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办恭张村东南,有一高约十米、周长一百米的夯土台,外包一层青砖砌为砖台,是一处古老而庄重的遗址——仓頡造字台。南面为一宽八米四十五度的斜坡,有三十六级台阶的中间,是三米多宽的水泥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台上的五个隶书体雕塑大字“仓頡造字台”。每个字见方两米左右,气势磅礴,仿佛诉说着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早在隋代,为纪念仓頡造字的功绩,在此修建祭台,名仓頡造字台。唐中宗以后,造字台逐渐破败。到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造字台前立《仓頡造字台》石碑一通,才使得这一遗迹得以保存下来。据说,晚清时期的康有为也曾登临此台,感受仓頡的智慧与伟大(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四年《西安府志》记为:“长安西南二里(应是二十里之讹)宫张村有三会寺,为仓頡造书之堂”。唐代著名诗人岑参《题三会寺仓頡造字台》诗:“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当时造字台的荒凉景象,更表达了对仓頡造字伟业的无限敬仰。武则天时期,李峤和上官婉儿诗云:“古台仓頡里,新色紫泉居”、“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p><p class="ql-block"> 仓頡造字台简介(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仓頡,号史皇氏,享年一百一十岁,为轩辕皇帝左史官,中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仓頡是中国汉字的发明者,他的创举,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是华夏文明的里程碑(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说文解字》记载:仓頡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仓頡始作书契,以代结绳”。《通鉴外纪》记载:“仓頡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仓頡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他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仓頡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安市人民政府对造字台进行了砖砌维修,以做完好保存。今天(10月29日),坐西安地铁六号线到造字台站下车,找到西安市公安局警犬基地大门口,就能看到“仓頡造字台”几个大字。虽然不能进入参观,但站在外面,依然能感受到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