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思月议》十月刊

Reginald

<p class="ql-block"><b>  《云思月议》是沙龙原《月读》的“改版增栏”月刊,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基层摄影团队天目曦摄影沙龙会员,研学摄影的交流平台,也是沙龙会员探索摄影艺术的成长记录。</b></p> <p class="ql-block"><b>“三言两语”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1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沙龙的“云思月议”真的是一份很好的国庆献礼!感谢!真诚的祝愿我们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山河不老,物华天宝、繁花似锦、幸福安康、人才辈出、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同心同德、安居乐业、发愤图强、千秋万代、生气勃勃、前程万里,岁稔年丰。</p><p class="ql-block"> 说句实话,很多老师对月片、对云思月议是非常的重视,因为他们由衷地感到了从中的获益……</p><p class="ql-block">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真的,学会看得懂、会鉴别、会赏析,比自己会更重要一亿倍,会看会鉴会赏能带来的幸福快乐也是自己会画会拍会写的一亿倍!</p><p class="ql-block"> 再说了,会看会鉴会赏,还不大大的有益于自己的学习?反过了,不会看不会鉴不会赏,再勤奋再努力,能学得好吗?</p><p class="ql-block"><b>柴静芬:</b>晨起,沙龙《云思月议》如约而至!感谢徐老师尽心尽力的编辑,让沙龙生活状态,精神面貌用这种方式很好的展示。借用蔡老师的晨语:我们学素描、学国画、学赏瓷,其实都是在学“美学”!!!</p><p class="ql-block"> 提高的都是自己的哲思,自己的眼界……</p><p class="ql-block"> 有益的不只是学艺,而是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感谢在生命中遇到的贵人,我们的余生才会过得这么丰盈,这么有质有量!感谢!感恩!</p><p class="ql-block"><b>毛爱琴:</b>臻选的食材是根本,烹饪的最高境界是调和无味,使之锦上添花,食之回味无穷。犹如您蔡老师的美学艺术知识的引领,及徐老师的每月佳作,让我们天目曦的学员尽情享用饕餮大餐!有你们二位老师真幸运!</p><p class="ql-block"><b>林 云:</b>刚刚读完徐老师您用心编辑的《云思月议》国庆篇,在您真挚的图文并茂中收获满满的能量!</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将舞蹈诗剧改编成电影版的《只此青绿》国庆首演,观后兴奋不已,这种全新的挑战和尝试,打造这份中式美学的饕餮大餐,真的很美妙,这里向主创团队致以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片中舞蹈演员的形体形式感、舞曲编排的节奏感和融入的历史内容的韵律感,都是掌控得妥妥的,整部片子全程无一句台词,靠的就是演员的动作和神态来渲染,电影不同与舞台,电影镜头有近景、特写,演员的瞳孔中都必须有灵魂,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演员的瞳孔中有王希孟看过的祖国河山,演员的瞳孔中是古人对我们的馈赠,演员的瞳孔中更有宝贵的生命感和文化的时空感。</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喜欢片中饰演的展卷人的谢素豪,他塑造的展卷人因潜心钻研《千里江山图》与画中景色及画家产生共鸣,穿越千年、跨越时空与王希孟的内心世界相遇了……他呈现出的那种文博人所富有渊博学识的书卷气,实实的让我折服。</p><p class="ql-block">(他这个形象就是以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2017年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策展人王中旭为原型的)</p><p class="ql-block"> 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华夏同胞都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同时,还特别应该向默默无闻的一代代文博工作者致敬!</p><p class="ql-block"> 个人感觉片中有一点点小遗憾:</p><p class="ql-block"> 1、开局篆刻治印一节,舞蹈节奏与刻印有的距离,应多借鉴太极拳的韵律。</p><p class="ql-block"> 2、听雨一节中王希孟手拿宣纸写生太不妥,古时画家没有写生一说,都是饱览河山记在心田,回去后靠默写画出,再说,在野外手拿宣纸怎么画?</p><p class="ql-block"> 3、入画一节中特写镜头展示出砚台,但此方砚台不是宋砚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b>林 云:</b>谢谢蔡老师的观影分享!观看舞剧时已兴奋感动到热泪盈眶,电影特效的融入一定更精彩,这就去看!</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谢谢推荐!确实如蔡老师所言,观看电影《只此青绿》,让整个身心沉浸在青山绿水中,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此片妙在用电影摄影语言把原本不易“读懂”的舞蹈语汇,在银幕上把篆刻、缫丝、织绢、寻石(提取颜料)、制笔、淬墨……艺术地演绎,又“历史”地再现王希孟十多岁被选入宫中翰林院作画,在自然山水间“采风”,执着追求,经“苦思”最终作成他唯一的传世之作《千里江山图》! 观看这部影片,另一大启发是艺术创作需要突破习惯思维,“联想”、“遐想”、“幻想”、甚至“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2024年10月2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10月摄影创作命题:《尘嚣》 </p><p class="ql-block"> 大家请注意:喧嚣与尘嚣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喧嚣:指声音的嘈杂和吵闹。多用于形容环境或声音的嘈杂和吵闹,如喧嚣的市场、喧嚣的车流声……</p><p class="ql-block"> 尘嚣:指人世间的纷扰和不安宁的状态。多用于形容人世间的纷扰和不安宁的状态,如远离尘嚣、尘嚣之外等。</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今天早晨拟出十月份的练习创作命题《尘嚣》后,与太太一同驱车来到金山旧港镇,一个默默无闻的五百年古镇,静得不能再静,极雅、极幽……眼前的景色完全就是地地道道那郑板桥《村居》诗所描绘的:</p><p class="ql-block"> 雾树溟蒙叫乱鸦</p><p class="ql-block"> 湿云初变早来霞</p><p class="ql-block"> 东风已绿先春草</p><p class="ql-block"> 细雨犹寒后夜花</p><p class="ql-block"> 村艇隔烟呼鸭鹜</p><p class="ql-block"> 酒家依岸扎篱笆</p><p class="ql-block"> 深居久矣忘尘世</p><p class="ql-block"> 莫道江声入远沙</p><p class="ql-block"> 模拟诗意手机拍摄几图(故意不带相机,完全体验幽静)</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请审阅:——是不是?像不像?只不过江声应该改为河声。“小船上”应该改为“小河边!人隔着烟雾在呼唤自家的鸭子……酒家沿着河岸扎着篱笆。最末二句绝对的妥妥的:长久以来远离尘嚣,不要让江涛之声传入遥远的水村。</p> <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好个祥云丽日秋凉日,给国庆假期增添喜乐祥和之气。昨日午休后,七个小时,公交+徒步(9,000步),由上海“一号地标”外滩开始,经时尚街区——东湖路、安福路,止步于魔都“福地”——静安寺。实操慢门多种技法(抖、摇、追、延……)魅力诱人,趣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2号、3号都在金山区旧港村,临走时摘了些树上的柿子,忽然想起了在日本的大德寺龙光院中珍藏着一幅著名禅画——《六柿图》(日本人把它当成日本的国宝)此画的作者是中国南宋的牧溪(法名“法常”)他是谜一般的人物,在中国绘画史中,他并没有特殊的地位,但此画传入日本被追封为“禅画的开创者”,国内才有人渐渐研究他……</p><p class="ql-block"> 细观此画:六枚柿子的摆放,看似随意,却富有禅意。不同墨色的柿子,成熟度不一,浓淡深浅也不一。方形的圆,或偏圆形的方,从方到圆的演绎,也是不同生命状态的变奏。从这六枚柿子中,我们既可看见风月、山水、禅理、人心,看见万物的共相,以及空相,还可看见安静、完满和自足。烟云生灭,人世聚散。在时间流逝中,这六枚柿子已成为永恒和常在的相。</p><p class="ql-block"> 此画我以前临摹过好几十遍,笔意意犹未尽……禅心还差很远,今又想临摹拍摄,只能以数量弥补质量,多加了三枚,随意摆放了九枚,用手机拍摄成图……</p> <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9日</b></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听了蔡老师《大峰说瓷》五讲,越来越感觉不只是讲解由陶的传入到瓷的问世,其中贯穿中华审美、历史人文、科学技艺、材料工艺等多元知识。涉及到的瓷艺传人,几乎都是善诗画、精技艺、工雕刻的“多面手”。在以摄影为主题的沙龙,开设这样的课程,恐怕业内罕见;拿出自己珍藏的“收藏宝物”供学员观赏触摸,增强直观教学,恐怕更是“独门”!每堂课都开启思考,令人好奇兴奋,大开眼界!</p><p class="ql-block"><b>孙爱珍:</b>徐老师说的准确!确实我们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是感动蔡老师那么认真!每次都要带实物让我们看,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瓷器的门道。同时也感觉蔡老师的知识真是渊博呀!</p><p class="ql-block"><b>谈雅君:</b>听蔡老师的每一堂课讲解无论绘画,书法,瓷器,真是大开眼界,兴奋无比,感慨万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10日</b></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我此行山东潍坊的高密和青州,可以说是我这些年来跟团或是自由行摄影采风内容最丰富,收获最丰厚,让我最兴奋的一次。编辑发布了五篇《齐鲁风韵》摄影游记(其中之一和之二在本群分享)全部被编辑部加精推荐,被阅读量破万。昨日,《大峰说瓷》课前,与学友聊起这次采风。不少学友要求我组团。无意中我当上了潍坊文旅推广人!说真的,我强力推荐摄影人去山东青州,尤其是好好参观一下青州博物馆。三个秋季班的沙龙学友更是应当去看看!</p><p class="ql-block"><b>李迎熹:</b>蔡老师推荐我们观看《只此青绿》、《天工开物》,都是目前很受欢迊的剧目。看了《只此青绿》,惊叹我们的祖国有如此璀璨夺目的文化艺术,传统文化似有顽强的崛起之势,是一股清流,是对当前浑浑噩噩文化乱象的反逆。蔡老师预测传统文化艺术的再兴,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的,是审世度势的明哲预测。千年古国的璀璨文化怎能被后人遗忘、曲解、埋没、失传……蔡老师您不懈努力传播、开班培训-中西文化鉴赏,国画,陶瓷鉴赏,素描……让我们越来越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p><p class="ql-block"><b>董开珍:</b>9.10分进影院,9.15准时开影……</p><p class="ql-block"> 当展卷人一展开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自此开始,身上的鸡皮也时起时伏的,反反复复不下十次……</p><p class="ql-block"> 美哉!千里江山,壮哉!中国匠人!</p><p class="ql-block">影片结尾处,希孟现身故宫博物馆,再次泪目,思绪万千……若我在其中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12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入住的客房前露台的左右两边都是桂花树,从来没有这么静静的近距离观赏过桂花,才发现桂花不只是香,她奉献给人间的还有那娇美姿态,只是人们不懂得细品……</p><p class="ql-block"> 拿着手机移动几步:部分府邸是从徽州整拆整移到这的,这就让人有兴趣细观了,别处的许多景点都是全新瞎建,投资再大我都一瞄而过,味同嚼蜡……</p><p class="ql-block"> 只要视角、机位正确,水底也可以有天……</p><p class="ql-block"> 河道里一条工作艇驶过,原本如镜的水面泛起了涟漪,那水波纹不就是我们走过的人生,有哪个是与别的可以一样?可以再来?</p><p class="ql-block"> 哈哈,滚滚长江东逝水……</p><p class="ql-block"> 呵呵,宰相肚里能撑船……</p><p class="ql-block"> 小道旁不断有阵阵雾状蒸汽喷出,虽然是人为的,但也让人愉悦,可见,不是人为都不好,不是一定要古董、要天然……关键是恰到好处……</p><p class="ql-block"> 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直都是靠人的作为,大千世界,千种万物,只有人能创作,能创造,但是,一定要符合天道!!!</p> <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14日</b></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奉贤追秋》</p><p class="ql-block"> 气象变异,甲辰之秋姗姗来迟,已过寒霜!日前,去奉贤青村镇李窑村“追秋”。</p><p class="ql-block"> 金灿灿的稻田,展现一幅丰收画卷;民居改造的轻奢潮流咖啡、餐饮,点缀田间,给村寨增添时尚活力;桂花飘香,柿子橙黄,传递着吉祥如意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19日</b></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赴京参加母校校庆活动后。好运降临!我在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俯摄到十七孔桥“金光穿洞”!</p> <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0日</b></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摄到这一图,一是运气好,二是感叹古人的建筑设计美学和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1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我们花巨资研究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最早的中国,华夏一切文化的源头,所以为此而产生一个说法,为了保护二里头而限制三星堆的开挖考古。但二里头遗址比三星堆遗址还要早500多年呢。,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750年至1520年,而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600年左右。‌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虽然相距上千公里,但它们的文化区边缘相距不远,为二者之间发生联系提供了时空条件。二者的存续时间有部分重叠,但二里头遗址的起始年代肯定早于三星堆遗址。‌</p><p class="ql-block">二里头文化我在这次陶瓷课上讲过一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3日</b></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大峰说瓷》开讲已是第七讲了。内容之丰富,讲授之精炼,展示之清晰,破解“迷雾”,引人入胜!课后,蔡老师舒展《千里江山图》(高仿)再起高潮!画作之宏伟、精美、细腻,令人惊愕迷醉!元素布局,空间处理,虚实、大小、远近、高低、横览、纵观……何其精妙!油然激发再看一次《只此青绿》的欲望!谢谢您蔡老师,一心为了学员的真诚与奉献!</p> <p class="ql-block"><b>孙爱珍:</b>今天有幸看到宝图:连绵不断的山川,村落小桥……那么清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幸运!去哪里都不可能这么近距离的看到震感的画面。真开了艺术眼界。感谢蔡老师收宝,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宁可辛苦地,小心翼翼地作搬运工。谢谢蔡老师!</p><p class="ql-block">蔡志锋:绝非夜郎自大,客观由衷之言:我们沙龙的不少成员其综合素养真的有了提高,看了真的高兴。</p><p class="ql-block"> 就到目前,陶瓷班对瓷的鉴赏都初步入门了,相信今后自己再不断努力,一定会在陶瓷中获得很大的快乐已经艺术养料。</p><p class="ql-block"> 国画班的各位,对画面整体把控的意识都普遍在加强,艺术见解也越来越老练,就本学期新增的写字内容,仅仅两月的练习,就已经初步入规了,能正确临帖写字了,这个进步至少是应该练习一年后才能获得的,而我们铁铮铮的做到了,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一定可以脱帖写字了。</p><p class="ql-block"> 素描班内一半老生现在已经在追求空气感的表现了,而一半新生也在努力地拼搏,目前在观察的准确性上还有差距,需我用辅助工具后才能准确看出倾斜度。</p><p class="ql-block"> 这些艺术见解、准确观察力,对摄影都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董开诊:</b>陶瓷,国画,素描,乐在其中,快乐无比。平平凡凡的人生竟然在此时此刻靠近艺术感受如此美妙,沙龙成员综合素养的提高,真真切切离不开@蔡志锋 蔡老师您的培养和教导,用心良苦,其中真心真意的付出学生们都有目共睹。</p><p class="ql-block"> 这不,“真艺术”每时每刻的精彩分享,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b>吴秋云拍摄的《赏图》</b></p> <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5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斋藤康一是日本大学艺术学院摄影系毕业的“专业摄影师”,但他没有就业,而是做了名自由摄影师,我很喜欢他,一直在追踪学习研究他……</p><p class="ql-block"> 您分享的是他第一次来中国的作品(1965年)那时,中日还没有恢复外交关系,他是从深圳进关的(那时深圳更没有开发,一个渔村)</p><p class="ql-block"> 他第二次来华是1976年,那时中日建交了,之后他多次来华,拍摄了很多……他的片很好很活,有人间烟火,也有艺术韵味……,是“元素多样统一”和“极致构图”的典范,我很喜欢……</p><p class="ql-block"> 他拍的南京路西藏路口天桥:</p> 他拍的第一代大哥大: 他拍的锦江宾馆内时装秀: 他拍的外滩墙: <p class="ql-block">  他拍的一普通民居那的新房(一排里弄房的前楼中的一间,全部油漆成白色)构图绝佳:</p> <p class="ql-block">  学摄影,必须要研究,长期研究。还必须要学理论、要学摄影史。不然,不然我们真的只是拍照匠啊!</p><p class="ql-block"> 斋藤康一是摄影系毕业的专业选手,是我们很好的榜样!比他晚一点来中国的日本人还有一个“久保田博二”,也是值得研究的……</p><p class="ql-block"><b>陈建伟:</b>您都有所研究。</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是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知、不懂、不解。您想:摄影之难,构图是一大难,你只见过几百幅好构图 与 你如果读过几万幅好构图,会一样吗?任何一个人,无论基础咋样,无论智商多少,学习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1.努力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2.努力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又是一堂精彩的线上课!</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林云 感谢分享!都江堰确实是太伟大,而且是极其低调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天府之国原来是指陕西,那时成都平原常常涝灾。自从李冰建成都江堰后成都平原就变为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 有了肥沃的成都平原后,秦国渐渐壮大,巴蜀之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成为秦国坚实的大后方,大量的人力资源,取之不尽的粮食、蜀锦、井盐和其他军用物资,就在都江堰建成百年后,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作为将巴蜀治理成天府之国的蜀郡太守李冰,其功绩伟大到何等地步?</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四川在出人出钱等多方面都是遥遥领先,老实说,如果没有四川,我们真的扛不住,可能就被亡国。日本也明白,他们知道四川的坚挺是因为有都江堰,于是多次派飞机想来炸毁这个“大坝”(他们以为都江堰是大水坝)结果,飞行员到达都江堰上空根本找不到目标……</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市,原来一直都叫“灌县”,我最早去的两次(1986年)还是灌县,在90年代后“灌县”被改名为“都江堰市”。</p><p class="ql-block"> 四川,是我最喜欢去的地,那是东坡的故乡……那有我的好朋友……那有我赞叹的雕像(大足)……那有我最喜欢的一种极其幽静风尚的青城山……老君阁……</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说得好: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此生已经去过四川十次有余了。还拍到了比乐山大佛还大几倍的“巨佛”,大佛只是巨佛的一颗心。就在乐山,到江对面很远望大佛,有个仰天长卧的巨佛……大佛就是他的心。</p> <p class="ql-block">蔡志锋:大足最精华的、最主要的、最关键的,还是在“宝顶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6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大足石刻,是成熟地完成了神像造型由印度化向中国本土化的转化,所以,其它地方所有的石雕所刻的都是“神”,唯独大足石雕中刻有“人”的造型(普通农妇形象),所以艺术价值很高。</p><p class="ql-block"> 这个宝顶山资料开砖雕课就可以参考了,它是凹刻,但会产生凸字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下面的图是我当年参考大足石刻,再结合大同石窟的艺术手法,为我公司参加华东出口商品洽谈会设计的展位,当年外贸界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 窟穴中是我公司真实商品。全部用EPS泡沫材料雕成,再喷上水粉画颜料。所有道具厂没有一个能接这笔加工业务,我只能带领队伍在外滩办公室里自己生产,每块泡沫后标注编号,系统设计,分段制作,运到现场拼装成功。整体把控管理难度极大。</p> <p class="ql-block"><b>毛爱琴:</b>老师您当时的创新设计,来自于您的视野,您的知识储备,您的创作灵感。此作品凝聚着您独特的巧思妙想与创造力!</p><p class="ql-block"><b>林 云:</b>蔡老师不管是青州行还是四川行,如能与您同行,于我们大家一定是一场了解历史,提升审美的大课!期待……</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这两天,接续日前讨论青州,群里热议都江堰、大足石刻,我看是本沙龙了不起的“转折”!这就是在蔡老师的传授与熏陶下,越来越多的会员眼界开阔,格局提升,对艺术、美学追求的热望“升温”!期盼青州、蜀地的“文化之旅”,已到“自觉”追求,“水到渠成”的时机!可喜,可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7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一个苗家钧瓷二代艺人烧制的新钧瓷杯子,全部原矿釉窑变自然发色,图案天然偶成,妙不可言。吾观其一面纹样酷似王维最著名的《辋川图》……</p><p class="ql-block"> 《辋川图》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候,在清源寺壁上所作的单幅画。后来清源寺圮毁,此画也便无存。现在人们所见到的都是后来的临摹本。这幅《辋川图》所创造的淡泊超尘的意境,给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审美愉悦,旷古驰誉。</p><p class="ql-block">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东坡品评王维的诗与画时说的话。(王维,号摩诘。)</p> <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没有丰厚的积累,怎可一眼读出此件天成奥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8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很多照片拍不好,就是输在没有明察秋毫上,再加局部与整体关系没处理好。摄影的关键就在这两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29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我在国画班分享此视频,引起反响。摄影作品何尝不是这样呢?无气、匠气、俗气、生活气、书卷气、贵气、神气、仙气、真气、道气。很多很多摄影作品,差距就是这口“气”……</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气”,非常形象的“层级”!“书卷”、“神”、“仙”、“真”、“道”之气,皆源于“书”与“修”!</p><p class="ql-block">陈晓明:读老师分享的一个“气”字,感悟“气”的来源…!</p><p class="ql-block"><b>李迎熹:</b>@林云的视频太赞了!完整地记录了蔡老师展卷沈周名画《庐山高》让我们细细回味。</p><p class="ql-block"> 特别要感谢蔡老师慷慨让我们分享沈周的名画《庐山高》,气势磅礴,迥异秀奕,淡浓相宜,墨韵浓浓,让我们饱眼福了!蔡老师兴趣盎然诠释沈周画卷的精彩之处,让我们收益满满,学习到不少珍贵的国画知识。谢谢蔡老师!</p><p class="ql-block"><b>董开诊摄片</b></p> <p class="ql-block"><b>董开诊:</b>蔡老师为了学生能感受到沈周的《庐山高》的高远气势,站在凳子上拿着画作。感谢老师!原图在台湾故宫博物馆,1:1比例,还可以如此近距离观看,太幸福啦!</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当下,还有不少人认为:摄影团队、摄影圈为什么谈论不是摄影的内容?我负责任地回答:</p><p class="ql-block"> 这些东西正是摄影人紧缺的宝贵养料,摄影圈内的养料有限,补课这些经典艺术的真正养料,对摄影有事半功倍之功效!一定一定的!相信书画班、素描课的成员一定深有感触,他们的眼界已经……</p><p class="ql-block"><b>林 云:</b>谢谢蔡老师为我们精心策划的授课教案,是您让我们懂得如何在中国画的笔墨中欣赏高山流水,在观山见水时心中如何去感受中国画中勾、皴、擦、点、染的浓淡蹭擦,为我们补上课堂缺失的美学知识,每堂课都让大家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感恩!我们欢聚每堂课,一起享受艺术,慰籍心中的缺憾,您每周的分享让我们每周的学习都很精彩,感觉笑得苹果肌都提升了。</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真热烈啊!您的教学拨动了深藏学员心灵深处的“艺术”之弦!</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我们这代人,真的被特殊的岁月耽误了太多,真的可惜。艺术原本就应该人人都有份……</p><p class="ql-block"> 各人有各人的情况,我再三强调: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会看”、“会鉴别”……其实比自己会画、会写更重要,更能收获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老年的艺术普及教育,我坚决反对“夯实基础”……我们没有时间去练三年、五年基本功,但又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搞自欺欺人的那些花架子。所以老年艺术教育的难度很大,看着别的很多地方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谓艺术学员作品……实在无语,也不想语。但是,我的身边人、身边朋友,我一定尽力,不能让他们吃药,一定要让他们既快速又正统地学到艺术,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收获,我想我们国画班、素描班的学员们最有发言权。</p><p class="ql-block"><b>徐立钧:</b>深深体会到,感受到您的用心!您的“老年艺术”普及教育极有价值的探索与实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4年10月30日</b></p><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明代帝王历史图提供给大家,学习瓷史有用。</p> <p class="ql-block"><b>蔡志锋:</b>还有一张我自己设计的总历史口诀表(是我完全自主酝酿策划编撰的,但没有去申请版权,非常管用:</p><p class="ql-block"> 前三皇,后五帝</p><p class="ql-block"> 尧舜禹汤夏商周</p><p class="ql-block"> 春秋战国接秦汉</p><p class="ql-block"> 三国两晋南北朝 </p><p class="ql-block"> 隋唐五代并十国</p><p class="ql-block"> 两宋辽金元明清</p> <p class="ql-block"><b>“阅读心得”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月《月读》</b></p><p class="ql-block"><b>交流人:徐立钧</b></p><p class="ql-block"><b>阅读书名:《细说重整红楼梦》</b></p><p class="ql-block"><b>作 者:郑立德</b></p><p class="ql-block"><b>交流日期:2024年10月26日</b></p><p class="ql-block"><b> </b>读校友、“红学家”郑立德的《细说重整红楼梦》开篇“细说重整”,感佩立德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p><p class="ql-block"> 立德在文中说: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自手抄本流传始,问世已有250多年,其版本可谓多矣!……范子平先生说:“《红楼梦》的版本据说达146种之多,但大致区分就是“脂本”、“程本”两个体系”。……鄙人老矣!生怕看不到红研所着手“统一大业”的那一天,生怕看不到“大批专家通力合作”的那一天,于是情急之下,悍然决定自己单干,将接近庚辰本的书稿与脂本、程本两大系统的主要代表版本进行逐字逐句、逐个标点符号的对照,同时参考一切可以搜罗得到的资料,倾力于辑、校、修、注、评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辑”所瞄准的,正是版本的统一。 </p><p class="ql-block"> 2009年起,一项浩大的“文学工程”,就这样凭借他一己之力,开始了!毅力、耐力、功力、心力的忘我投入,终成大业,郑本《红楼梦》问世!可以说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研究像《红楼梦》这样成为一种几代人为之倾力的只此一例!郑立德为《红楼梦》“统一大业”的这份贡献,无疑留下“历史性”的一页!他对郑本《红楼梦》的“应有尽有”,“宜无则无”,“汰劣取优”,“残缺互补”辑校修注评“四项原则”,也必将成为新一轮红学研究的“新焦点”。</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分享我的读后感,只是为了表达我的一点感悟,那就是做任何事,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兴趣和热情是“前因”;而潜心、专注和严谨是“成因”;“责任感”与“使命感”则是更高层次的“内因”。</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蔡老师,正是怀有弘扬艺术与美学“正道之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才能有如此旺盛之情,如此无私之行,孜孜不倦,传道授业!作为学员,该当以何为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