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圣景涤荡心灵 一八廓街上的藏居

老渺

<p class="ql-block">  围绕大昭寺外转经道发展起来的八廓街,两旁宅院和商铺的主人,过往,非富即贵。1959年,废除农奴制后,才有普通人居住和经商。这里,官居民居,多为深宅大院,且藏式风格鲜亮,并多姿多彩。我和老伴,在八廓街游走多圈,兴致不减。这里有56处受保护的藏式大院,萦回35条街巷,充滿藏族文化和浓浓的宗教氛围,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拉萨古城的建筑风貌和居住方式。</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中心地段,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三层楼藏式院落,是原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这是一座“官居”两兼的院落,占地面积约2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2013年修缮前,曾住有120多户居民(后迁入公寓楼),可见院落的规模。西藏的建筑,不论宫殿、寺庙还是民居,都会采用宽长于进深的长方形建筑方式,这与“汉居”大户人家庭院深深,略有不同。可能“藏居”,设想让日光更充分地照射房屋,以便保暖。</p><p class="ql-block"> 这座院落的门楼也煞为气派。两层楼高,类似垂花门。两角有翘起瑞兽,门楼上方,悬挂饰有藏式吉祥图案的垂帘,门外两侧,石狮雄立,门廊幽深。进门,拾级而登20多级石阶,仰视“抚远绥疆”匾额,四柱八梁支撑的大堂,宏阔稳如磐石。官衙仪态庄重,不喧而威。两边侧院,廊道连通,楼房围合,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参观藏族人文先驱根敦群培(1903一1951年)先生陈列馆,学习他的功德卓著的业绩时,感受到藏式民居别有的韵味和特点。这是一座三层藏式小楼,位于八廓街南街,约近千平方米。土石木结构,而木材使用量较大。有一木门框门楣,采用层层凹进的方式,装饰的艺术性观赏性都较强。房间里,各式柜台,均为木质。地面、楼梯等,用藏区传统的建材阿嘎土(山岩石风化的粘土)构筑,古意盎然。浅黄色的阿嘎土楼梯,给人一种雍容华贵之感。黑色窗围,显得稳健持重。</p> <p class="ql-block">  位于八廓街东南角饶赛一巷的“邦达仓”大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西藏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森厦”(贵族宅邸),占地面积2700多平方米。它建于1838年,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最早的主人是西藏权贵擦绒家族,后卖给茶马古道上发家的昌都巨富邦达仓家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span>是一座“商居”两用,坐北朝南的宅院,土石木结构。主体建筑高三层,二层楼回廊环绕。<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由主人家在印度、尼泊尔等地,均设有分号,20世纪40年代,进口有水泥、钢筋、玻璃、钢架等现代建筑材料,像邦达仓这样的藏式建筑,使用钢筋门窗、水泥大梁、栏杆上的“铁艺”栅格,这在西藏分外时尚。建材方面,传统藏式建筑使用的细木条屋顶、阿嘎土地板等,与现代建材交互融合使用,让邦达仓独树一帜。在装饰艺术方面,整个院子的房间、廊道、柱子和栏杆,均由藏族画师一笔一笔手绘藏式吉祥图案,有的地方还雕刻出精美的花纹,显示出藏族文化别具一格的感染力。</span></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上,与藏式建筑相伴,有五座煨桑炉。每当天蒙蒙亮,就会有人,将松柏枝塞进煨桑炉燃烧。围绕着霭霭烟雾唸经祈愿。这是藏传佛教源远流长的一种礼俗活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八廓街上还有五根经幡柱,虽纪念意义各不相同,似乎也与闹市藏居相伴。泛着油亮的青石板路,缕缕青烟弥漫,彩幡轻轻摇曳,绚丽古朴的藏居,诉说着千年沧桑。种种古韵新妍,熨入游人心田,让人悠悠忘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