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往事

@生如夏花

<p class="ql-block">题记: 我的父亲是见证新中国建设的60后,在生产合作社挣工分,过着全家人忍饥挨饿的日子……是农民,也是打工人,半生辛劳,却从不叫苦。每每说起过去的经历,父亲总会感慨现在的生活好了,国家富裕了,总教导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日子。我就作为“记者”,将父亲讲给我的他的故事稍作整理,以父亲的口吻,记录如下,以期给家里的孩子们一份家风是教导,也让我们牢记父辈的不容易,明白努力生活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是干苦力、当小工的打工人,我是一家老小的顶梁柱,也是儿女们最大的依靠。现在的我已过花甲之年,每每回忆自己的经历,往事一幕幕浮现。童年在饥荒中度过,后来经历文革、上山下乡,成年后为生计奔波,迟暮之年又遭遇疫情……我便会不由自主的感慨,人生路漫漫,但只要有志气、肯吃苦,日子总是会越过越好的!</p><p class="ql-block">     (一)贫穷生活锻炼人,读书识字是正途</p><p class="ql-block"> 我生于1960年,出生时,家人都住在当时的泊洋公社都苏村。当时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为了更好的生活,7岁时,父亲带着我们回到了他的老家——下罢骨村,这里有我们的亲人,大家能够互相帮助,之后我们就一直在这里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长于农耕之家,父母都是本分的种地人。我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小时候最多的回忆就是贫穷,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夏天有瓜果梨枣,还好说,冬天缺衣少粮,很是难熬。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的童年都在上学。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是父母坚持让我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到了罢骨公社中学上初中,在6班的两年,自由自在。开始我是跑校,后来住校,住校时我和冯贵生、毛和明、刘李双四个人一起分享从家里带的干粮、咸菜,就像亲兄弟一样。但是男女同学之间很封建,话也不敢说。在学习上,当时流行学习黄帅反潮流,学习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老师也不敢让学生好好读书,为了贯彻执行勤工俭学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经常劳动,去各个村庄帮队里收麦子,锄地,到了冬天还要上山打柴,宿舍要烧火取暖。学习是无关紧要的,又不考试,升学全凭推荐。</p><p class="ql-block"> 1976年,我们班有15人上了高中。读高中时我们班要去向阳农场劳动,那是永和中学办的农场。我那时跟着姐夫学会了一点木工,所以就没去农场,在学校勤工俭学,拉大锯。那是读高中有周转粮,一个月14斤白面、20斤玉米面。大部分时间吃的是窝头、米饭。当时在“四人帮”的捣乱下,学习形势不好,毕业时虽然恢复了高考,可是我也没参加,读书时代,学习没什么成就,但是我收获了同学情,也体会到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拥有的一点文化知识在后来的生活中也发挥了作用,读书还是很有用的。</p><p class="ql-block">(二)生活重担千斤重,男儿自强苦中乐</p><p class="ql-block"> 1978年高中毕业后,我回到了下罢古村务农。1980年,我和妻子经熟人介绍认识,那年冬天结婚。此后,我和妻子开始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妻子很能干,家里地里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我们育有两儿一女。在生产队,我分到30亩耕地,年景好了能收3千多斤麦子,当时交公粮是按劳力,一个劳力300多斤,我们还供养父母。为了养活一家五口,我利用农闲时间淘沙子卖钱。我们村有芝河经过,每次洪水退去的淤泥里都能淘出沙子。村里人都想得到这天赐的宝贝,每家只能占到一小块。我推着平车,带着铁锹,筛子,一遍遍的淘洗、冲刷,直到变成干净的沙子才算完工。挥汗如雨,双手起泡,可只要想到他可以换钱,我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淘好的沙子还要联系买主,村里人都有沙子,买主总会货比三家。我为了能把沙子卖出去,经常托熟人,陪买主吃饭、喝酒,人情世故比沙子里的土难对付多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辛苦总是有回报的,我修了三孔石窑,当时村里人都在村北修新窑,我就和大家相互帮忙当小工,自己能干的活儿就不用花钱,只花钱请大工。1993年,我们带着三个孩子,搬到新家,我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p><p class="ql-block"> 1991年到1994年我担任生产队队长,县工作队李永生在下罢骨下乡,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把下罢骨浪圪梁的400多亩坡地推成平地。三轮车可以直接开到地里,对农民来说,省了很大力。我在任期间做的第二件事是帮助村里修了一座学校,共七间平房。孩子们读书的环境大为改善。现在孩子们都去城里读书,这里成了下罢骨村党员活动室,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每次来这里开会或者办事,我都能想起当年孩子们看到新教室时的那份喜悦。</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还买了一群羊,种地人放羊,时间充裕,也有收入。孩子们长大了,家里开销也大了,我得想办法挣钱。可是放羊的生活对我而言实在是难熬,我的牙不好,拿的干粮吃不进去,加上羊群生病,我便彻底打消了放羊的念头。将一群羊换了一套磨面、碾米和榨油机,我相信处在交通便利的地界,这套机器肯定能让我翻身。那时候的庄稼人还种小麦,磨一带面5块钱。磨面机响起来的时候,我就小心翼翼的干活,对付这个庞然大物需要技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妻子说,隆隆的响声令她恐惧。可是为了生计,她战胜了自己,我上地干活儿的时候,她就负责磨面。夏日炎炎的时候,每次从磨坊出来都是“面人”,浑身湿透,当时两个儿子在上初中,每次去学校时的零花钱便有了着落。虽然没有大的收入,可比起之前,总算是有了起色。</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开始,国家推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政策,我先后挖树坑、种树苗、栽树,在农闲之于,我想办法挣钱养家。后来种地的收入越来越少,村里的人都外出务工了。我也开始打工,种过地的人不怕力气活。打工的这些年,农活儿成了副业,我有时在山上栽树,有时去别的村修路,有时在临汾、太原的工地,干过的活儿我都数不清,也见过很多和我一样的打工人。</p><p class="ql-block"> 2003年开始担任下罢骨村委会的会计,我的高中学历终于派上了用场。除了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从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到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从村容村貌的改造到疫情期间的防控、管理,我都参与其中,作为村干部,我都尽职尽责,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p><p class="ql-block"> 现在孩子们都各自成家,想让我“退休”养老,虽然国家给60岁以上的农民发养老金,可那只能保障基本生活。我还是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养老这件事,我要靠自己。 </p><p class="ql-block">    (三)教育子女要宽仁,良好家风要传承</p><p class="ql-block"> 我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孩子们从小很懂事,我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孩子们以说教为主。两个儿子是我的好帮手,割麦子的季节,他们帮我赶着驴,把麦子驮回家;挖树坑的时候学着我干苦力;暑假挖药材卖钱……孩子们从小体会了生活的艰难,虽然我和妻子吃苦耐劳,可依旧没能让他们享受富裕的条件。大儿子从小节俭,周末从家走时带10元零花钱,城里上学包灶,下周回来的时候,10元钱原封不动的带回来。小儿子上初中时,我已经开始磨面,家里的零花钱有了来源。可惜我没能让他在城里上学,他在桑壁念的初中。两个儿子初中毕业就去太原打工,干厨师、跑业务、揽工程,结婚、买房、生子,一步一步在太原安家落户。女儿自小喜欢学习,考上了大学,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正式编制,现在在太原当老师。三个孩子都很争气,我也很欣慰。</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生活压力大,孩子们靠自己的打拼在大城市立足很不容易,我也没帮什么忙。他们经常说,我们的家风好,人穷志不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这也成了他们奋斗的精神动力,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上一往无前。近两年,我的身体有点小问题。孩子们带着我先是在太原做了全身检查,结果显示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后来孩子们不放心,又带我去了北京宣武医院检查,结果仍是无大碍。北京之行,孩子们带着我和妻子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还记得上高中时,听到毛主席去世的噩耗,大街小巷的人都在痛哭。一代伟人,成了我们那一代人心中的信仰,如今国家强大,人民安康,他老人家也该放心了。跟着孩子们旅行,他们尽可能让我们看没见过的,吃没吃过的,他们的孝心令我感动。作为父母,我也不想给孩子们添麻烦。以后,我也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让孩子们放心。</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的两个孙女、两个孙子、一个外甥,都在太原上学,两个儿子就住在一个小区,从物质条件到眼界见识,孩子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孩子虽然不在身边,但总是用网购给我们快递吃的,在电话、视频中嘘寒问暖,我们家的微信群名称是“合家欢”,女儿说,家和万事兴。我也希望全家人能拧成一股绳,是孩子们改变了我们家的面貌,他们的未来更是不可估量。 </p><p class="ql-block">    (四)养老送终尽孝心,百善孝先不能忘</p><p class="ql-block"> 人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从哪儿来。我的父亲命运多舛,瘦弱的身体支撑着全家,种地、种西瓜,辛苦的劳动了一辈子。母亲要强能干,养育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年老时,没能享福,就在回家的路上发生意外去世。母亲的离世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为她单独排了炕,准备为她养老,可是母亲却刚强的离开了我们。那时的我44岁,一边挑着生活的重担,一边已是双亲故去,我顿时感到自己苍老了许多,头发几乎全白。</p><p class="ql-block"> 健在的岳父岳母给了我很大支撑,岳父说我脑子灵活,念过书。家里遇到事情,我也会向他们请教,他们看着我从土窑搬到石窑,从孩子懵懂到儿子们结婚,家大人多的岳父帮助了我们很多。都说一个女婿半条儿,我也牢记他们的恩情。德成村没电、缺水,我们帮助岳父岳母接线、送电,装抽水泵。努力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舒服一些。2013年起岳父生病,儿女们在病床前尽孝,却难以抵抗病痛的折磨,两年后岳父离开了我们。2018年,一生要强的岳母,因病突然去世,没有拖累儿女们一天。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大的打击,人的生命竞是这样脆弱。孝敬父母一定要趁早,因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到。</p><p class="ql-block">    (五)为人处事多忍让,吃亏是福少计较</p><p class="ql-block"> 说到与人相处,我就讲一个“善”字,有时候会被人说是软弱,可我始终相信,生而为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今年的我已经64岁了,回忆这些,更多的是感慨,人这一生,真不容易。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为人处事却处处谨小慎微。自小我就感觉自己势单力薄,没有依靠,所以跟人打交道都是忍让多,吃亏多。家里人经常说我的善良就是傻,可是我知道,行善积德,少些争端就少些是非。现在回想起来,跟我打交道的人都会说我是个靠谱的人,他们愿意跟我来往。我虽然吃点亏,可是能得到朋友的认可。后来在外面打工,我也尽量把活儿干好,老实人就做老实事。踏实做事,已经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人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的时候,我没想到以后的生活能有这么大变化,我也曾以为艰苦的日子不知道何时是尽头,我只知道要努力让孩子们吃饱穿暖。那些吃过的苦,被孩子们的美好生活冲淡了,那些受过的罪,被岁月洗刷,只留下奋斗的青春,那些贫穷的日子,反而成了激励孩子们努力拼搏的动力。回首往事,我平凡的生活里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可却是充满希望的半生,日子在一年又一年的变化中渐渐好起来了,如今年过花甲,大家庭和睦,儿孙们安康,我会保持好心态,让这福气绵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