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方砚之二十六/万州长滩石砚

汪海

<h3>  年初,我在撰写《万州石砚考》时,了解到万州近现代还有一种“长滩石砚”存在,2000年前后当地仍有零星生产。于是在万州当地朋友王斐和画家彭川、石峰俩先生支持帮助下对长滩石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资料整理。</h3> <h3>  长滩,即现在的长滩镇地处万州区东南部,距万州区政府驻地23.0千米。长滩镇为历史文化古镇,东汉末为南浦县治所。目前镇上仍保留有砚溪街,可见当年石砚生产与销售规模。在王斐等当地朋友帮助下,我收集了几块长滩石老砚。观察其特点,色漆黑,石质中有银星闪耀,湿水明显。雕刻以浮雕和深浮雕为主,较粗朴。纹饰题材以龙纹居多。从所见老砚形制纹饰等综合判断,长滩石砚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中期或更早。<br>  据当地人介绍,长滩石制砚在民国时期有一定规模,高峰期有专业生产加工店铺近十户,解放后仍有一些石匠零星制作简易学生砚出售,约1950年代后期至1970年出现断档。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当地石匠李世泽恢复长滩石生产,后被万州区文化馆聘用专门从事石砚及石雕工艺品生产创作,其作品在万州一些景区门市部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使长滩石砚在当地恢复一定影响。万州一中学美术教师、画家石峰先生年轻时曾跟随李世泽先生学习过制砚,对长滩石砚石材坑口和制砚工艺流程有一定了解。于是在石峰老师和好友王斐带领下,今年三月初我对长滩进行了实地考察。</h3> <h3>  长滩石砚砚石取材于长滩镇中心一条叫“砚溪”的小河中。三月初时值枯水季节,河床外露,见层岩片片似随处可取。河床石壁上偶见前人开坑取石遗迹。从河床上搜取几块原石作标本观察,石材漆黑,层岩状,石质坚硬,叩之从瓦声至金声不一,与合川峡石相似。大体分为二类:一类石质中隐含细小金、银星颗粒,有的带有条状锈色斑纹,湿水后更为明显。另一类石质中夹杂有竹叶状或介壳类海生物化石。据石峰先生介绍,砚石选用第一类石材,多在冬季枯水期开采。</h3> <h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恢复长滩石砚生产的李世泽师傅是长滩镇本地人,两年前病逝,享年近八十岁。在石峰老师带领下我们走访了李世泽师傅遗孀,察看了李师傅的遗留下的工具箱、制石工具和部分石砚及石雕工艺品。据了解,李师傅年轻时师从当地石匠学手艺,早年主要生产制作石雕工艺品摆件出售,如石香炉、石狮、石华表等,偶作石砚等文房石件。李师傅手艺精湛,善深浮雕和圆雕,作品民俗味较浓郁。受聘万州文化馆后生产制作石砚较多,大多为龙纹题材。但与民国时期长滩石制砚似也不存在师徒传承关系。</h3> <h3>  搜集长滩石制砚文献资料,最早记载见于民国时期熊特生纂修《万县志》。其中关于“砚石”的内容:“《黄山谷集》万州金崖出砚,万守盖仲明赠砚,山谷题之,有坚润魁梧之语。【《蜀典·米帖》万州悬金崖金星石,墨润有铜屑,眼如豆,发墨,叩无声。所谓悬金崖金星石即金崖也。】今无金崖之名,惟长滩井上游万功岩出石可作砚,当系古今异名耳。【县境自古多金星,今长滩井石理緻,间有发金光处,如金钉,极坚,金岩金星石之称皆以此也。县人刘植生谓此砚起墨而又不乏。强于端歙。省志万县磁洞产石,色黑性坚,可作砚。【范志谓其坚润不及端歙,而胜于他郡石砚远矣。石中有竹叶数枝形者,土人取为屏心桌面。】按:今无磁洞,有磁溪,磁洞或系溪中之一洞敷,但溪石不可作砚。今县中除长滩井石外,无可作砚者,故或谓省志所谓磁洞亦即长滩井也。惟询长滩井人,其处无磁洞之名,殊可疑耳!”由此可看出,熊志中认为,长滩石砚与宋代的万州悬金崖砚和磁洞石砚不过是“古今异名耳。”<br>  当代万州知名书画家余仲九先生在其著作《小竹斋什记》中曾谈及“长滩石砚”:“关于长滩井石,清末云阳程雪耧曾开坑制墨砚百万余方运北京赠人。《万县县志》中记:‘磁洞产黟石,色黑性坚,间有纹理,可琢砚。’宋代名书法家米芾《砚史》中也说‘夔州黟石可琢砚。’基于上述资料,可以说磁洞之石可制砚。而磁洞就在万县市南岸大约四十里的地方。我以为磁洞黟石,很可能就是长滩井石砚。”显然,余仲九先生也倾向长滩井石砚就是过去的磁洞石砚。并且将䕫州黟砚拉到了一起。<br> 关于长滩砚与古代万州悬金崖石、磁洞石及夔砚的关系,我在拙作《万州石砚考》中作过论述,这里不在赘叙。我的基本观点是:结合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察,长滩石砚出现于清中期或更早一点。与宋代史料记载的万州悬金崖、磁洞石砚和米史中夔砚并无直接联系。且由于巴蜀之地历史上经历过宋元之交、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三次战乱摧残,“文物泯灭”。宋代出现的几种巴蜀名砚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长滩石砚作为一种清代和民国时期在万州等地小范围流行的地方小砚种,有单独记录的必要。</h3> <h3>后记:好友王斐先生对我在万州考察石砚提供过许多支持。惜先生年中英年早逝,谨以此文表示怀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