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 89394466</p> <p class="ql-block">小的时候,我和小伙伴经常玩一种刻人模的游戏。说是游戏,其实是一种动手又动脑的手工制作。刻人模,给我的童年时代留下了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刻人模,得有模具。这种模具来自于一个货郎车。车子的蓬蓬里,摆满了各种小玩意,都是孩子和女人需要的,看着琳琅满目,就像流动的百货店。推着三轮车的货郎是一个盲人老大爷,他头戴着毡帽,穿着一条打补丁的裤子,不知转了多少村庄,脚上的鞋底子都快走掉了,用一个麻绳捆着。前边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肩上挎着一条绳子在前方领路。最开始传来是拨郎鼓的声音,耳朵灵的小孩子一窝蜂的跑出来,把货郎车都包围了。</p><p class="ql-block">随着人越来越多,真正有趣的戏才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我家有一个临街的大门洞,纳鞋底的,编草帽辩的大姑娘小媳妇常聚在一起,每次货郎车在大门洞停留的时间最长。</p><p class="ql-block">盲人大爷感觉到了人们越聚越多,嘴里才开始了他的说辞。“布扯套子换和洋针”“破鞋底子,破褂子,碎头发换和洋针”。针真的好用,是人字牌的,分1.2.3号,绣花的,纳鞋底的,缝被子的都能选到。</p> <p class="ql-block">小孩子们探头探脑,眼睛直勾勾的往货郎车上瞧。里边的宝贝可多了,就等着盲人大爷说唱完了回家找旧物。“还有人模,红头绳,有顶针,还有洋茄子(气球),麻袋片子换洋针”人们听着笑着,等着开场白结束。</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种货郎车就相当于现在的收废品的。只是以物代币换取微利糊口。现在听到的“收旧电冰箱,收旧洗衣机”的喊叫就不如那个盲人大爷喊的精彩有趣。</p><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拿着从家里的废旧物品换取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干着急,在物资缺乏的年代家里哪有富裕的废品呀。有的连个破纸片子都找不到。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鼓着腮帮子吹气球。现场是呜哩哇啦响声一片。</p> <p class="ql-block">我对这种刺耳的声音不感兴趣。而且吹一会儿不是气球爆了,就是哨子坏了。要换就喜欢货郎车上酱红色的人模模具。这种模具是圆圆的,拳头大小的,带凹槽花纹的模具。可以用泥巴按压后出来带有凸起的形状。凉半干后放到煤火炉里烧,颜色变成红色,坚硬无比。花纹清晰漂亮,有人物动物和植物,图案逼真,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天家里实在找不出要置换的东西了,我恨不得把自己的脚上穿的鞋拔下来换了。想起家里还有个饼子,就拿来换了两个人模。一个是猪八戒背媳妇,一个是孙悟空献寿桃。接下来的加工过程可是个技术活。我是跟着别的小伙伴学到的。</p> <p class="ql-block">首先得挖土。最好的土是村北地里的粘土。细腻,有韧性。用铁簸萁挖来,加上一瓢水像蒸馒头反复柔撮,揪一根头发丝横切,泥巴内没有气泡后,就跟打月饼一样把小泥巴块按压在人模上,轻轻的刻出来,用不同的模具刻出的人模,带着动人的凸出的纹路,带着泥土的芬芳,那种感受真是感到心花怒放。</p> <p class="ql-block">接下了的几天,家里窗台上,门垛上晒满了形态各异的人模痞子。不能等到凉的太干人模会裂,就一个个分批放到煤火炉里烧一宿。就像烧窑烧砖一样,煤球越烧越松软,土越烧越硬。土痞变成红色的坚硬的人模。小伙伴们相互交换积攒不同的图案的人模,如同现在小学生积攒图片的满足。一个武松打虎的模具,是我用5根火柴棍换回来的,这个图案的人模模具,是当时的珍藏版。我们相互之间学会了沟通,加深友谊,收获了快乐。</p> <p class="ql-block">货郎车早已消失在村外。隐约还能听到拨浪鼓的声音,耳边还回响着“布扯套子换洋针,…还有气球,还有人模”的声音。这种声音时常提示我们是儿时有过艰难,也有过快乐的一代人。是值得追忆的一代人。这种取材简单,精细又复杂的刻人模的加工过程,一定是一位高人发明的,他代表着一种智慧的工匠精神的传承。有时思考中得到答案,岁月留下的不是一无所有,每一阶段都有不一样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五十多年过去了,我刻的人模可能也早化成了泥土,但这个刻人模的过程和美好早已刻在了我的心中。这种经历,也许只有我们那一代人才有体会,一个小小的人模,就能收获多种快乐。</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代人,我们在困苦中寻找快乐,在劳动和付出中体现价值。为六零后喝彩。</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谢谢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