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审读工作感怀

今评媒

<p class="ql-block">辞别审读工作感怀</p><p class="ql-block">魏季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年8月份我满70岁了。10月中旬,我向审读中心提出,从明年1月开始,不再承担审读任务。在手指按下发送键那一瞬间,感到肩上的担子放下来了,同时也产生了一缕回望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的职业生涯是在军营里度过的,虽说也从事一些舞文弄墨的工作,但务弄的多数是“同志们”一类的东西 ,对新闻出版审读工作完全是外行、是“新兵”。第一次到局里领受任务,面对一个个“名人大家”侃侃而谈,深感自己知识浅薄,胜任审读工作必须从头学起。</p><p class="ql-block">我从学习阅读薛耀晗老师编写的《报刊审读初探》入手,进行审读知识“扫盲”。这本被新闻出版界泰斗梁衡称作“具有拓荒的性质”的书籍,通俗流畅地论述了报刊审读的地位作用、内容对象和方式方法等。我像干旱恰逢雨露一样,认真阅读书中每一个章节,悉心琢磨每一个名词,对我在较短时间内逐步适应审读工作帮助很大。此外,还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审友请教,找来相关规章仔细研读,把老审友过去的报告拿过来,一段一句地进行分析,看人家是怎样谋篇布局和进行表达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审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把握政治导向,防止在思想政治上出岔漏。尽管退休了,我还给家里订了《人民日报》《西安日报》和《环球人物》等时政类报刊,注意关注党和国家有关新论断新理念的宣传和表述,以保持对审读工作的敏感。及时发现并指出了个别刊物表述新时代时间段不规范、刊发在烈士陵园装神弄鬼稿件等具有政治性质的差错和问题。同时与具体负责审读的同志保持经常性联系,发现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随时口头汇报。参加审读工作拓展了我的阅读面,除了从主要审读的政治理论刊物中汲取营养,丰富遣词造句知识,还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喜剧类刊物使自己在开心一笑中受到启迪,从少儿类刊物中感受到祖国花朵的纯真与可爱,体育类刊物使我懂得了体育活动的社会和政治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参加审读的日子里,我经常被一种精神感动着。在参加审读期间殉职的陈徳魁老师,是战区《人民军队》报的大编,我们俩在部队工作时就认识,退役后又都住在南郊,参加审读工作后我经常向他请教,去世前些天我们还在办公室互致问候,听到他突然离世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对审读工作的贡献不可磨灭。许多徳高望重的新闻出版界的前辈,虽然我同他们互不熟悉,但其声望、作品和为人,早已在我的头脑里打下烙印。审读战线的老领导、“老兵”董治顺、王宗义,都曾经是我的直接上级,勤奋好学,笔耕不辍,审读把我们重新联系在一起,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审读工作体会,传递新鲜工作信息,和其他退休的部队老领导一起,言传身教指导我读书做人。审读办公室的几个同志,接人待物谦虚和蔼,每逢来人都是满面笑容,又是让座又是倒水,离别时送到门口,令人感动不已,让各位审友真正感到回到了“娘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2010年开始到今年年底,我在审读岗位上整整工作了15年。按每年提供8份报告、每份报告800字计算,15年累计可能有近10万字,摞起来恐怕有十几公分高。这也算是自己这一段有意义的退休生活的一个证明。衷心祝愿审读队伍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祝愿审读工作越做越好、再上台阶!</p><p class="ql-block">(作者魏季棉,长安人,军队退休干部)</p> <p class="ql-block">作者(左4)参加审读业务培训时合影</p> <p class="ql-block">作者部分审读报告原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