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桃花源 世间云舍村

静悄悄

<p class="ql-block">  《桃花源记》结尾:武陵太守派人去寻桃花源,结果无功而返,“后遂无问津者”……然而1600年以后,又一个武陵人去寻到了那里,他用时15载,耗资八个亿,在此打造了一个名曰“云舍村”世外村落,演绎了一个人和一个村子的悲欣纠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1世纪2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一个银杏飘落的深秋,一群武陵人后裔的小姐姐慕名来到了云舍村, 一入村口好客的村民就赶着马车、带着一碗碗清甜可口的米酒,盛情的领着我们走进了生动的田园画卷。</p><p class="ql-block"> 我们满面笑容的大咖姐姐一副很亲民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云舍村是一个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村寨,漫步在蜿蜒崎岖的青石板小路,古老的小巷,精致的屋檐和特色的民宿,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乡村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几位小姐姐在认真而虔诚地抄着经书,感受笔尖的温度,领悟文字的魅力,细品禅意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悠悠艾草香,绵绵情意长。在小作坊里,村里的婆婆为大家分发了艾草、纺布袋以及麻绳,小姐姐们热情高涨,兴致盎然,制作出了一个个造型精美、寓意吉祥的艾草养生锤,散发着淡淡艾草香,洋溢着满满成就感,气氛欢快温馨。</p> <p class="ql-block">  当我一步踏入这间倚靠在半山腰空旷、古朴的茶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陋之有”,这段文字就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感觉太贴切了(可能我的图片不足以表达这段文字的内涵,但我当时就是这种感觉)。</p> <p class="ql-block">  在景精致古朴的按摩房,用香气氤氲的汤水泡上一泡,村姑们轻柔细致的按摩手法能够唤醒身体每一个沉睡的细胞,让人神清气爽,彻底缓解身心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  在竹林深处,等清风徐来,看竹影摇曳,听飒飒风声,两位绝世美女,着一袭汉服宛若仙子一般穿行在竹林之间,那唯美的画面仿佛在诉说一段古老的故事,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在村里的博物馆,据村民们介绍,开馆的前一个多月,汤村长觉得馆里还缺少一些艺术品,不知道挂些什么好,挂名人字画吧,一是觉得落入俗套,二是太贵收不起,汤村长突然灵光一现,何不收藏桃源本土的刺绣和木雕,更能彰显云舍村的民间文化和工艺品味。于是,汤村长马不停蹄地从散落在民间的藏家手中,收购了十来幅桃源的青花刺绣,拙朴鲜活,抽象简洁。</p> <p class="ql-block">  你瞧,窗外的风景像一幅山水画,不喜照相的我们都忍俊不住要将自己的身影嵌入这幅画中。</p> <p class="ql-block">  你瞧,这两位、那两位有没有大太太母仪天下的风范?</p> <p class="ql-block">  你瞧,这些竹躺椅、竹簸箕、竹篙子、土布文帐等等能够唤起你对儿时老家的记忆吗?</p> <p class="ql-block">  你瞧,在这个风轻云淡的地方,怎能少得了深入常德人骨髓里的跑胡子的加持,赢了钱的小姐姐们忍不住要虾哈哈。</p> <p class="ql-block">  潇湘晨报的创刊人龚曙光先生曾为云舍村做的广告语“坐听心跳”,的确,在这个宁静的村寨,可以品茶看书,发呆闲坐,听听清脆悦耳的鸟鸣,看看山间翻滚的云海,感受负氧离子带来的清新舒适,邂逅更懂你的乡村之美。</p><p class="ql-block"> 哎呀,这样一个美丽的山村,我多想成为他们常来常往的村民,无奈囊中羞涩,你们谁下次去的话,一定要把我带上哦,只不过是你带上米米,我带上你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