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辅导(三十八)

星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十八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主题活动</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主题活动概述</div>考点一: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内涵 <br>★主题活动是指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活动,它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根据主题的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 考点二:主题活动的特点<br>★知识的横向联系:主题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将各个方面的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儿童所获得的经验是完整的。主题活动的中心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具体的问题和事件,这些事物通常很自然地包含着多个学科领域。以“水”为例,主题活动可能会给幼儿有关“水的溶解”“水的三态”“水的保护”“水和健康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经验。开展关于水的主题活动,就可有机联系到科学、语言、社会、健康等领域的教育。<br>★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主题活动往往整合了幼儿园内外各种与教育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源。幼儿园、家庭及社区中有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都需要充分运用到主题活动中。如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就有许多活动是要整合家庭资源的, “去公园看秋天的落叶”“去博物馆看树叶标木”等整合了一些社区的资源。<br>★生活化、游戏化的学习:主题活动涉及面广,多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主题活动中的许多活动都具有探索性,儿童感兴趣,往往边游戏边探索。如主题活动“神奇的水”中,“观察植物生长”“多喝水”“雨水”等都是和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玩水球”“会航行的船”“会变颜色的水”等都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游戏,儿童在游戏中会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br>★富有弹性的计划:主题活动是建立在对儿童已有经验和活动过程的学习状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而展开的。主题活动的计划不能是死板的,教师要细致地考虑到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可能性,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儿童活动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调整计划,所以主题活动的方案是富有弹性的。<br>★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主题活动以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儿童学习的整体性,但打乱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难以有序地组织儿童不同的经验休系。这样易于损失领域知识经验体系的教育价值。要求教师不仅注意主题活动中的综合,也要注意儿童的经验体系不同,以避免出现幼儿基本的美术表现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基本动作能力下降的现象。尽管学前儿童尚只在表象、初级概念的经验层上建构知识经验体系,但确实存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学习规律、教育规律,主题活动无法回避特定领域教育的规律性,要使主题活动对儿童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就应该遵循儿童“前学科”知识经验的建构规律,既保证儿童前后学习经验间的联系,又增强儿童学习经验的横向联系与整合。 考点三:主题活动的教育功能<br>★儿童获得完整的知识经验:主题活动强调知识的横向联系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许多活动,儿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是比较完整的,而非割裂的。<br>★促使儿童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儿童的许多活动都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完成的,主题活动会促使儿童在生活中主动学习。<br>★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需要能从整体协调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资源,能为儿童创设宽松、平等、鼓励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就要注意观察儿童,并在一日生活中自然地利用各种契机开展教育,有利于教师专业华水平的提升。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主题活动的开发与指导</div>考点四:选择与开发活动主题的依据<br>★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其教育价值: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中可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作为主题。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有些不一样,需要教师判定的。<br>★有可整合的教育内容和资源<br>❆有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会有规律地呈现,如四季的变化、节假日等,按照节日和季节的变换选择主题是一个不错的主意。<br>❆有一些内容会不期而至,成为难得的好题材,教师切不可轻易放掉。如幼儿刚刚旅游回来的照片、刚刚刮的台风、刚刚在植物角发现的小蜗牛、班上刚刚添置一架电视机剩下的纸箱等,都可以成为主题。<br>❆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业余爱好、家庭背景和社会活动圈等都可以成为主题开发的资源库。<br>★学前教育目标:主题活动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手段,目的性是课程永远抹不掉的特征。可以直接从教育目标出发,寻找相应的活动主题。 考点五:常见的主题开发与选择<br>★主题可以由教师自行开发,也可以借鉴他人开发好的。适合儿童的主题往往从儿童自身和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发掘的。主题以“儿童”为中心,向外扩展,范围不断扩大。<br>❆围绕儿童自身开展的主题:包括两个方面。<br>▲生理方面:身体的特征与功能;身体的发展与变化;身体健康、安全和保护。相应的主题如:“我的眼睛用处大”、“会动的小手”、“小小营养师”、“我长大了”等。<br>▲心理方面: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和情绪等,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较。相应的主题如:“我喜欢……”、“能干的双手”、“我—你—他”、“快乐的我”等。<br>❆围绕自然环境开展的主题:儿童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资源十分丰富,从中挖掘,产生相应的主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br>▲动植物:如“海底世界”、“有趣的螃蟹”、“秋天的树”等。<br>▲自然现象:如“小雨点”、“台风来了”、“小小气象员”等。<br>▲季节变化:如“不一样的冬天”、“快乐的夏天”、“我喜欢的季节”等。<br>▲自然事物:如“神奇的风”、“好玩的水”、“漂亮的沙城堡”等。<br>❆围绕社会环境与生活开展的主题:随着儿童生活圈的扩大,儿童的社会接触面以及各种人际关系随之扩大,延展到社区、各种社会机构、不同的人物角色、不同的文化、不同地域的人等。相应的主题有:“我的家”、“快乐的幼儿园”、“从家到幼儿园”、“超级市场”、“家乡小游”、“TOM的家乡”、“中国字与外国字”、“中国功夫”、“民族大家庭”等。<br>❆围绕人类与科学技术开展主题: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探索简单的科学原理,了解人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构成主题。如“妈妈的助手——家用电器”、“汽车总动员”、“神奇的磁铁”、“手机世界”、“神奇的电脑”等。<br>❆围绕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结合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br>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开展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与责任感,开发主题。如“神舟6号”、“台风‘龙王′来了”等等。 考点六: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br>★增强环境材料的目的性:主题活动发生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某种特定环境的支持,要围绕主题提供相应的材料进行分区活动和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积极、创造性地创设环境。如充分利用班级走道、教室、盥洗室空间合理分隔各区域,进行环境的创设;师生共同设计作品布置相关的版面;投放半成品材料让儿童做做玩玩;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立体墙面布置;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收集各种资料让儿童查阅等。<br>★增强环境创设的动态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环境的创设要根据主题和儿童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变化。二是指在不断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为儿童提供更多参与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br>★利用环境生成主题:环境不仅是帮助主题活动实施的要素,也是主题活动产生的要素。儿童通过对环境的观察和探索,不仅能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更能产生许多有价值的探索点,老师要善于发现、捕捉这些有价值的点滴生成新的主题。<br>★建立师生互动式环境:互动是主题活动精神环境的基本要素。互动式环境的建立包括如下三个方面:<br>❆热爱儿童、了解并尊重儿童:幼儿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儿童,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个儿童。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儿童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儿童,做到一视同仁。<br>❆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题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儿童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儿童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不要呵斥、指责儿童,使儿童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br>❆建立良好的儿童同伴群体:研究儿童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br>★增强环境创设的适宜性: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着年龄的差异,而主题环境的创设恰恰要从不同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通过创设不同层次的环境和提供不同的材料来达到目的。 考点七:主题活动的三个阶段<br>★活动的发起及准备阶段<br>❆教师的活动:对主题做些经验上的准备,充分了解、调动儿童与主题相关的原有经验。<br>❆儿童的活动:充分地回忆、展现其关于主题的原有经验。<br>❆活动组织指导:发动儿童运用绘画、象征性游戏、语言讨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br>★活动的进行与发展阶段<br>❆教师的活动:提供丰富而适宜的资源,如提供材料、暗示和建议等。<br>❆儿童的活动:实际操作和探索,以全面了解主题本身或发现其背后的规律,根据观察所得的东西或活动结果进行各种形式的再表达。<br>★活动的高潮与总结阶段<br>方式的多样性:活动反思和总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让个别儿童讲述自己整个活动的历程,也可以由儿童在教师及同伴的帮助下整理自己在这项活动过程中的材料、绘画、照片和建构的作品,将其中所获得的发现介绍给家长、客人、本班或别班的儿童,还可以由全班儿童集体办一个面向全园的作品展示会、表演等。<br>目的的指向性: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实质上是给儿童以各种方式表现、展现他所获得的新知识和能力的机会。为儿童的交流、相互学习提供可能。 考点八:主题活动的基本要求<br>★强调教师与儿童合作探究:主题教学中问题的结论是由儿童与同伴、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家长共同探究而来的,因此在儿童的学习特点上不再表现为被动接受教师灌输,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主体意识。在学习行为上,他们往往不再满足于“听”,而更愿意“做”和“问”。教师应该在活动中多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儿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儿童互动关系,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索活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儿童主动探究、大胆尝试、自主学习。<br>★多采用游戏的方式,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题活动要更多采用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师既要注意集体组织的游戏,也要注意儿童自选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活动契机。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更好探索自然和社会,完成许多在户内无法完成的目标。<br>★强调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主题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体系,实施过程中,教师既要参照预先拟订的活动方案,也要在对儿童细致观察和了解的基础上的,根据儿童的兴趣、活动的进展等因素随机调整活动方案。<br>★合理整合主题的资源:主题活动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和互联网的资源为主题活动服务。<br>❆主题活动的实施要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戏反映生活、反映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br>❆要各种活动中将儿童的发现、探究和体验结合起来,将计划的学习情境与变化的学习情境结合起来,把室内的学习活动同室外的、园外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把先前的活动与当今的活动和将要进行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各种学习活动产生多维度的联系。<br>❆要整合家庭资源为主题活动服务。教师要引导家长配合,共同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家长的职业可以成为主题活动资源。<br>❆要善于利用社区的环境设施、人文资源和互联网资源,及时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和材料,让主题活动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考点九:主题活动的观察、反思与调整<br>★主题活动观察的目的:观察记录是反思、调整的基础。通过观察了解儿童的活动情况和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儿童的活动。<br>★主题活动观察的重点:儿童的活动兴趣、儿童活动水平、团体合作情况、材料使用情况、儿童创造水平等。<br>★主题活动方案的调整:坚持“在预成的基础上生成、在儿童的兴趣点上生成”的理念,在儿童和教师共同感兴趣的随机拓展中,自然生成新的学习经验和内容。 考点十:单元主题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br>★正确认识“预设”和“生成”:主题活动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活动中根据儿童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活动。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有教育机智,要随时关注生活、关注孩子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这其实就是生成课程的思想。<br>❆承认预设活动的局限性。主题活动中,我们不要“罐头式”的活动方案。“罐头式”的活动方案就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主题活动,教师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了足够的细节,老师只要打开罐头盖,取出其中的部分内容,就能依照详尽的设计说明按部就班地实施。这种课程并不见得符合儿童的具体兴趣、需要、经验和发展水平。<br>❆生成课程的确特别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生成并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生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目的性是课程永远抹不掉的特征。主题活动既要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既要满足儿童即时的兴趣和需要,也要促进儿童的长远发展。<br>★增强生成的意识:按照预成课程的设计方式制定自己的教育计划,有意识地做好生成的准备:<br>❆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儿童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br>❆当发现儿童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时,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br>❆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不要拘泥于原不定期计划,应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br>❆经常对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结构进行反思,如果发现明显的缺陷,应该及时调整。<br>★把握好生成的时机: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教育环节和情景中生成有价值的内容。<br>❆在区域活动和游戏中生成新内容。<br>❆在日常生活中生成新内容。<br>❆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诱发儿童的经验,生成新的活动内容。<br>❆鼓励儿童大胆提出自己的兴趣,生成新内容<br>★正确处理好主题活动的整合:主题活动的整体性应该是自然的,设计主题活动时,应该考虑对五大领域的涵盖,尽量把各种有机联系的学习内容包括进来。但是,并不是不顾自然和生活的逻辑硬拉进来,形成“拼盘”。<br>❆注意领域内的整合:领域已经对教育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内容比学科的内容整合程度大。但每一个领域的教育内容是相对独立的,在主题活动中,应该进一步整合领域内的教育内容。<br>❆注意领域间的整合:领域的划分,必然会割断不同领域间某些固有的联系。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恢复这些固有联系,将某些内容还原成整体的、联系的状态,并尽可能发现和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使不同领域相互联系,使幼儿园教育发挥更大的整体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