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做客藏民人家

古塘桥人

<p class="ql-block">  我在西藏游历的日子里,有过两次访问藏民之家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去藏民之家,是在一个叫伍巴村的小村里。这里 群山环抱,白云缭绕,小狗悠闲地晒着太阳,悠扬的藏歌在山林间回荡,美丽的村舍前长满果树和鲜花。人间仙境,莫过如此!(顺告:此处卓玛招婿,嫁妆为牦牛35头。需原装,二手男人免谈[坏笑]走过路过,机会不要错过。有意者可与卓玛本人联系。)</p><p class="ql-block"> 伍巴村,属前藏的林芝县所辖,山青水秀,云雾缭绕,真如仙境一般。全村二十户,109人,有耕地200余亩,牧场2万多亩。藏民每家有一栋独立的二层藏式小楼,雕梁画栋。屋前各有一小院,种植花卉盆景,偶有一小温棚种植菜蔬。一楼为厨房,杂屋,窗明几净;二楼为佛堂和卧房。佛堂供奉佛像,佛像前有长明的酥油灯。这个藏民村村容整洁,一派祥和。它和西藏所有农牧民民居一样,都是国家从2005年开始,统一拨专款兴建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八一镇出发到伍巴村的。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二十余岁的卓玛,小巧而美丽的藏族姑娘。她引领我们去了她家作客。这是一个富足的藏民家庭,全家15口人,有从事农牧的,也有在城里工作的。卓玛一家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斟上青稞酒和酥油茶,坐在她家宽敞的客厅里,讲述着她们藏乡的一些风俗和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阵阵悦耳的佛乐声中,卓玛告诉我们,她们属工部藏族,她阿爸是汉人,成都人,在西藏当兵时和她阿妈相爱结婚,转业后留在了藏乡。我们没见到她的汉人阿爸,只见到了她的阿妈,不到五十岁的一位美丽的藏族女人,一边和善地朝着我们微笑,一边不断地给我们倒着酥油茶。我忽然想,难怪那位汉族兵哥,会留在这遥远的藏乡!</p><p class="ql-block"> 二访藏民之家,是三天后的一个上午。我们从后藏的圣湖、雪山一路走来,拜谒了十世班禅的灵塔,随导游来到了这个藏乡。迎接我们的也是一位卓玛,30出头的年龄,一幅端庄而伶俐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这是后藏地区,环境远不如前藏的林芝藏区。村子里的房子也是新建的藏式小楼,比前藏的楼房更大。卓玛把我们迎进她家的小院。小院很大,有一圈一人高的土墙将小院围住。院子里的土坪上,养着好几匹马和牛,还有一条很乐意与客人合影的高大的狗。小楼的一层是马厩和牛棚,以及库房和杂屋。院子的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牲畜的粪便的气味。顺着一道窄窄的水泥楼梯,我们爬上二楼。二楼里宽敝的佛堂和卧房,告诉我们这里是主人的生活区。</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户从深山搬迁过来的藏民家庭,也是一户极具藏族特色的藏民家庭。卓玛说,她家四代同堂,全家有十六口人,是典型的一妻多夫的传统的藏族人家。她阿妈有三个丈夫,三个丈夫是三个亲兄弟。阿妈生了三个儿女,儿女管阿妈三个丈夫中的哥哥叫阿爸,其余两个叫叔叔。卓玛说,阿妈必须平等地对待她的三个丈夫,给他们同等的爱。她还告诉我们,村子里有的人家与她家相反,是一夫多妻,就是三个或多个姐妹共同拥有一个丈夫。</p><p class="ql-block"> 卓玛说,这种婚姻习俗,在西藏普遍存在,与旧时藏族人生活困苦有关。现在,这种传统正在改变。这种家庭很和谐。比如她家,阿爸管家,全家人赚的钱,全部交阿爸管理。阿爸会在每年过年,给全家每个人一笔钱,其余的由阿爸管着,谁也不知家里财产数量有多少。到一定时候,阿爸会将家里积累的财产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捐给寺庙,剩下的用于家庭建设。藏族人不会给后代留财产,他们认为,留财产给后代,会让后代好吃懒做,反而害了后代子孙。</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没能久待。喝过酥油茶和青稞酒,便告辞踏上回拉萨的旅途。</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此次西藏之行中,走近过的两个藏族同胞家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族的独有的文化,也感受到了国家对藏族同胞的真诚关爱。</p><p class="ql-block"> 西藏的人民,生活得很好!这是真的,我亲眼所见!我祈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p><p class="ql-block"> (2017.8.8.记于拉萨金昊酒店。)</p> <p class="ql-block">伍巴村简介</p> <p class="ql-block">白云缭绕的西藏林芝伍巴村,煞是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