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人生这一广袤无垠的画卷中,我们都是执笔者,每一次抉择都如同落下的笔触,勾勒出命运的轮廓。而“获益大于代价”,恰似那若隐若现的辅助线,常被奉为衡量一事是否值得付诸行动的圭臬,然而,在这看似清晰的指引下,实则蕴含着错综复杂的人生百态。</p><p class="ql-block"> 于经济活动与个人发展之域,这一准则似有天然的合理性。商业的舞台上,企业推出新品时,犹如棋手布局,审慎地权衡着每一步的得失。研发、生产、营销的成本如同筑起堡垒的砖石,是沉重的代价;而产品在市场上斩获的销售额、利润以及占领的份额,则是璀璨的获益之星。若二者失衡,企业之舟便可能在商海的风浪中折戟沉沙。个人职业选择的棋局中,亦有相似的对弈。选择一份高薪却高强度的工作,如同用健康与闲暇时光作为筹码,去博取物质生活的改善与职业晋升的机遇。当人们认定所得能补偿所失,便会毅然落子。这种基于理性计算的权衡,宛如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在物质世界的迷途中觅得方向,守护着生存与发展的根基。</p><p class="ql-block"> 然而,若仅将视野局限于“获益大于代价”这单一视角,便如同雾里看花,难见全貌。其局限性恰似隐藏于暗处的礁石,威胁着决策之舟的安全。一方面,获益与代价的界定,绝非一目了然。有些行为的价值,宛如无形之珍宝,无法用物质的天平称量,亦难以用数字量化。如那些奔赴偏远之地的教育志愿者,他们告别城市的繁华与高薪的诱惑,这物质上的牺牲可谓巨大代价。但他们收获的,是孩子们眼中求知的光芒、是心灵深处助人的满足、是为社会奉献的自豪,这些精神的硕果又怎能与物质代价简单换算?这复杂的价值判断,让“获益大于代价”的标准在此处陷入了泥沼。</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道德伦理的维度不可或缺。若仅以自身获益为考量,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公序良俗,即便在个人的账本上获益斐然,在社会的总账中也必是赤字。就像某些企业,为了削减成本、追逐利润,将环境视作可肆意践踏的垫脚石,以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来填充自己的钱袋。这种短视且自私的“获益”,是对公平正义的亵渎,是对人类未来的不负责任,必将遭到社会良知的唾弃。</p><p class="ql-block"> 更有甚者,目光短浅的“获益”之举可能成为饮鸩止渴的愚行,共享单车行业的兴衰便是惨痛的教训。在行业初生之时,资本的狂欢让众多企业只看到了市场份额扩张带来的诱人利益。他们如疯狂的拓荒者,大量投放单车,企图以数量抢占先机,却忽视了背后如影随形的代价。城市的大街小巷被五颜六色的单车侵占,公共空间变得杂乱无章,这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而后期单车的损坏维修、丢失监管等问题如雪球般越滚越大,高昂的维护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同时,恶性竞争下的价格战和盲目投放,让企业无暇顾及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的提升。这种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代价的发展模式,最终导致了行业的雪崩,众多企业在废墟中黯然退场。</p><p class="ql-block"> 从长远的历史长河俯瞰,当下看似合理的“获益大于代价”,可能在未来的画卷上留下悔恨的墨渍。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短期经济增长,如同竭泽而渔,虽能在短期内让经济数字上扬,却可能让子孙后代承受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苦果。相反,有些事业在当下或许是代价沉重的苦旅,却能在人类发展的漫漫征途上点亮希望之光。科研领域的基础研究便是如此,科学家们默默耕耘,耗费无数心血,却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看不到成果的曙光。然而,正是这些看似无果的付出,为未来的科技突破积蓄了力量,如同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p><p class="ql-block">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获益大于代价”固然是权衡事情价值的重要考量,但绝不能成为束缚我们视野的枷锁。我们在抉择的十字路口,当如高瞻远瞩之智者,以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考,将物质与精神相融合、个人与社会相统筹、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如此,我们手中的笔方能在人生画卷上绘就绚丽多彩的华章,每一次抉择都似熠熠生辉的繁星,镶嵌在人类发展的浩瀚苍穹,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征途,铸就永恒的辉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