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鱼我所欲也》

原野

<p class="ql-block">鱼我所欲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国.孟子</span></p><p class="ql-block">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p><p class="ql-block">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p><p class="ql-block">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p> <p class="ql-block">作品赏析</p><p class="ql-block">《鱼我所欲也》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p><p class="ql-block">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p><p class="ql-block">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p><p class="ql-block">但还有比死亡更为我所厌恶的(指不义),所以有时对祸害(死亡)不愿躲避。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p><p class="ql-block">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p><p class="ql-block">其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这几句论证说:如果没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惜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样不能用呢!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p><p class="ql-block">其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几句论证说:通过这样的手段(指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而有的人不愿意采用;通过这样的办法(指不正当的办法)就可以避免祸患(死亡),而有的人不愿意去干。所以,还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的(指义),还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指不义);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这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有人舍生取义。通过论证,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就成立了。</p><p class="ql-block">孟子接着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几句说: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这一事例生动地</p><p class="ql-block">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p><p class="ql-block">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p><p class="ql-block">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p> <p class="ql-block">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1,文章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阐述了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应该如何取舍。生命和道义,就像鱼和熊掌一样,都是我们所追求的,但很多时候它们并不能兼得。孟子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舍生而取义者也”,选择更为重要的一方,即道义。这种选择并不是轻易做出的,它需要我们深思熟虑,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p> <p class="ql-block">2,为道义而舍弃生命的历史人物比比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比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舍弃生,而从容赴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民族大义,置生死于度外,在虎门销烟,开我国禁烟先河。以及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当戊戌变法夭折时,慷慨赴死。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道义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崇高的理想,可以放弃一切,甚至生命。</p> <p class="ql-block">3,取义并不一定意味着要舍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需要在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之间做出抉择。“一箪食,一豆羹”,“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这是物质利益的诱惑,这时,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坚守内心的道义原则,不能“失其本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被外界所迷惑和左右。</p> <p class="ql-block">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欲望和追求很容易被外界的物质和生活所干扰和误导。如果我们过于执着于物质利益,就会失去自己的本心和追求高尚价值的意愿。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和行为,确保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无奈的选择。用来比喻两种美好的事物无法同时得到。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诫人们在面对选择时要学会权衡利弊,做出取舍。</p> <p class="ql-block">6,鱼和熊掌属于有限的资源。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有许多不同的选项摆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需求。因此,在做出选择时,我们就必须有所取舍。</p> <p class="ql-block">7,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权衡利弊。有时,我们所面临的选择并非非黑即白,而是两种或多种美好事物的取舍。例如,一个人可能同时喜欢音乐和美术,但由于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在两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仔细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8,要分清重点和次重点,要舍得割爱。在做出选择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理性分析。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其次,要评估每个选项的利弊,分清重点和次重点。最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优选择,哪怕“鱼”的味道再鲜美,要明白这是次重点,要勇于割爱;去保重点“熊掌”。</p> <p class="ql-block">9,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并非绝对。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看似“不可兼得”的事物也并非绝对。例如,过去人们想要获得好的教育就必须放弃工作,而现在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人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做到了“鱼和熊掌兼得”。</p> <p class="ql-block">10,“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哲理告诉我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们要学会做出选择和取舍。只有懂得放弃,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