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羡溪山,这个名字仿佛自带一种诗意。当我们驱车来到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阳羡溪山”四个大字。石头旁,几株苍翠的树木挺拔而立,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古老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东坡阁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从东坡书院到东坡阁车程一个半小时左右。东坡阁由东南大学古建筑学泰斗朱光亚先生主持设计,整体建筑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式》所描述的官式建筑建造,站在东坡阁前,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屋顶覆盖着青瓦,屋檐翘起,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张合影意义非凡,半个世纪前的同窗好友相聚在阳羡东坡阁,这一刻,仿佛与苏东坡跨越时空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感受到了他那份超脱与淡然。岁月虽然流逝,但友情依旧如初,大家面带微笑,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的那段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走进阁内,可以看到精美的木雕窗棂设计,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美景,让人不禁沉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阁内的陈设简洁而雅致,桌椅等家具摆放得恰到好处,窗外的景色更是为这里增添了几分宁静与舒适。</p> <p class="ql-block">东坡阁的金顶标志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建筑的辉煌历史,这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宁静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爬到东坡阁最高层就不知道这里有个展馆,</span>展馆中的每一幅画、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的时代。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苏东坡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情怀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宜兴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馆中这幅画揭开了宜兴两个景点之谜。</span></p> <p class="ql-block">雅达创始人蒋建宁先生是宜兴人,1980年北上求学,他离开家乡已三十余年,在外奋斗的三十多年,蒋建宁先生成绩斐然。2011年,他创立雅达国际,正式投身健康养老产业。2017年蒋建宁先生回到家乡宜兴,投资210亿开发建设宜兴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雅达·阳羡溪山)和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窑湖小镇)。两大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宜南山区的生态旅游注入了强劲动力,更为宜兴打造国际级旅游度假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雅达集团董事长蒋建宁与宜兴雅达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浩义在施工现场。两人站在一片土地上,认真地讨论着项目的进展。</p> <p class="ql-block">2017年项目完工,这片土地崛起了一座座美丽的建筑,成为宜兴的新地标。蒋建宁先生的每一步努力,都凝聚着他对家乡的深情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雅达书店座落在东坡阁山下,这家充满书香气息的书店,环境幽静,典雅的氛围彰显了这座书院的文化底蕴,走进书店,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让人感到宁静而舒适。书架上摆放着各种书籍,每一本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这里,可以静下心来,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知识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雅达书店对面是“宜兴院士之家”。这里不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这里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与学者,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分享成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文化元素吸引着游客。这里不仅有苏东坡笔下的“溪山好”,更有丰富的非遗文化体验。乘坐绿皮小火车,穿越竹林和茶田,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中,浪漫至极。</p> <p class="ql-block">窑湖小镇由小火车进入园区,园区上午9:00小火车缓缓驶入站台,“窑湖小镇”站牌被绿色植物环绕,这里每一处景致都透露着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p> <p class="ql-block">踏上这座桥,仿佛走进了一幅古老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座塔楼矗立在一片翠绿之中,倒影映照于湖面之上,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座五层高的建筑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风格,顶部尖顶的设计增添了其庄重感。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苏东坡阳羡买田景点是窑湖小镇的点睛之作,景点叙述着上千年的历史,苏东坡曾在此地留下足迹,他买田隐居,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一池碧水,水面平静无波,在阳光下泛着点点亮光。一叶扁舟静静地停泊在水中,仿佛等待游人的到来。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色古香的亭子矗立于池塘之上,周围环绕着翠竹丛生的假山怪石,天空湛蓝清澈,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温暖的光芒照亮整个场景。</p> <p class="ql-block">音乐喷泉是小镇的又一个亮点,当喷泉音乐响起,游客从各方涌向景点,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拍摄喷泉展示的各种美姿。</p> <p class="ql-block">视频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窖湖古镇的仿古建筑,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带回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时代。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两旁的建筑皆是古色古香,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岁月的痕迹。我驻足于一座传统中国庙宇前,那精致繁复的木质结构令人赞叹不已,仿佛每一道雕花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庙宇的飞檐翘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不禁想象这里曾经的繁华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这里,水车缓缓转动,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质朴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走到小镇的尽头,一座古色古香牌楼映入眼帘,我们站在“窑湖”牌楼下合影留念,这一刻,仿佛定格了我们的美好回忆,留下了永恒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黄龙山原矿公园是中国首个陶土矿露天地质博物馆,开园仅3天,我们来了。</p><p class="ql-block">公园利用遗存的矿脉断层、宕口岸线等自然景观,对矿源遗址、水体等进行了系统性的修复与展示。</p> <p class="ql-block">五色层显:</p><p class="ql-block">此处山体的紫砂矿品类多样,界限清晰,极具黄龙山矿料分布的典型性。在上山处深浅埋藏着各类矿料,其特征一目了然。表土层和黏土层位于地表,有明显的土壤和碎石分布,其下方是红泥层和红泥母岩沉积岩,它们形成于二叠系龙潭组上段(大约4500万年前),岩性为第四纪亚黏土,颜色土黄色,岩性较老,俗称老红泥,属砂性岩,这里的沉积岩是尚未充分陈腐岩化的陶矿原料。绿泥常见于表层黄石岩层夹缝中,颜色呈现淡绿色、鸭蛋青色,浅表层绿泥形成于高骊山系石炭纪中期(大约2.9亿年前),泥料成陶后色泽变为米黄色,是单独成一大类的珍稀矿料。段泥形成于泥盆纪五通组(约3.5亿年前),位于石英岩下部,外观淡青色,受石英岩挤压,品质纯净、致密如脂。甲泥与紫泥,同样形成于泥盆纪五通组,是大约(3亿至4亿年前)沉积而成的砂质岩矿层,位于地面向下约50米处,属于紫泥和甲泥的沉积层。</p> <p class="ql-block">整个公园就是一个原生态的露天博物馆,到处可以看到过度开采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居民在拍摄自制茶壶做抖音,我们与她交流,她说宜兴紫砂壶为何出名,一和矿材料有关,二和制作手艺有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随手从地上捡走一块层叠的矿石,用手一捏,矿石成粉状,这就是制作紫砂壶最佳原材料,她说制作紫砂壶</span>手艺分为纯手工壶和半手工壶,全手工制作难度相对较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价格自然也是比较高的,紫砂的泥料有很多种,有紫泥、红泥、绿泥、段泥等,她专业化的术语讲的头头是道,我们真是涨知识了。</p> <p class="ql-block">地上随便捡块矿石,用手一捏矿石就呈粉状。</p> <p class="ql-block">黄龙山原矿公园不仅展示了紫砂的源头,还通过“古井溯源”等景点,使我们沉浸式体验当年开采紫砂陶土矿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降坡别韵:</p><p class="ql-block">上世纪90年代初,宜兴市政府修建陶都路。在修建过程中,丁蜀镇范围必经黄龙山与青龙山的交界处,因此在挖坡筑路时发现了紫砂矿,后被命名为“降坡泥”。降坡泥是一种天然的共生矿,由段泥、红泥共生,并夹杂少许紫泥。各矿料中不同泥料的占比各不相同,这使得降坡泥的泥色以紫红带黄为显著特点,同时其结构分明,层次丰富,小颗粒清晰可见。由降坡泥制成的紫砂壶,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透气性,其天然的颗粒更是极具观赏价值,因此成为了极佳的泡茶器具。</p> <p class="ql-block">二号矿井遗址: 二号矿井于1965年开始开采,为主副双井筒设计。二号矿井的矿道高1.8米,宽1.5米。根据采掘矿层的深浅分类,二号矿井主要采集中层矿。该矿井开采的陶土矿年产量曾达到3.5万吨,主要矿种包括甲泥、麻子泥、乌泥、黑墩头、底槽清、老紫泥,尤其是清水紫泥,其矿层厚度可达8米。这些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国营紫砂工艺厂制作花盆、紫砂壶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为当时的陶瓷产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停止开采。</p> <p class="ql-block">二号井破碎机房建于1968年。矿场挖掘作业采出的黄石,经凿修后的正规石料用于井下矿道支护石拱圈施工。而剩下的不规则废料则进一步加工为碎石子,这些碎石子当时被用于铺设铁轨路基和农村建房地基,有效增加了矿山的收入。如今,仅余下一间机房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宜兴陶都几乎每家都是一个小作坊,按茶壶制作程序,各作坊承接着不同的业务,一把茶壶的制作,从众多制作工序,分解为每一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又产生每一家小作坊,所以在宜兴街上,随处可见农家小作坊不是在制作就是在兜售自家的产品。</p> <p class="ql-block">2024.10.3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