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归来不看峰|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二日游记

zhouzhou

<h5>在光雾山赏秋结束按照计划回上海,10月29日下午14:40离开米仓山沿红军路去汉中,光雾山到汉中70多公里,在汉中住宿一夜。汉中有机场和高铁站,到光雾山赏秋汉中是一个不错的中转站。30日原计划到武当山住宿,然后第二天游玩武当山,但是到了武当山附近发现天气灰蒙蒙的,能见度很差,于是继续向上海方向行驶,傍晚到信阳的罗山县住宿。原计划31日回上海,但是10月31号和11月1日上海有台风暴雨,临时决定去天柱山玩两天,11月2日回上海。天柱山在G50和G42路线上,多次上海往返重庆途中路过,一直想去没有去,这次就顺便去了。31日上午中午到天柱山附近,远远就看见天柱峰上的云雾缭绕。</h5> <h5>原计划31日下午到天柱山下的民宿入住休息,但是刚好路过天柱山大龙窝索道站,天气也不错,于是临时决定下午索道上下先游玩天柱山的山顶精华小环线。</h5> <h5>全程6公里左右,用时3个多小时,赶在下午5点索道站停运时间下山。</h5> <h5>在网上直接购买门票(130元/人)和索道站往返票(140元/人),扫码进入索道站。</h5> <h5>大龙窝索道10分钟左右就到了索道上站振衣岗。</h5> <h5>振衣岗在天柱峰南的五指峰下,海拔1330米。从这里可以眺望飞来峰的侧面,景色壮丽。</h5> <h5>振衣岗的名称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山岳的崇拜仪式。古代先民认为大山大岳有神灵主宰,因此在朝山前必须在这里稍作停顿,整理衣冠,抖去尘埃,以示虔诚。这个习俗沿袭下来,形成了振衣岗的名字。</h5> <h5>从振衣岗沿炼丹湖方向行走</h5> <h5>路遇一群中学生秋游</h5> <h5><br></h5> <h5>步行1公里多到达炼丹湖</h5> <h5>炼丹湖‌位于天柱山的良药坪,海拔1100米,是中国第三大高山平湖。湖泊面积约34亩,蓄水量为8万立方米‌。</h5> <h5>炼丹湖是一个人工湖,四周被茂密的森林环绕,湖水清澈碧绿,湖面平静时如镜,倒映着蓝天和群峰,景色秀丽‌。</h5> <h5>炼丹湖得名于东汉末年道教学家左慈在此采药炼丹的传说。左慈的炼丹房和炼丹炉至今仍保留在湖边,炼丹湖也因此成为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h5> <h5>炼丹湖的景色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时而云雾缭绕,时而湖平如镜。风静时,湖水平滑如镜,清澈见底,湖底的沙粒和水中的游鱼清晰可见。微风起时,波光粼粼,蓝天白云映照在湖面上,宛如一块巨大的宝石‌。湖边的松竹交翠、环境清幽,使得炼丹湖成为一处绝美的自然景观‌。</h5> <h5><br></h5> <h5>沿湖逆时针上山</h5> <h5>炼丹湖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宝地,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左慈的炼丹遗迹、炼丹台和炼丹池等历史遗迹使得炼丹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h5> <h5>临波巨石上站着葛洪,背着宝剑,起舞弄清影,不似在人间。葛洪身后有玲珑的石拱桥,是仙人渡。葛洪为左慈的曾徒孙,也在这一带炼过丹,是李白心中的大神。<br></h5> <h5>左慈炼丹房</h5> <h5>上山途中俯视炼丹湖</h5> <h5>西关遗址</h5> <h5>蟾蜍石,这块巨石形似一只蹲坐的蟾蜍,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蟾蜍石不仅外观奇特,而且寓意深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蟾蜍常常被视为财富和好运的象征。</h5> <h5>争秀台‌位于天柱山后山景区,是一个观景平台,可以饱览后山景区和龙潭河景区的山色。争秀台因其丰富的绿色植物库而闻名,拥有1650多种野生植物,生态环境极佳。从这里可以凭栏眺望,看到山峦连绵、植被丰富、线条柔和的景象。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地留下诗句:“玉光白橘香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因此争秀台得名‌。</h5> <h5>青龙背是天柱景区的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天柱峰东约500米处,海拔1370米,因其狭长的石岗和陡峭的地形而闻名。‌青龙背的峰顶非常狭小,最窄处不足一米。青龙背不仅是天柱山风景区的精华之一,也是观赏日出的理想地点。站在青龙背上,可以俯瞰到天柱山的其他著名景点,如天柱峰、炼丹湖等。此外,青龙背的地质特征也十分独特,它是由造山运动时花岗岩体在地壳上升过程中被抬起出露地表,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峰脊。这种特殊的地质过程使得青龙背成为研究大陆动力学的重要地点之一。</h5> <h5>仙人洞由三块巨大的岩石交叠而成,洞内空阔,石凳石桌错落有致,石灶石床可炊可憩。洞内石壁上刻有北宋李柬之题书的“大宋李柬之宿”6字石刻‌。仙人洞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洞口呈椭圆形,洞内空间较大,可以容纳多人。洞内环境幽静,适合游客休息和探索。洞外景色壮丽,凭眺群峰,干嶂万壑,吐雾吞云,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赋诗赞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h5> <h5>天元石‌是天柱山景区内的一块标志性巨石,位于天柱山主峰附近。天元石是一块硕大的圆形巨石,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圆形石头。在天元石前俯瞰,可以清晰地看到青龙背的壮丽景色。</h5> <h5>天元石前是一线天,此处两壁夹峙,中开一缝,仰望蓝天如一线,因此得名“一线天”。这些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花岗岩的垂直节理经过流水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近于直立的沟壑‌。</h5> <h5>拜岳台是天柱山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拜岳台是汉武帝刘彻祭岳的地方,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此设立祭台,封天柱山为南岳,因此天柱山又称古南岳。‌拜岳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古代帝王对山川的崇敬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每年的祭岳仪式,不仅是对自然的崇拜,也是对天地神明的祈福。</h5> <h5>拜岳台周围的环境也非常优美,站在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天柱山风景区,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周围的景色与拜岳台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使得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h5> <h5>拜岳台不仅是天柱山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和祭祀活动的重要资料。</h5> <h5>拜岳台的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台基呈圆形,象征着天,方形底座象征着地,整体设计寓意着天地合一。台的每一圈石块数量都是九的倍数,象征着天长地久。</h5> <h5>天柱山一线天位于‌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 这个缝隙是由地壳运动中的垂直断裂和水平挤压形成的,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此峰名为‌花峰。一线天的特色在于其狭窄的山缝,当游客置身其中,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给人一种独特的体验。</h5> <h5>蓬莱峰海拔1350米,是一处险峻而美丽的自然景观。‌蓬莱峰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它位于天柱山风景区的核心地带,周围环境幽静,古木参天,葛蔓缠绕,行走其间险象环生。峰顶狭长绝险,宽度仅二三米,四周悬崖峭壁,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如今,为了游客安全,已经修建了石阶和护栏,使得游客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欣赏到蓬莱峰的壮丽景色。‌</h5> <h5>蓬莱峰的自然景观极为壮观。峰顶时常云雾缭绕,峰顶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如同仙山琼阁。四周悬崖峭壁,古松倒挂,乱云飞渡,景色壮丽无比。雨后初晴时,云雾缭绕,更是如入瑶池仙境。登上峰顶,可以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等地,领略“苍山如海,残阳似血”的壮美景象。</h5> <h5>蓬莱峰不仅自然景观独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明代诗人李庚曾在此留下诗句:“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形容其如登仙境。蓬莱峰的险峻和美丽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h5> <h5>此外,蓬莱峰的地质特征也极为特殊,是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带之一,记录了大陆板块碰撞、俯冲、折返的壮观地质过程,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重要地区。</h5> <h5>唐代李白的《江上望皖公山》石刻: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h5> <h5>天柱峰‌是天柱山的主峰,海拔1488.4米,因其形似擎天巨柱而得名。天柱峰不仅是天柱山的象征,也是江淮地区的最高山峰。天柱山因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被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h5> <h5>仰望天柱峰的笋尖,有横书“孤立擎霄、中天一柱”八个大字。旁边悬崖上有竖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h5> ‌天池峰‌位于天柱山主峰区,是天柱山的第二高峰,海拔1426米,位于天柱峰南约500米处。天池峰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h5>‌天池峰南接衔珠峰和神秘谷北口。峰顶宽平,面积约10平方米,上有两个池子,一方一圆,深不盈尺,不溢不涸,因此得名“天池”‌。</h5> <h5>天池峰的景观独特且壮丽。峰顶有两个石条连接在一起的“渡仙桥”,俗语有“人到桥头皆是仙”。站在天池峰顶,可以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h5> <h5>天柱山渡仙桥‌,又名“试心桥”,是天柱山的一大奇观。渡仙桥位于天池峰顶,巨崖中开,中架二石,阔仅五米,下临深谷,桥长五尺多,高悬于云天之上,桥下是万丈深渊,远视甚为骇人‌。</h5> <h5>渡仙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在这里架上两截条石为桥,形成“试心桥”的景观。桥畔有一泉,名为“天池”,久旱不涸,深不盈尺,水清冽。传说中,这里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h5> <h5>渡仙桥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一个考验人意志和胆量的地方。没有胆量和意志不坚的人难以跨过此桥。桥畔的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是观赏“天柱山佛光”的理想地点。若遇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时,白色的云雾上会出现一个七彩光环,十分美妙‌。</h5> <h5><br></h5> <h5>离开天池峰下山走总关寨</h5> <h5>‌天柱山总关寨‌是南宋末年刘源抗元的总指挥部所在地。总关寨位于飞来峰与三台峰、衔珠峰之间,地势险峻,洞穴幽深,奇松掩映,怪石峥嵘。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被誉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5> <h5>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刘源在潜山组织了10万民众上山扎寨自保,前后坚持抗元长达18年之久。为了更好地防御元军,刘源组织民众建筑了东关寨、南关寨、西关寨、北关寨和山麓前哨野人寨等防御工事。总关寨作为刘源的军事指挥重地,其雄奇险要可见一斑‌。</h5> <h5>擂鼓石‌是天柱山众多象形石之一,擂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花岗岩在长期的外力风化剥蚀及重力崩塌作用下,形成了许多形态各异的象形石。擂鼓石因其独特的形态和位置,成为了天柱山的一大奇观‌。</h5> <h5>天柱山古炮台是天柱山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反映了该地区在历史上作为军事要塞的地位。天柱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炮台的存在进一步证明了其战略价值‌。</h5> <h5>总关寨位于悬崖峭壁之间,中间有个百步云梯,俗称“梯子关”,共有136级台阶,坡度达70度,异常陡峭。进入总关寨的唯一通道是在绝壁上开凿的几百级石阶,俗称“百步云梯”‌。</h5> <h5>总关寨寨门</h5> <h5>回到振衣岗,乘坐索道下山。</h5> <h5>当日小视频合集</h5> <h5>傍晚在民宿远望天柱峰,此时山顶以及该被大雾笼罩。</h5> <h5>民宿位置不错,房间里可以观看天柱峰。</h5> <h5>天柱峰上的浮云小视频</h5> <h5>11月1日早上从民宿驾车几分钟到南大门停车场,停好车开始徒步上山,天柱山的门票可以第二天进入。今天全程徒步12.46公里,累计上升1093米,用时6小时37分。</h5> <h5>‌天柱山佛光禅寺‌,原名马祖庵,位于天柱山风景区南大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寺庙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为了纪念唐代禅宗高僧马祖道一而建。马祖道一曾在天柱山修行,参禅悟道,当地信众为了纪念他,在洞旁修建了庵,名为“马祖庵”。</h5> <h5>步行上山从佛光禅寺‌开始。</h5> <h5>南大门上山检票口</h5> <h5>‌天柱山的雷劈石‌,也被称为霹雳石,是一块巨石,中间开裂,据说是被雷劈造成的。这块石头高约10米,周长60余米,形状浑圆苍黛,裂缝如同刀削斧劈一般。地质学家认为,这块石头原本位于天书峰的顶部,由于节理发育、风化剥蚀和地震等作用,从山顶滚落至此,形成了现在的裂缝‌。雷劈石不仅因其独特的形成方式和壮观的外观而闻名,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传说中,雷劈石的形成是因为铁牛禅师祈求佛祖帮助众人通行西方景时,天空突然电闪雷鸣,巨石被劈成两半,形成了一条人行通道。这一传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相呼应,进一步增加了雷劈石的神秘色彩‌。</h5> <h5>‌天柱山的八戒念经景观位于天柱山马祖庵西北1公里处的石龙峰顶‌。这块岩石形似猪头,张口仰望南天,恰如俗语“八戒念经,有口无心”,因此也被称为猪头石‌。</h5> <h5>天书峰位于龙吟虎啸崖,这一区域以花岗岩岩墙为主,西起飞来峰,东至五指峰,峰峦如龙形,绵亘数百米。天书峰的形态独特,仿佛一本打开的天书,因此得名‌。</h5> <h5>‌天柱山的龙吟虎啸崖位于天柱山天柱峰南,由龙吟崖与虎啸崖组成‌。龙吟虎啸崖西自飞来峰,东至五指峰,绵亘千余米,海拔1400余米。崖畔终年吞云吐雾,松涛澎湃,风生水起,如虎啸龙吟,故名‌。</h5>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15px;">犀牛望月景点由一块巨石构成,形状极似一头犀牛,立于石峰之上,昂首引颈,遥望天上的明月。月夜观赏时,这一景象尤为形象生动‌1。此外,景点附近还有一座回形水池,池中央放着一尊引颈而望的犀牛雕像,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span> <h5>到达南关口</h5> <h5>‌天柱山的牛马城是南宋抗元义军刘源的秘密粮草地‌。刘源在此放牛养马,作为给养中转之地,因此得名牛马城。牛马城位于天柱山的西关大环线,是南宋抗元的重要战略地点之一‌。</h5> <h5>象鼻石高约3米,长约5米,石体东缘挺起一柱,形似大象的鼻子朝天,吸收天柱山的雨露和日月精华。石体西部则形似大象的头部,栩栩如生‌。象鼻石的命名源于其形状酷似大象的鼻子,经过常年的风吹雨晒,形成了今天所见的独特形态。游客在经过时都会惊叹其独特和逼真,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象鼻石不仅是天柱山众多奇石之一,也是大自然变化的见证者,见证了天柱山的亿万年变迁‌。</h5> <h5>来到通天谷</h5> <h5>‌天柱山的通天谷是一个新开的景点,属于神秘谷游线的一部分‌。通天谷全长330米,洞内堆砌错综复杂,洞室相连,洞中有洞,形成了天然的石门、石厅、石洞,曲径幽深且变幻无常。游客可以通过通天谷进入神秘谷,继续游览逍遥宫、迷宫、龙宫等景点,最终到达天柱峰‌。</h5> <h5>通天谷的特色在于其独特的洞穴景观和曲折的游线设计。游客在通天谷中可以感受到石谷的秀美,同时还能远观四座山峰的灵动。通天谷不仅是进入神秘谷的必经之路,也是体验天柱山地质奇观的绝佳地点‌。</h5> <h5>"飞来"群峰则是由1.2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花岗岩形成的峰丛景观。这种花岗岩的节理分布比较密集,风化作用非常强烈,形成三台峰、飞来峰、衔珠峰及“金鸡唱皖”等景观。</h5> <h5>‌天柱山的高隐亭‌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站在高隐亭,可以远眺巨石排列的风景,旁边怪石嶙峋,不时有游人在此休息‌。此外,高隐亭也是通往其他景点的必经之路,如振衣岗、通天谷、南岳亭、神秘谷、天池峰、天柱峰主峰等‌。</h5> <h5>开始进入神秘谷</h5> <h5>神秘谷位于天柱山风景区内,飞来峰下,谷长五、六华里,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全谷巨石交错,危洞幽深,谷底有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洞连洞,洞套洞,移步换景,神秘莫测。谷内有牖、庭、门、石梯、石栏等设施,九曲回廊,狭窄处需屈身匍行,宽敞处可数人并陈。谷旁古树虬枝,谷内怪石异草,景色引人入胜。</h5> <h5>奇松群</h5> <h5>神秘谷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神秘传奇故事,道家视其为司元洞府,称之为第十四洞天。谷内的石洞和景观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奥秘。</h5> <h5>石瀑的形成是独特的流水侵蚀现象,岩石风化疏松部分被流水侵蚀脱落,从而形成石槽紧密排列,望如瀑布。</h5> <h5>‌天柱山的大象吸水是一块花岗岩巨石,形状酷似大象伸着鼻子吸水,因此得名“大象吸水”‌。这块巨石是由花岗岩沿节理风化并受到流水、冰雪等侵蚀而形成的‌。</h5> <h5>龙宫是天柱山景区内的一处地下溶洞,洞内石笋、石幔、石花等形态各异,犹如龙宫仙境。</h5> <h5>天宫</h5> <h5>三月鸟‌位于天柱山走出神秘谷中的龙宫,具体位置在天柱山主峰的东北方向,巨崖腰间的树丛中。这里有一块巨石隐卧其间,形状像一只恋窝之鸟,又似灰鸽抱窝,俗称“鸽子下蛋”‌。</h5> <h5>再次到达天池峰</h5> <h5>双乳石</h5> <h5>惜字亭,此亭建于明嘉靖年间,为慈庵的附属建筑。古人出于对文字和读书人尊重,将废弃的书稿和写过字的纸张建亭焚烧,故称 “惜字亭”。惜字亭前明代有一小庵,名为慈庵,也称渡仙桥庵,主持禅师真实姓名无记载,山下百姓称为慈庵禅师,慈庵海拔约1420米,当时是全县最高的庵堂,慈庵禅师在这小庵独居40年之久,当时游山客人、云游僧人、采药的药农、摘石耳的,都能在此歇脚,喝上一碗热茶,时间长了这些人也带些粮食接济禅师。1621年天柱山连降大雪,岩谷都填满了。积雪数月,人们都担心慈庵大师,又冻又饿,必死无疑。等积雪消融,已是第二年初夏时节,当佛光寺僧人到慈庵探望他时,慈庵大师不但没有冻饿而死,且容颜仍像过去一样,问他是怎样度过大雪封山那几个月的,禅师笑而不答。后来慈庵禅师无病而终,其他和尚过不惯山顶清冷的日子,不愿意上山,慈庵就荒废了。今天,我们从慈庵遗址上,仍可辨察出当年庵堂的规模和朝向,左有明代石刻,30多字,因刻得不深,已难以辩认了。</h5> <h5>此花岗岩形状似龙椅,背依天柱,面迎万壑,高低峰峦如百官拜揖,故称“帝座石”。这是花岗岩沿节理差异风化的结果。</h5> <h5>搁笔台是刘禹锡在天柱山游览时留下的遗迹。刘禹锡在天柱山游览时,曾在此处搁笔,因此得名“搁笔台”。搁笔台位于天柱峰左侧的炼丹峰下,海拔1200多米。这里地势险峻,景色秀丽,是游客们登高远眺的好地方。从搁笔台远眺,可以看到天柱山的壮丽景色,包括天柱峰、炼丹峰、飞来峰等著名景点。</h5> <h5>天柱山卜居亭是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卜居亭的名称来源于《诗经》中的“卜筑于兹”,意为选择此地居住。卜居亭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保留了古典建筑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简洁与实用。在这里休息午餐。</h5> <h5>再次来到青龙背景点</h5> <h5>走另外一条路来到甘露泉,甘露泉以其清澈的泉水和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著称。泉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环绕,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岳云山馆遗址位于帅印石左侧。</h5> <h5>再次经过炼丹湖</h5> <h5>来到一座新修的亭子,名为会景亭,意思是从这个位置可以看到天柱山的所有美景。</h5> <h5>又走了5分钟,经过过一组垒石,名为祖孙乐,远望如孙儿踮脚在奶奶耳边说悄悄话。这是由于花岗岩暴露地表后,经长期差异风化与球状风作用后行成的景观。</h5> <h5>去迎真峰</h5> <h5>迎真峰海拔1109米,通体由石骨构成,峭壁嶙峋。‌该峰四周皆是峭壁,整个山峰呈螺旋形,峰顶岩石错落有致,形成了天然的洞穴。道家认为此峰是迎接司命真君的地方,因此得名迎真峰。‌</h5> <h5>迎真峰的登山路径充满了挑战,沿途怪石林立,奇松夹道,石径曲折。登顶后,可以东望日出,俯瞰沧海,景色壮丽。峰顶有石臼、灯龛、望孔等遗迹,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韵味。</h5> <h5>迎真峰不仅自然景观壮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说在宋末,有18位新婚女子在此结寨抗元,至死不降,峰上常年炊烟不断,俗称“寡妇寨”。这些历史故事为迎真峰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h5> <h5>‌飞虎石‌位于天柱山的飞虎峰顶,是一块大石,形状如戟,向两翼突伸,远远看去犹如猛虎生翼,势欲飞腾,侧望则像笋或手指,俗称青笋石‌。飞虎石是天柱山众多象形石之一,展现了自然风化的奇妙形态。</h5> <h5>试剑石‌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赵公岭上,下棋石旁。旧志记载:“相传赵真人曾在此试剑。试剑石石分裂成两部分近相等的整块花岗岩。这是由于冰劈作用和重力作用使得岩石的节理扩大,导致岩石分裂,如被刀剑劈开,故名试剑石。</h5> <h5>‌天柱山东关‌是天柱山的一个重要景区,以其险峻的地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东关的群峰包括天柱峰、飞虎峰、迎真峰、画眉岭、回音台等。这些山峰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迎真峰、覆盆峰和天狮峰。</h5> <h5>‌天柱山的还丹亭是一个著名的景点,位于东关景区,是李白曾经提及的地方。‌ 李白在诗中写道:“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表达了他对还丹亭的向往和赞美‌。</h5> <h5>还丹亭周围的环境非常优美,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鹊桥、奇谷天梯、翠花峰、阳光三叠、千丈崖等自然景观。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给人一种空灵、静雅的感觉。站在高空放眼望去,山峰之间不时有烟云缭绕,时隐时现,宛若仙境‌。</h5> <h5>‌天柱山的迎真道‌石刻介绍,迎真道是天柱山最美的徒步路线之一,沿途风景优美,适合徒步旅行者。</h5> <h5>下山后来到一个小湖边,名为青龙潭,实际上也是个小水库。 青龙潭旁边的小山上有个丹砂亭。</h5> <h5>天柱山庄</h5> <h5>回到南大门检票口</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驾车返回民宿,远望落日余晖洒在天柱山群峰上。</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2日早上7:30左右离开民宿回上海,途中拍了3张晨曦中的天柱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