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篇第九

黄忠民

<p class="ql-block">上善篇第九</p><p class="ql-block">上善若水</p><p class="ql-block">――在全体教职员工会议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黄忠民</p><p class="ql-block">2005年11月22日18点10分——19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从8月15日到校任校长已近百天,一百天来,全校教职员工对我的工作十分支持,高中部2000多名学生由德安校长管理,初中小学部200多名学生由健勇校长管理,后勤部分的工作有卓灵校长管理,我主要是做了两件事,一是协调了周边关系,解决了一些矛盾,无论一个学校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与周边邻居建立和睦关系,这样有利于一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学校建立在肖家河村,肖家河的村民是土地的主人,主人是王,王者是龙,他们才是真正的地头龙,不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而是强蛇不压地头龙,这是我在协调周边关系中得出的一点感悟。第二件事是确立了校园主题文化,要求教职员工认识到工作着是美丽的,应该在工作中求真、求善、求美;要求学生认识到学习着是幸福的,应该在学习中自爱、自信、自强。总体来看,一百天学校形势是向好的方向转化,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向上,上下一心,24名中层以上干部是负责任的,学习气氛是好的。可以说在这风景如画的群星学校,现在是师生共进,前途无量。群星学校上得天时,下居地利,我希望创造一个“人和”的局面。怎样做到人和昵?领导怎样对待同志?同志之间怎样相处?教师怎样对待学生.。我想从待人之心,待人之道,待人之果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观点,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上善若水。</p><p class="ql-block">一、上善若水的待人之心</p><p class="ql-block">《论语》和《道德经》是我国的重要经典,这两部书对铸造中华民族的灵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孔子还是老子都是提倡与人为善的。上善若水的观念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说最好的善如水的特性一样,水有什么特性呢?水是公平的,它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是一样的,我们常说的,水平也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一碗水端平,对待万事万物都要和水一样,抱有善良之心。水是公正的,水恩泽万物,从不吝啬,从不偏向,人之善也要公正,要把善施之于每一个需要的人。水是公开的,也就是说水是透明的,人的善心也应该是明了的,明晰的,是可以察见的。总之一句话,人之善应象水的特性一样,没有什么先决条件,没有什么限制,而是为人的前提。做一个人,特别是做一个教师要以善为本,我经过研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符合人性,是人的本性。凡是符合天然的,自然的都可称之为善。但社会发展中的阴暗面扭曲了人的本性,使人的恶积累起来。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分析妓女成因时大声疾呼:是社会的污泥浊水造就了这些不幸的人,我们应该诅咒这个社会,而不应该对这些人横加指责。所以,社会发展的使命是要清除社会的恶习,人的发展也要清除自己的恶习,保持善良的本行。起码的要求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挨打挨骂了好受不好受,别人损害了你的自尊你什么滋味,所以为师之道不能打骂学生,不能损害学生自尊,不要恨铁不成钢,而要百炼成钢。另外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又符合道德,应该做到“已所之欲,施之于人”为别人带来欢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己所之欲,施之于人”应建立在符合现代道德的基础上,这叫着以德养善,多行道德之事,必能保住自己的善良。</p><p class="ql-block">人有善良之心,生活是愉快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仇恨你自己遭殃。善良的人心是坦荡的,是有利于键康的,反之,不善的人心理是痛苦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善,不善之事自己会批判自己,所以心理是不平衡的,是痛苦的。鲁迅先生为人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待学生,我们为人之师应有孺子牛态度,全心全意,甘心情愿地为学生服务。不要种下仇恨,而是播种善良,和平,和谐。</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可能象圣人那样至善至美。但是,我们应该象司马迁所称赞孔子那样“高山仰之,景行止之,虽不能止,心多往之”,要努力向善,要把自己的心放在善良之乡,凡事以善为本,以善为先,这就是我所讲的待人之心的上善若水。</p><p class="ql-block">二、非礼勿行的待人之道</p><p class="ql-block">仅有善良之心是不够,作为一个教师,还必须待学生以礼。虽然我们倡导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但学校对学生,教师对待学生并不是按法规行事,最少在校内学习期间学校无权对学生用“法”,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于礼。什么是学校的“礼”,就是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你本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对待学生,这就叫着礼治。如果一个学生违法了,受到了法律的惩处,那他就不是学校的学生了,就要与学校断绝关系。社会实行法治,学校内部可以搞法治教育,但只能实行“礼治”,这是学校社会功能所决定,对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p><p class="ql-block">“礼”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它激发的是人们的荣誉感,责任感。能够遵守礼治的人一般是不会违背法治的,一贯遵守纪律的人荣誉感,责任感比较强,所以不会违法,相反,不能遵守“礼治”的人,礼治治不了的人,那些被学校开除的学生,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一个社会礼治占主导力量,一定是个人心向善的和谐社会,反之靠严刑酷法统治的社会,一定是个人心唯危,道心唯微的社会。而我们作为一所学校,只能实行“礼治”。</p><p class="ql-block">孔子说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一定要以礼办事。教师职业道德与其它行业的最大不同是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必须正确引导,正面教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你不能因为自己的境遇,不能因为自己的痛苦而胡说八道,更不能胡作非为。对孩子不能采取欺骗的办法,要使孩子努力保持一颗诚实、善良的心,达到这一点就要做到非礼勿行。</p><p class="ql-block">三、不在也在的待人之果</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要逐渐在学生中树立好的印象,树立一定的权威。不在也在是佛经中的道理,就是说心中有佛,佛就在心中,我思佛,佛即至也。达到不在也在首先要做到在也在,凡是你上课的时候,凡是你与学生谈话的时候,你要让学生感到你的存在,要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使学生感觉到你的存在为他们带来了知识,带来了益处,愿意听你的课,愿意与你交心,愿意看到你。有些同志讲课水平太差,好象是催眠曲,有些同志在学生中威信很低,这就是在似乎不在。</p><p class="ql-block">一个教师课教好了,一个班主任把班带好了,就能达到不在也在的境界。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他会想到老师的教导,当学生有违反纪律的倾向时,他能感觉到班主任的目光,能够想到这样做对不起班主任老师,当面临问题束手无策时,他能够考虑到老师是怎样做的,班主任是怎样做的,这就达到了不在也在的效果。</p><p class="ql-block">从在也在到不在也在是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努力实践,上好每一节课,办好每一件事,我们就会达到不在也在的效果,甚至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是一个人有了好影响,有了好声望,我愿意以此为目标,与大家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