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锋讲尼采 现代社会的生存哲学 课程分享,网盘分享<br><br>有 课 分 享,➕ 徵 信:<br>1103074581<div><br><br>先秦以来,中华民族一直有着两种不同的审美倾向。一种是崇 尚艳丽繁复、错彩镂金的夸饰之美;另一种是欣赏简朴、古拙的天 然之美。前者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审美趣味,往往被皇家官宦所偏 爱;后者是以老、庄道家为代表的审美理想,往往容易得到文人士 大夫的共鸣。两汉时期,大一统的西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汉代的美学趣味以“错彩镂金,雕绩满眼”为主要特色。魏晋 社会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人们精神信仰混乱,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被颠覆,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老、庄哲学、美学思想 一时成为显学。尊崇“天然”,追求“自然而然”的美学思想在魏晋 时期得到了新的发挥。<br><br>在文学创作上,那铺张扬厉、雕绩满眼、宏大叙事的汉赋,在 繁华至极之后悲壮落幕,不得已让位于那自然简洁、慷慨雄浑的五 言新诗。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鲍照比较了谢灵运和颜延之诗歌, 针对其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风格说: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 可爱”;颜诗则是“铺锦列绣,亦雕绩满眼”。钟嵘在《诗品》中说: “汤惠休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彩镂金。’颜终生病 之”①。这说明时代变化了,新的审美观念认为,“初发芙蓉”比之 于“错彩镂金”是一种更自然清新和高境界的美。可以说,先秦两 汉以来的美学思想与艺术,经过魏晋时期的熔炼与重铸,基本上得 以定型。以道家的尊崇天然之美,追求自然而然的形式,主张释放 人的自由天性等美学主张,成为了后来中国美学与艺术思想的主 流。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 太守良宰》诗中就有著名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 “清水芙蓉”之天然美,一直熏染和影响到明、清时代的美学与艺 术创作。<br><br>禅宗尊重自然而然的东西,崇尚天然的状态;反对人为的虚假 的做作,蔑视矫饰的言行态度。禅宗承续了古代道家哲学尊重自 然,推崇自然而然的思想,用自然的反对人为的,用天然对抗装 饰,用真情替代矫情……总之,禅的精神就是任运自然、不假雕 饰,直指生命和情感的本真。所以,禅师用“吃粥去”、“洗钵去”、 “喝茶去”、“锄草去”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的方式,启迪弟子 修炼随缘任运的处事态度。马祖道一禅师提出来的“平常心”有五 个方面的内涵(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 第一个方面就是强调做人做事“无造作”。 一则著名的公案“丹霞天 然禅师烧木佛”就有着典范的意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