长郭亚元莅临现场参观指导。省、县林业部门支持了20万元。后因越南、泰国桂元干进入中国市场,桂元干价格严重下滑。芹林村龙眼未能按照预想的价格产生经济效益,,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预测的因素,后把果树承包给个体户。</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兴 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 教育先行形成芹林村人的共识。1992年,县政府计划要在郊尾镇兴办一所初级中学。林鸿源得知信息后,极力争取到芹林村开办。当时郊尾也有一个村正在争取,该村有一大老板支持。在林鸿源的努力,初中校终于落地芹林村田头店。学校要征地极为困难,校址的田地和山地权属是仙华村和盖南村。林鸿源不遗力与两村协调商量,终于征地30亩,办起芹林中学。芹林中学生源划片芹林、盖南、新窑、西山、后面、宝坑等6个村。学生数最多时有1168人,每个年级有6个班。2016年,该中学并入盖尾中学,原址扩建为盖尾第一中心小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芹林小学原校舍是土木结构,多年失修,已经老旧。1996年,林鸿源在村财中挤出30万元,拆掉一座教室,翻建成3层的混泥土结构的教育楼,有12间教室,大大改变了办学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芹林小学校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缺少大操场。1996年,林鸿源征用了校门口的一块地皮,再决定平掉清朝的6座大坟墓(即禄坵)。这是元宝兴清朝时大户人家的坟墓,要平掉难度极大,一般人想都不敢想。面对如此棘手的大事,就看林鸿源决心有多大。林鸿源不分白天和黑夜,一次次找墓主下一代人协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墓主的后代从大局出发,支持教育事业,同意保持墓碑原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在墓碑顶上筑起围墙,围墙内作为操场,在这里要十分感谢元宝兴的村民。从而,校园面积扩大了2000多平方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 市 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建农贸市场,农副产品、海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品等可以依托市场自由贸易。田头店在早期就形成集市。为了扩大摊位,1995年,林鸿源决定在原有一座市场的基础上,再建一座市场,建筑面积有3600平方米,设多个摊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市场建造后,又进行配套工程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林鸿源 在市场西边开辟一个停车场,面积约有500平方米,可以停放各种车辆,避免各种车辆占道停放的问题。至今,这个停车场发挥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原有市场一条通道的基础上,他在西边又开辟一条通道。通道需要拆迁镇卫生所的房屋,通过协商给予安置。这条通道处在山坡,转移了大量的土石方才建成,从现中心校路口,通到劳垻圆圈。田头店农贸市场有2条通道,避免了车辆堵塞的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心系家乡 继续前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俗话说,故乡是中国人永恒的座标。 林鸿源于1993年考干被录用后,1997年5月才辞去芹林村党支部书记,调任郊尾镇政府工作,但故乡的情是永远抹不去。他在退休前后继续为家乡的事业作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2年,芹林村开展农村文明建设,各自然村进行村道、巷道改造,铺设水泥路。时任郊尾镇干部林鸿源向上级争取到一笔资金275万元,开辟西垅至后郑里的机耕道,宽6米,长2.8公里。资金未到位之前,他向西垅村老板暂借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工程款下拨后还给老板。这条机耕道方便了村民耕作和收成运输,如今也成为休闲散步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3年,芹林小学校长告知林鸿源,小学多年失修,现需改造。林鸿源重视教学,随之发动芹林的老板捐资,共捐210.5万元,又争取政府补助,共筹285万元。于2013、2014年对芹林小学全面改造。原有一座教学楼只有1层,又增建了2层共3层,设有会议室、两套套房、图书室、教师宿舍等。操场进行硬化,安装体育设施。对学校环境进行文化元素和花园式改造。从校大门口至第2座教育楼设置成文化走廊,校区内有孔子等名人雕像,雕刻名人名家语录,花草,树木等。2018年春节,笔者进入校园参加茶话会,使我耳目一新,太美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林鸿源在古店村挂职时,该村成立教育基金会,他把这个好的做法带回家乡。2014年春节茶话上,林福添、林鸿源、徐肇焕3人发起成立芹林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倡议,得到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林文良、村民主任陈金凯的大力支持。经过1年的筹备,2015年2月20日(正月初二)芹林村教育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选举林国清为董事会董事长,林益华为会长。2016年12月,县民政局批准成立芹林村教育发展促进会,会长林益华。促进会会员发展至175人,筹集教育发展基金1100多万元。促进会为奖学奖教,助学,扶贫济困,敬老及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很大的成绩,至2014年,10年来共奖励芹林村优秀学子456人,奖学金就达150多万元,促进芹林村学子积极向上,芹林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会多次受县、盖尾镇表彰。县政府还授予芹林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兴学 尊师重教”金奖。这是全县唯一的金奖。促进会能取得这些成就,发起人是功不可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为了筹建中心小学,林鸿源挂职芹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具体介入芹林工作。这年,他办了3件事,芹菜岭扩宽改造,参与芹林村大门建设,盖尾第一中心小学征地等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芹菜岭村道坡徒,转弯处又有民房,影响视线,曾经发生过骑自行下坡掉进水沟里事故,改造芹菜岭道路刻不容缓。林鸿源在村两委的授权下,以基金会名誉负责芹菜岭村道建设的集资和改造工作。那时,笔者正好在老家装修住房,一天晚上到蔡世洪家,发现林鸿源在蔡世洪家。他用手机在不停地与芹林村老板联系,动员捐资事宜。我受到感动也参与捐资行列。最终,林鸿源筹集到120万元资金。在道路改造中需拆4户房屋,阻力很大,安置困难。林鸿源一边做思想工作,一边与盖尾镇政府联系,批准建房指标,终于这4户顺利拆迁安置。如今,芹菜岭道路宽畅,春节期间,车辆进出繁忙的时段也不堵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6年,盖尾中心小学计划搬迁田头店。盖尾镇成立了盖尾中心小学南校区(暂定名)建设指挥部,镇宣传委员张庆成任总指挥,林鸿源任办公室主任。中心小学设在芹林初级中学的原址上,在原有30亩的基础上需再征地30亩。这个征地任务就落在林鸿源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1年,盖尾镇要迁址,林鸿源争取搬迁到田头店,但费了洪荒之力,因阻力太大,终于流产。1992年,初级校落地田头店,林鸿源做了拆迁征地工作。这次林鸿源又要承担这个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拆迁征地工作难度不言而喻,这是硬骨头。该地关系到芹林、仙华、盖南3个村,100多户群众利益,有园地、果树、坟墓筹。林鸿源迎着困难上。他与3个村的干部配合,挨家挨户动员做思想工作。虽然有个别拆迁户不大情愿,但通过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动之于情,晓之于理,也愉快接受拆迁,其中一天中就迁移了46个坟墓,共迁移60多个坟墓。拆迁过程中丈量土地,赔偿,安置等工作也化费了大量的精力。在短短一个月内,林鸿源啃下了硬骨头,顺利完成任务。接着,中心校顺利进行基建,确保2018年9月如期开学。盖尾第一中心小学能落地田头店,其中还有许多艰难曲折的故事,芹林村民积极支持的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特别是村两委的大力支持,林益华会长不懈努力的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林鸿源继承父志,心系芹林,乘风破浪,砺志前行,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业。他的政绩是有目共睹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