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NzU5MzI2Mw==&mid=2247489595&idx=1&sn=dd2e2fed7988c9d643636fd14555c6f2&chksm=c375d17bf402586d31d54eec0f957c3d9cc08b2871509afa00007ffdc77504e5ddfd7d90070d#rd" target="_blank">超越标签:心理学与原生家庭的误区</a></p> <p class="ql-block">在探讨心理学与性格的讨论中,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即将个体的性格和行为简单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本文旨在反驳这种一概而论的观点,强调生活远比心理学复杂,即使原生家庭环境不佳,个体依然有能力塑造出卓越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写作陪伴群中,一群心理学专业的高材生和妈妈们展开了关于性格测试的讨论。我做出来的测试,我的性格类型被定义为ENFJ-A,一个被称为“主人公”的乐观行动者。然而,我对这种心理学的标签化感到反感,因为它忽视了个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我曾被贴上各种标签:偏执、自恋、情绪不稳定、精神不正常、脾气坏、自私、好吃懒做、朋友圈的闲适者、不认错、不听劝、无理取闹、爱听奉承、不接受批评。这些标签让我感到委屈和恼怒,它们扭曲了我的形象,让我在无力反驳中感到痛苦。</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被束缚在无形的十字架上,挣扎着寻求解脱。有人还说我的童年悲惨经历,注定我是个心理不健康,心理有问题的人。其实,心理有问题的标准如何评判呢?是不是很多人都多多少少乎乎有一些心理问题呢?</p> <p class="ql-block">我意识到,只有我自己才能解除这些贴上标签的魔咒,因为生活不是心理学,它千变万化,每个人的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应该被所谓的心理学套路所束缚,而应该简单生活,不被标签所累。</p> <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中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更是我心中的痛点。我从小父母双亡,没有人管,有点自生自灭的日子,姐妹一起生活的艰苦,打打闹闹发泄一样是家常便饭。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也算还可能,我们是善良的女孩,积极生活并且努力经营自己的人生。如果将现在遇到的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是一种心理歧视,它剥夺了个体的自我救赎和成长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专家常常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于原生家庭,却忽视了夫妻关系和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特别是正巧一方原生家庭有问题,不完美,就成了问题方更大的嫌疑对象。 盯着原生家庭有问题的人去谈心和改变,我不觉得是正确的。解决了家庭夫妻间问题,孩子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p> <p class="ql-block">夫妻关系中的问题,如信任、包容、关心和外界评论,都是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夫妻关系和谐,孩子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原生家庭,而应该真诚地寻找问题的根源。</p> <p class="ql-block">我在性格测试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我希望人们在评价我时,能够全面地看待我的优点和缺点。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脆弱。我需要爱和包容来疗愈,而不是简单的标签和定义。</p> <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我拥有强大的能量,这并非来自我的不幸遭遇,而是我的“黑暗生命力”表现的毅力和坚韧。我一直在不断努力,追求美好,我是一切可能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自我赞美不是自恋,而是自信的体现。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重新接纳自己,就能换来欢笑和喜悦。我们应该抛开过去的眼光,不忘初心,继续好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定义一个人。正如写作群一位妹妹所说,中国古人有“盖棺定论”的观点,一个人在生前不应被简单定义。每个人都有可能改变,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