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京生嘴尖上的书画艺术

大文化使者

<p class="ql-block">刘京生70后诗书画艺术之旅 </p><p class="ql-block">口笔生华,刘京生,又名承原,字善元,1952年11月生于北京。原为北京造纸五厂工人,1978年在一次检修工作中被高压电击伤,双臂高位截肢年少时勤习书画,在用口用脚重新拿起笔的一刻,艺术的力量点燃了心中的希望之火。1980年重返工作岗位,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1987年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国画专业学习,成为第一位无臂大学生。同年加入国际口足画艺协会。几十年来勤学不辍,曾在北京画院王培东老师工作室进修,向杨再春、卜希旸老师学习书法,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续本。近二十年来在中国花鸟画研修院追随徐湛教授研习写意花鸟画渐悟勤修,力求精进。</p><p class="ql-block"> 刘京生曾任中国残疾人书法家联谊会会长,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市残疾人书画会会长,现为国际口足画艺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 刘京生书法长于楷行,夙好诗词。倾心于写意花鸟画,他的花鸟画笔屬功力深厚,其画风朴秀并蕴,格调清新,立意高雅,富于诗情;虽以口作画亦可于拙朴中见灵秀,于笔墨中见情思。观其书画不仅欣赏其中的诗情画韵,更可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艺术的力量。</p><p class="ql-block">ozmanly交流</p> <p class="ql-block">前言 刘京生嘴尖上的书画艺术</p><p class="ql-block">艺术,是照亮心灵的窗户,亦可以是生命力量的源泉。人生难免有沉浮起落;在人生的低谷和困顿中,用艺术照亮内心,给予我们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归宿,带来生活的希望,绽放生命的光彩。以不屈和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借文化为浆、艺术为帆,谱写人生的最美篇章!</p><p class="ql-block">本次《口笔生华一刘京生70后诗书画艺术之旅》书画展,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展览。参展作者是第一位用口叼住笔走向国际社会的中国书画家-刘京生。</p><p class="ql-block">书画艺术的学习与创作,对于刘老师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刘老师26岁时,在一次检修工作当中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双臂。人生陷入了低谷,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当他用嘴叼着笔进行书写练习的那一刻,一束希望之火照亮了他以书画谋新生的奋进之路。</p><p class="ql-block">中国画以书入画,凸显了以书法线条之美,刻画物象的特点。历代书画家们都在诗歌书法绘画当中,不懈的追求与锤炼,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面貌,在每个书画艺术的追求者心中,都有一座艺术的高峰,传统文化诗歌书法艺术的学习与积淀便是攀登这座艺术高峰的阶石,在中国的诗书画艺术当中,凝聚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艺术精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刘京生老师就是在诗书画艺术的不懈的学习追求中,汲取了艺术的力量,让口中的画笔开出了绚丽的艺术之花。</p><p class="ql-block">70岁对于说画家来说,已是人书俱老日趋成熟收获的季节,刘京生老师在70岁的时候开始了口笔生华--刘京生70后诗书画艺术之旅。</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刘京生老师近期创作的诗歌、书法、绘画作品,共约60余幅。作品充分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对社会的感恩与赞美;同时展出的诗歌作品,以歌美好社会,美丽环境和美妙生活为主题,作者希望用自己的诗书画作品回报社会,服务大众。</p><p class="ql-block">真诚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各位那香海业主、游客与文艺爱好者前来参观本次展览及不吝赐教!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便大家有不同的艺术感受,体验不同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刘京生新创作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  罗敏(左,画家,北京晚报原美术编辑)、刘京生书画家、窦清风(右,北京晚报原一版主编),在刘京生书画家新书法作品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三位北京50后老画家,从左至右罗敏、刘京生、王四海,笑颜绽放。</p> <p class="ql-block">北京画家罗敏⬅️、王四海书法签字</p> <p class="ql-block">  四位老新画家,从左至右罗敏、郭婷婷、刘京生、王四海,笑颜绽放。</p> <p class="ql-block">刘京生书画家夫妇💑合影</p> <p class="ql-block">刘京生嘴尖上的书画艺术作品欣赏</p> <p class="ql-block">  🌹刘京生嘴尖上绽放书画艺术❤️</p><p class="ql-block"> 刘京生,北京人,生于1952年,因意外触电导致失去双臂。20世纪80年代开始练习用嘴咬着笔写字作画,长于行草和写意花鸟。任中国残疾人书法家联谊会会长,北京市肢残人协会原主席,北京市残疾人书画家会会长。与妻子一起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最美家庭”。 几十年来,在就业、教育、康复、出行等方面,他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p><p class="ql-block">意外触电失去双臂</p><p class="ql-block">刘京生寸头方脸,一口京片子,如果不看两只空荡荡的袖管,他就是一位熟悉的邻家大哥。</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赶上困难时期,刘京生家从吃白菜帮子,到吃菜窝窝,后来更困难的时候就吃榆树叶子、柳树叶,孩子们还要捡豆腐渣、捡煤渣。</p><p class="ql-block">但即使在这个时期,刘京生也没有忘记写字。“我爸爸特别重视写字,要求我每天捡完煤渣后写100个字再去玩儿。”除了帮助家里维持生计,刘京生剩余的时间全都用在了练毛笔字。</p><p class="ql-block">慢慢的,生活越来越好。1968年,16岁的刘京生中学毕业当了工人,一个月16块钱。1978年,工资也涨到了31块2毛钱。</p><p class="ql-block">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在下一分钟发生什么。</p><p class="ql-block">那一天,刘京生干完活准备下班回家,扭头看见一个老师傅正在吃力地爬上六七米高的梯子做线路检修,他说,您甭上了我来吧,爬上梯子替师傅干活。当时,纸厂的电路是“三合一供电”,这种供电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电工拉下电闸后,还会有一路电线带电。</p><p class="ql-block">刘京生爬上梯子,刚想伸手维修,一万伏的高压电瞬间释放,一下子把他从高空打落在地。</p><p class="ql-block">奋斗不止 一路求学</p><p class="ql-block">《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有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刘京生:“人生是多方面的,在人生的各个场合里,都要战斗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p><p class="ql-block">这段话成了他奋斗和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刘京生每天看着工人们去上班,特别羡慕。他用嘴咬着笔给团中央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融入社会的强烈愿望。主管工业局局长亲自来到刘京生的家里,看了他用毛笔和钢笔写字,点点头走了。很快,刘京生被聘为厂工会的图书管理员。</p><p class="ql-block">读书使刘京生感到了文化底子的薄弱。20世纪80年代初,他报考了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希望通过深造更进一步丰富自己。</p><p class="ql-block">刘京生说:“一位朋友把淘汰的收录机给了我,我让妻子拎着一块儿听课去。我们坐在第一排,她把老师讲的内容录下来,晚上回去后我再听录音,抄笔记。”从那时起他就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p><p class="ql-block">义务投身残疾人事业</p><p class="ql-block">从1981年起,刘京生开始投身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在北京的残疾人圈子里,一提刘大哥,大家都很服气。</p><p class="ql-block">刘京生回首往事,语气里都是欣慰:“我觉得肢残人这么多问题和困难,应该有一个组织来管。后来,北京市政府成立了残疾人协会,由我担任肢残协会主席。没有工资,完全是尽义务。”一干就是三十余载,和兄弟姐妹们一起走过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p><p class="ql-block">多次患病惊险换肾</p><p class="ql-block">2012年年底,刘京生拖着病体去绍兴组织“无臂七子”书画活动,回来就感冒高烧,住进了医院。医生警告他:肾病最怕感冒,若再次感冒,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果然,刘京生的生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肾脏出毛病,还是当年遭受电击落下的病根。</p><p class="ql-block">2012年,刘京生体检时发现自己的肌酐高,不出一年,肾衰竭了。后来,医生表示让他们尽快换肾。</p><p class="ql-block">从医生确定要换肾那一刻起,刘京生的生命安危就牵动着各级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心。妻子想尽一些办法联系肾源,到北京的各大医院去求助,最终在朝阳医院找到了肾源。</p><p class="ql-block">刘京生记得很清楚,那一天是2013年12月31日,他正躺在病床上透析呢,妻子打电话过来,说话声音很大,有点语无伦次。“她说肾源找到了,让我马上准备走。”</p><p class="ql-block">30多年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p><p class="ql-block">目前,刘京生情况良好,身体各项指标都回归正常。</p><p class="ql-block">残疾人生活大改变</p><p class="ql-block">出生于1952年的刘京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北京残疾人生活的各项变化,也感受到了这些变化带来的幸福。当年,残疾人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生活中遇到的“苦和难”。就业、教育、工作、家庭、康复、出行……无不是困扰大家的“大山”。“学校当时对我们紧闭大门,上不了学”,刘京生回忆道,“出门也只能用手摇车,残疾人朋友去上文化课,一路摇车用了4个小时,出远门就更别想了。”</p><p class="ql-block">所幸,随着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些问题都一一解决了。按比例就业制度、提供社会保障解决了残疾人的根本需求问题;随班就读、成立特殊教育学校使残疾儿童从只能站在学校门口看别人上学,到可以和健全孩子坐在一起上小学、中学、大学;残疾人专用摩托车、专用汽车和各种无障碍服务的出现,就像给残疾人插上了翅膀一样,扩大了他们的出行范围……</p><p class="ql-block">此外,在文化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大家过得很艰难,愁吃愁穿愁工作,都没心思去想文化生活,”刘京生说,“但是现在,经常看到的是残疾人朋友在朋友圈中晒旅游的靓照和自家的美食照片,大家还组织了书画会、合唱团、舞蹈团……用歌声唱出了幸福快乐,用画笔描绘出了祖国的富强繁荣。大家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p><p class="ql-block">除了在生活方面有了变化,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以前我们都会受到歧视,但现在不一样了,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蔚然成风,大家都尊重我们,我们中不光涌现出了大学生、博士生,还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了呢!”</p><p class="ql-block">未来,刘京生希望可以不断地去提高自身能力,继续努力学习工作,对得起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劳动创造幸福’和‘信任是宝贵的’是我的动力源泉,我想残疾人同样可以用劳动和奋斗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幸福与美好,同时,回报社会对我的信任与关爱。”</p><p class="ql-block">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残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