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时代的长河中,有这样特殊的一代——生于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我们。我们是改革的“孩子”,改革的春风伴我们呱呱坠地,改革的浪潮推动我们成长,改革的起伏与深入则见证了我们奋斗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成长历程,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与碰撞。在校园里,中国文化的滋养如潺潺溪流,润泽心田,马克思主义教育更是为我们点亮思想的灯塔。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这些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然而,大学与研究生时代,西方哲学、文化和教育理念如汹涌潮水般向我们涌来,冲击着我们原有的认知。那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世界文化的多元与复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步入工作岗位,现实的冲击让我们恍然醒悟:西方的理论与观念并不完全契合中国国情。这种落差,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纠结。我们就像在十字路口徘徊的行者,东西方文化在我们心中拉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文化之美,是一种“限制产生美”的独特韵味。</span>从 2008 年奥运会那震撼世界的开幕式,我们看到了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中,在点、线、面的精心限制下,呈现出的宏大而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对联中平仄相对、唐诗宋词里格律的严格规范,都是这种美的典范。在我们生活的点滴、文字创作甚至公文中,都深刻体现着这种对美的规定。<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而西方文化将美视为对蕴藏于人类和人性深处的渴望、欲望、挣扎、彷徨、呐喊的解蔽与揭示。</span>莫言、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西方对于美的界定。这种文化审美上的差异,让我们在创作与思考中左右为难,有时候干脆停下了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时,马列主义作为批判性的哲学理念,扎根于我们脑海,它教会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但中国传统文化又呼唤我们成为传承者,守护家族与民族的文脉。作为家族的传人,我们肩负着开枝散叶的使命,可传承家庭文化的路径却模糊不清。是遵循古老的家规家训,还是融入现代的理念?我们在其中苦苦寻觅,却常常迷失方向。</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代人,<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是焦虑的</span>。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担心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害怕在文化的漩涡中失去自我。我们<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是纠结的</span>,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抉择,像一道道绳索束缚着我们的思想。但我们更<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是奋斗的</span>,在这重重矛盾中,我们从未停止前行的脚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工作中努力拼搏,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试图找到一条融合东西方智慧的发展之路。在家庭中,我们用心教育下一代,努力在传承传统文化和接纳现代思想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或许迷茫过,但我们的眼神依然坚定;我们或许痛苦过,但我们的脊梁依然挺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是改革一代,我们的使命注定不凡。我们要在文化的交融中,提炼出属于我们的价值;在家族与民族使命的传承中,书写出独特的篇章。我们要在焦虑与纠结中,破茧而出,向着那充满希望的未来奋勇前行,让改革精神在我们的奋斗中永放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