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清水河县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绥南根据地的托县、和林、清水河(抗日战争时期曾称过托和清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奋起反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区民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清水河县属黄土高原地区,历来土地贫瘠,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在艰苦的八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一旦遭遇上个“黑卜天年(方言,意指颗粒无收)”,越发难逃活命。老百姓只能四处逃荒,流离失所,尸骨遍地。而那些黑了心的地主老财依仗日伪势力趁机在城乡囤粮抬价,发死人财。有人甚至将黑豆煮熟用针线穿上去卖,在当地留下了一句“针穿黑豆沿街卖”的笑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清水河县原暖泉乡某村有一个大地主,家里存放的粮食都发霉了也不肯借给穷人。石生荣在清水河县打游击时,带游击队员上门催粮,枪顶在他的脑门上,他仍还狡辩,说家里没粮食,你们割了我脑袋流的是血不是粮食。老百姓在乡村活不下去了纷纷逃到城边村讨生活,然而城里城外的百姓更苦,在清水河东西城门外的墙根下经常有饿死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8年2月日本人的大炮轰开了县城大门,驻县城的国民党军闻风而逃。鬼子进了村占了城,先实行三光政策,接下来就是经济封锁和压榨,比饿死都难受。所有的东西都让日本人控制了,还实行了配给制,到后来什么也派不出来了。比如最简单的洋火即火柴,全村人因无火做不了饭。使用火廉火石取火,让汉奸特务们发现就没收。据石生荣回忆,“无粮吃不饱,无衣出不了门”在清水河山区非常普遍。他在这里打游击时经常发现许多妇女无衣穿不能下炕。在他所写的回忆录里多次提到,十七、八岁的姑娘没裤穿,母亲女儿儿媳几个人轮流穿一条破裤子。外人来家,妇女在炕上盘腿坐着,盖上笤帚遮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老区燃起抗日烽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37年清水河县来了共产党,来了共产党的武装八路军警备六团。1937年的10月前后,清水河县与毗邻的偏关、平鲁相继成立了中共县委组织。晋绥工委宣传部长胡一新任清水河县委首任书记。在党的领导下,警备六团深入偏关、朔县、平鲁、和林、清水河等地,发动群众起来抗日,帮助地方建立抗日武装。在清水河县的韭菜庄、北堡、暖泉、老牛坡一带组织训练了四种队约二百余人的自卫队。自从有了党的组织和革命的武装后,革命的火种在晋绥边和绥南的托和清地区到处播撒。抗日活动如火如荼,抗日组织纷纷建立。在广大的山区也开始秘密地组建村一级的抗日党组织。偏关县的老营、老牛坡、水泉,清水河县的井儿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基层党组织。老乡们说,“自从来了共产党,抗日就有了主张,穷苦人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老牛坡建党建政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抗战爆发后,在偏关县牺盟会工作的老牛坡村青年潘密按照偏关县委的指示,回村组建老牛坡编村村支部,周邻各村的进步青年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也纷纷投身革命,发展了十几名中共地下党员。还有一部分青年在组织的安排下参加了八路军和当地的游击队组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为了在敌后扎根站稳,帮助老百姓,抗日政府干部和八路军深入农户,宣传抗日主张,从生活上关心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谁能解决老百姓的困难,谁才能赢的百姓的拥护和信任,谁的根才能在群众中扎深扎稳。石生荣在清水河县打游击深深懂得这一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抗战初期为打开托和清地区抗日局面,激发群众抗日热情,八路军骑兵在河北的平山、曲阳、唐县、阜平根据地购回土布,分到各县区和游击队手里。石生荣带领右和清游击队利用晚上悄悄给老乡们送去。石生荣在边墙内外打游击,绥南托和清的许多老百姓都认识他。</span></p> <p class="ql-block">石生荣15岁就参加了红军,1937年随改编后的警备六团来到偏关、右玉、平鲁和清水河,组建了中共和右清县、左右凉县、右山怀县。这些县委机关都驻在右玉的右卫镇。右玉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晋蒙交通要道。中共占据了右玉,不仅打通了山西通往内蒙古的交通,也为日后建立大青山根据地提供物资援助。同时使大青山与吕梁山连通起来,晋绥根据地由此形成一个完整区域。因此上级党组织安排石生荣在右(玉)和(林)清(水河)地区组建游击队并担任队长。</p><p class="ql-block">1939年石生荣在托(县)和(林)清(水河)县二区的井儿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一一井儿沟村党支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井儿沟村党支部</span></p><p class="ql-block">井儿沟村位于长城的边口,与山西的平鲁、右玉,清水河、和林县接壤。地处两省区四县交界带。抗战初井儿沟属托和清县五区管辖,由于日伪的势力较弱,所以井儿沟成为八路军游击队活动的区域。1938年石生荣、王志峰、郝凤兰、杨世清等常去井儿沟,以结拜为名,联络了村里的十大弟兄,并发展党员。1939年3月,以井儿沟吴虎小、高日龙、侯万月、胡海生、张秃小,新村张培林,平鲁七墩村安补元、周海元8名党员组成了井儿沟村党支部。经讨论决定吴虎小任支部书记,高日龙任组织委员,侯万月任宣传委员,安补元任保卫委员。1941年绥南地委举办县、区、村党员培训班,组织决定吴虎小参加学习。吴虎小时年18岁,面对当时残酷的斗争环境和敌人的扫荡,胆小地退缩了没去参加培训。他不敢在村内常呆便在边墙里外村庄躲藏,一次在新墩村结果意外撞上了平鲁出来扫荡的日本鬼子,被捉杀害。</p><p class="ql-block">吴虎小被害后由高日龙接任了支部书记。不久高日龙到绥南党校学习,新村的张培林参加了托和清大队随军走了。在此期间,当时发展井儿沟党员的托和清县四区区委书记郝凤兰叛变投敌,进了平鲁花甲寺据点,还有两名党员脱党两名叛变。井儿沟出现了白色恐怖。</p> <p class="ql-block">高日龙结束培训后回到井儿沟对瘫痪的支部进行恢复整顿,并重新发展了13名新党员。1943年由于抗日形势的恶化,托和清县各级组织化整为零转入地下,郝凤兰叛变后张振华接任四区区委书记,经他推荐,绥南地委任命高日龙任四区副书记。井儿沟村支部书记由安补元接任。时托和清县四区辖黑土崖、板申沟、大西沟、井儿沟四个支部,党员人数42名。井儿沟支部书记安补元有党员13人。黑土崖支部书记蔚兵武有党员8人。板申沟支部书记李福成有党员7人。大西沟支部书记李先旺有党员14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8年黑蛇沟村民向《口述历史》摄制组讲述贸易仓库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黑蛇沟地下贸易仓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黑蛇沟村在抗战时期是托和清县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地方。当时任大队长的刘蚊把黑蛇沟村的燕仝柱秘密发展为一名地下交通员。同时以他家为堡垒建立了一处贮备抗日物资的地下贸易仓库。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燕仝柱家的地下仓库为输送隐藏抗日物资起了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燕仝柱自小在村放羊揽长工,1944年秋他被维持会派差给清水河城的日军送“红粮”,夜宿潘山沟一户姓郭的店里,郭掌柜与燕仝柱经过几次深入交谈,觉得这个青年人老实可靠。后经过几次考验,向托和清县政府秘书李向克(后任托和清县委书记)汇报,批准吸收燕仝柱为地下交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当了交通员他的家也成了交通站。托和清县按照绥察公署《关于合作事业的指示信》意见,决定就依托燕仝柱家设立秘密贸易站。贸易站的任务就是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改善群众生活,为将来建设新中国经济打基础。贸易站建立后,组织上派了一位姓李的商人与他一道从事贸易。老李一身商贩打扮,对燕仝柱说,你以后就叫我李豁子吧。因老李嘴角是个豁唇唇,便与李豁子相称。老李走村窜户做买卖搜集情报,将搞来的物资以及根据地送来转运的物资都存在燕仝柱家。由于离石湾子日军据点太近,燕仝柱非常担心时间长了会暴露。他想起自家院西墙外堆放着他平时拣回的牛驴粪有好几堆,便和老李商量把东西埋在粪堆下面。老李连声称妙。于是二人利用夜色掩护,在粪堆下挖了深壕,把物资掩埋进去,上面又堆成粪堆。日伪和特务们万不会想到粪堆下隐藏着这么大的秘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945年春日本人投降前夕,老李不幸暴露被汉奸杀害于大窝铺村,老李至死未暴露仓库秘密。以后刘怀队长经过调查,查清了出卖老李的汉奸王仝定和陈果生,将二人公审枪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三年解放战争中,燕仝柱主要活动于清水河、和林和平鲁根据地,从事贸易工作,为托和清县初期脆弱的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原文首发于内蒙古政协主办刊物《同心》杂志2018年第七期。因原文太长,此文有删节)</span></p><p class="ql-block"><br></p>