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六烈士——记连江红军领导人陶仁官

红色八闽

出生寒门 矢志革命 <p class="ql-block">陶仁官,福建省连江县东湖村人,生于1910年8月12日。1917年9月,陶仁官上东湖小学读书,因家境贫困,付不起学费,遂辍学务农。1925年春,只身离家到丹阳“恒春”店铺学艺,开始了自食其力的艺徒生涯。</p> <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中共党员郑厚康奉福州市委宣传部长黄孝敏指示返回连江发展党员,秘密组建党组织。陶仁官与郑是小时伙伴,彼此熟悉了解。郑厚康将陶仁官列为入党培养对象,把革命书刊借给他阅读,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这年春,在抗鸦片捐的斗争中,陶仁官带领东湖村300多名农民赴县城请愿,迫使当局缓征捐税。由于陶仁官在斗争中表现果敢坚决,当年6月底,由郑厚康、黄应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献身于革命事业坚强斗士。</p> 艰苦卓绝  建立苏区 <p class="ql-block">1931年秋,省委巡视员邓子恢到连江指导农民运动。决定在透堡、东湖、定安三村发动农民开展秋收减租斗争。陶仁官受组织指派回到东湖村协助邓子恢、黄孝敏发动乡亲奋起抗争。之后,这场斗争席卷连江全县,极大激发广大农民的革命热情,为闽东(连罗)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陶仁官入党后,在丹阳镇以店员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开展农运。1930年11月,中共连江县委成立,陶仁官当选为县委委员。县委增派党员陈茂昌、陈麻伍到丹阳协助他工作。丹阳文朱山区地处穷乡僻壤,山高路险,当地群众生活困苦,民风淳朴。陶仁官认为,文朱是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1931年夏,他与两陈深入文朱山区,发动群众,组建文朱村党的交通联络站,发展张春太等人入党,成立党团支部。(1933年10月,张春太当选为文朱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32年5月,闽东工农游击十三支队在官坂合山村组建。此后,连江革命根据地游击武装斗争迅速发展壮大。陶仁官参与创建的山面游击区成为连罗苏区第一块游击根据地。1932年12月,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巡视连罗游击区时,住在文朱村一个多月时间。他满怀豪情写下“夜冷风寒热血浮,未除蒋贼恨难酬,随游山顶观飞雪,待看赤旗遍九州”诗句。讴歌当地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场景。陶仁官是连江“红色文朱”的播火者。</p> <p class="ql-block">1933年10月,中共连江中心县委成立,陶仁官再次当选为中心县委常委。这时,他所领导的丹阳地区文朱、新洋、朱山等村纷纷成立了党团支部,经县委批准,成立丹阳区委,他兼任区委书记。11月,丹阳区苏维埃政府在新洋村率先成立,他兼任苏维埃政府主席。他带领区、乡、村三级党团组织,苏维埃干部在丹阳全区掀起土地革命热潮。丹阳区成为连罗苏区的红色堡垒。</p> 抢救伤员  保卫罗苏 <p class="ql-block">1934年8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径连罗,在潘渡桃源梧桐山与尾随而至的国民党八十七师展开激战,有300多名红军指战员负伤,急需就地安置治疗。救人如救火,陶仁官连夜动员丹阳苏区群众做好担架,赶赴战场接受任务,并担任东线指挥。经过三天三夜奋战,陶仁官指挥军民把伤病员安全转移到下宫红军总医院治疗。后来有100多名伤病员治愈出院,充实到闽东红军十三独立团,提高了连罗红军的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1934年9月,连江境内的红军十三独立团赴宁德与福安与红二团会师,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师。10月初,连江县委抽调各游击队、肃反队、赤卫队整编成立闽东红军连江独立营,陶仁官任政委,队伍有500 多人;12月,以独立营为基础,扩编为闽东红军西南团,陶仁官继续任政委,队伍有600多人。而面对的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却有约10万兵力。在力量如此巨大悬殊的险情下,陶仁官临危受命,奋不顾身地投入反“围剿”战斗,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保卫连罗苏区的重任。</p> 忠贞不渝  英烈满门 <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中旬,西南团被强敌打散。由于叛徒出卖,身负重伤的陶仁官在秘密联络点被捕。3月26日被押解连江县城。作为连江“匪首”,捕获陶仁官,令敌人弹冠相庆,欣喜若狂。敌人使出种种伎俩,以高官厚禄诱降,陶仁官凛然以对,坚贞不屈。只得将他押送福州,关押在军法处监狱。陶仁官抱定舍生取义的信念。6月5日同难友,连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林孝吉一道高唱《国际歌》在西门外鸡角弄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5岁。遗骸长眠在鸡角弄。</p> <p class="ql-block">▽资料图:1935年6月6日,《福建民报》刊载有关陶仁官牺牲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资料图:陶家四人献身革命</p> <p class="ql-block">陶仁官的长兄陶良官、二哥陶禄官、弟陶国英、姐陶春英、姐夫余存杰、堂兄陶长淦等均在陶仁官带动下投身于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除陶春英、陶国英外,均为革命事业献身。一门六烈士,高风亮节,令人敬仰。</p> <p class="ql-block">作者: 陶发燊</p><p class="ql-block">本文来源于福州“百年风华,八闽履迹”讲堂,作者宣讲稿的文章和陶发燊著《足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