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昵称:绿水青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编号:15192483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以“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进行分配,社员以日工分的方式参加生产劳动,干一天记一天,年底以生产队当年的收入进行核算分红。生产经营活动都是生产队统一组织实施,社员每天干什么活都由生产队长来分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农村人每年都是从春到秋忙耕种,锄草、施肥、收割。秋天田里的粮食都收割完后,也就步入了冬季,农田基本建设是冬天里的主要工作重心,当年提倡的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一到了冬天生产队就组织社员开始建坝修堤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我家居住的村子在大山沟里,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沟深处,陌生人没人引路绝对不相信山沟里还住有人家。这条山沟全长十多里路,总共有三个生产队居住,我家居住在中间地带,村子全长五里多地,左右全是山,中间是旱河滩,宽窄不一,最宽的地方也不过两百米,生产队三十多户的人家分散居住河滩两侧,坐北朝南靠山建房,油盐酱醋的日常生活用品定期出山赶集,到二十多里外的县城购买。人们就这样在大山里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早些年一到了雨季,雨要大一点,水就能从沟尾冲到沟口,山洪瀑发时,河套里的大水轰轰作响,当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很重要,在全村的河滩上建坝拦洪修堤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坝修堤田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生产队全村的河滩从沟尾到沟口全部完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石头大坝就垒了几十座,最高的大坝达到两米多高,坝上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几个人抬上去砌成,每年到了冬季农闲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参与到建坝修堤田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建每一座坝时,生产队的建坝专业小组都要进行实地考察,测量,做到省工省料保质保量、布局合理、长久牢固。建坝之前都要对生产队的劳动力明确分工,有工具组,负责施工的工具保障,编筐修扁担;有技术组,负责垒坝;有石料组,负责运捡石料;需要时还有爆破组,制作炸药炸石头。有了明确的分工,施工也就有序的进行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建一座石头坝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第一步是选位置,第二步是挖地基,第三步开始垒建,山里的石头多,每座大坝都是用干打垒的石头砌成的,为了保证质量、美观结实,都是拉线一层层垒造。在家时,小时候看着大人们建坝造田,大了参与建坝造田。那时候村里的人很多,都按步就班的参加生产劳动,劳动现场热火朝天,有说有笑,休息时喜欢唱歌的人还要唱一首,好不热闹。不向现在年轻人大多都走出了大山到外面闯天下去了,有的去县城安了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村河滩全都建成了大坝堤田,现在已是村里最肥沃的良田了,山上已是松涛阵阵,山洪也没了用武之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