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如建立秘密联络站

心画

<p class="ql-block">  卢伟如(1919~1985) ,广东省惠阳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惠阳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大队政委、支队长、江南指挥部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副师长、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炮兵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政委等职。1985年逝世于广州。</p> <p class="ql-block">  卢伟如,一位在1942年香港秘密大营救中颇具传奇色彩的“香港大老板”。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军事斗争,他革命和战斗的一生,与党的组织建设,与人民军队的战史和国防事业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共秋溪支部旧址——挺秀书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卢伟如在东湖旅店建立秘密交通站</b></p> <p class="ql-block">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年,卢伟如出生在惠阳县约场乡湾塘村(今惠阳区新圩镇约场村)的一户农民家庭。</p><p class="ql-block"> 1935年,卢伟如进入惠阳县私立象山乡村师范学校学习。这里曾是中共惠州第一个支部秋溪支部成立的地方,学校有许多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的共产党员,在这里传播先进文化和革命思想。</p> <p class="ql-block">  卢伟如曾说象山乡村师范是他“革命思想萌芽,入党愿望产生,做好与黑暗社会斗争的思想准备”的地方。象山乡村师范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停办后,卢伟如转到惠阳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继续学业。1937年2月,18岁的卢伟如在学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惠阳县简易乡村师范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先后担任“香港惠阳青年回乡救亡工作团”中心支部书记,平山中心区委书记、惠阳县委宣传部部长、惠阳县委组织部部长兼武装部部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  在1942年的香港秘密大营救中,作为惠阳县委组织部长兼武装部长,卢伟如迅速转为地下工作者,化名为“罗衡”,以香港大老板少东家的身份(香港昌业公司总经理)在惠州的东湖旅店租下整个二层楼作为秘密联络站。三楼就是被国民党反动派187师师长张光琼长期包下作为私人会所的地方,旅店门口有国民党反动派士兵放哨,戒备森严。但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卢伟如通过接近张光琼等国民党反动派官员,以经营源吉行、东和行的紧缺物资,取得信任。为掩人耳目,卢伟如与未婚妻叶锦舟突击结婚,以接济避难亲友为名义,成功从国民党反动派的眼皮底下,秘密接应护送了茅盾、邹韬奋、胡风、张友渔等数百位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p><p class="ql-block"> 整个大营救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南方局和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创造的奇迹,以无一人被捕,无一人牺牲,书写了被赞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惊险而极具传奇的一笔,为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和凝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以及对促进新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大和深远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解放战争时期的卢伟如(中)</b></p> <p class="ql-block">  完成大营救任务后,1942年10月,卢伟如接到中共前东特委指示,担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后为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开始了其身经百战的军事生涯。之后又担任第五支队政治委员、第二支队支队长、江南指挥部指挥员兼第六团团长,在东江两岸和京九铁路沿线与日、伪、顽、匪、霸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参加了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和开辟博罗根据地等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6年在东江纵队北撤行动中,他担任北撤指挥部指挥员和第二舰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北撤山东后,卢伟如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23团副团长,从地方游击队长成长为兵团作战指挥员,参加挺进中原,开辟冀苏皖根据地等重要战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上甘岭战役中,卢伟如(中)在炮七师指挥所</b></p> <p class="ql-block">  1948年8月,卢伟如调任纵队直属炮团团长,从步兵指挥员转变为炮兵指挥员,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浙东、舟山等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p><p class="ql-block"> 1950年9月起,先后任炮四师、炮七师参谋长、第三炮校训练部部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奉命率团赴朝鲜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七师实习副师长、代师长,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金城等多场战役。</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胜利后,卢伟如1953年9月率领炮七师凯旋回国。</p><p class="ql-block"> 1955年9月赴苏联列宁格勒炮兵指挥学院学习五年。</p><p class="ql-block"> 1961年毕业回国后,历任军委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军委炮兵科研部副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军委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从一线作战指挥员转变成炮兵科研干部。他在军委炮兵工作了22年,期间,刻苦钻研炮兵科学技术,在炮兵科研工作和炮兵武器装备等方面卓有建树,成为优秀的炮兵武器专家,为我军炮兵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卢伟如在北京南口靶场察看高炮威力与飞机易损性试验效果</b></p> <p class="ql-block">1982年调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实际上,这时卢伟如又回到了他熟悉的作战指挥员岗位。1985年1月17日,卢伟如在广州军区作战室听取汇报时突发疾病逝世,时年6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伟如逝世后,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他的存款只有3千余元,更多的是一些纪念品和日常衣物。卢伟如的儿子卢晓衡回忆父亲时说:“父亲没有给子女们留下多少物质遗产,却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绚丽多彩的革命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广州军区副政委卢伟如同志逝世》的文章,评价卢伟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人民解放军优秀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称他革命意志坚定,顾全大局,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认真执行党的政治生活准则,严格要求家属和子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