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成都鸟友圈最火的就是大鹗到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捕鱼,据说最多一天有400多长枪短炮到此守候。前几天到山东日照拍中华神鸟错过了拍大鹗的机会,说大鹗已离开了成都,没想到幸福来的太突然,刚回成都二天就听说大鹗又到西南交大捕鱼了,立刻前往,守候一下午,大鹗来捕了三次鱼,不过距离太远,细节不好,且仅一次捕到了鱼,二次放了空枪,也算又加新了鸟种。</p> 鹗(学名:Pandion haliaetus):是鹰形目、鹗科、鹗属的仅有的一种中型猛禽。雌雄相似。体长51-64厘米,体重1000-1750克。头部白色,头顶具有黑褐色的纵纹,枕部的羽毛稍微呈披针形延长,形成一个短的羽冠。头的侧面有一条宽阔的黑带,从前额的基部经过眼睛到后颈部,并与后颈的黑色融为一体。上体为暗褐色,略微具有紫色的光泽。下体为白色,胸部的暗色纵纹和飞羽,以及尾羽上相间排列的横斑均极为醒目。虹膜淡黄色或橙黄色,眼周裸露皮肤铅黄绿色,嘴黑色,蜡膜铅蓝色,脚和趾黄色,爪黑色。<br><br> 鹗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或开阔地,尤其喜欢在山地森林中的河谷或有树木的水域地带活动。常见在江河、湖沼及海滨一带飞翔,一见水中有饵,就直下水面,用脚掠之而去。趾具锐爪,趾底遍生细刺,外趾复能由前向后反转,这些都很适于捕鱼。在天气晴朗之日,盘旋于水面上空,定点后俯冲而下,再将捕获的鱼带至岩石、电杆、树上等地方享用。巢常营于海岸或岛屿的岩礁上。主要以鱼为食,有时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鸟类等其他小型陆栖动物。除了南极和北极,亚洲、北美洲等各大洲均有分布。 鹗中国东北为夏候鸟,南方为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或冬候鸟。迁徙时间春季于3月上旬到达繁殖地,9月中旬离开繁殖地南迁。 鹗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迁徙期间也常集成3-5只的小群,多在水面缓慢的低空飞行,有时也在高空翱翔和盘旋。停息时多在于水域的岸边枯树上或电线杆上。性情机警,叫声响亮。它的外侧脚趾能向后反转,使四趾变成两前两后,加上脚下的粗糙突起,可以象钳子一样牢牢地抓住粘滑的鱼的身体,然后飞到水域附近的树上或岸边岩石上用利嘴撕裂后吞食。它平时常在水面上空缓慢地煽动两翅成圆圈状飞行,两眼注视着水中的鱼类,在距离水面30-90米之间时,还能够迅速地振动双翅,迎风悬停在空中,以便仔细地观察水中猎物的情况。发现猎物时,则两翅折合,急速降到水面,伸出两只长脚将鱼抓起,一边溅起高高的水花,一边用双脚提着“战利品”腾空飞起,还在空中抖落着身上的水珠,如同一个精神抖擞的“渔夫”一般。有时鱼见到天空中有黑影落下,本能地向深水中逃走,鹗就会立即潜入水中捕猎,直到1米以下,水面上常常只留下一个翼尖。 [7]鹗在水面10-40米处拍打和滑行。当鹗发现一条鱼时,它会短暂地盘旋,然后向水面潜水。恰在碰到水之前,鹗将其腿向前摆动并向后弯曲翅膀,首先将脚伸入水中。鹗使用强力的,几乎水平的机翼拍打将自身及其猎物从水中提起。一旦浮空,鹗的脚会重新排列鱼,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使头鱼朝前。据推测,该位置使鱼具有更高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并且更易于携带。然后,鹗将鱼带到通常位于巢附近的栖息处吃。鹗通常从头开始到尾巴吃鱼。在繁殖季节还为伴侣和后代提供食物的雄性通常会消耗掉至少一部分鱼,然后再将剩余的鱼交付给雌性。 鹗繁殖期在中国南方通常为2-5月,在东北地区大多为5-8月。通常营巢于水边的树冠之上,也在水边的悬崖峭壁和岩石上营巢。在食物丰富的地方,会有很多巢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据说在一个面积不到1200公顷的区域上就曾发现300多个巢。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营巢,每窝产卵2-3枚,偶尔有多至4枚的。 卵的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灰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亲鸟轮流参与孵卵,但以雌鸟为主,孵卵期为32-40天。 鹗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中为二级保护动物。 以上文字主要摘自《360百科》和网络,图片为作者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转发分享、相互交流,但禁止将图片下载另做他用、截图转载,如欲转载,请一定注明出处,且禁止改变原创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